【筆記】行測——常識判斷之地理常識總結與歸納(一)

2020-08-10 09:58:38

文章目錄


第一章 自然地理

一、太陽系

(一)八大行星

名稱 特點
水星 最小
金星 軌道最近正圓、逆向自轉
地球 有生命
火星 與地球最相似
木星 最大、有光環
土星 衛星最多、光環最美
天王星 有光環
海王星 有光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太陽

1.太陽能

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於氫轉化爲氦的熱核反應(核聚變)

2.太陽黑子

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誌。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是中國公元前140年前後(西漢)成書的《淮南子》中記載的:「日中有踆(qun)烏」

3.太陽風

即太陽風暴,是太陽黑子活動高峯時釋放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的影響:

  • ①影響地球空間環境,破壞臭氧層;
  • ②促成彗星彗尾的形成;
  • ③兩極的高層大氣受到太陽風的轟擊後會發出光芒,形成極光;
  • ④幹擾衛星通訊,影響衛星執行

4.極光

極光產生的條件:大氣、磁場、太陽風三者缺一不可。 極光發生在電離層

5.天文單位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爲1.5億千米,被定義爲一一個天文單位

6.光年

光年是天文學中常用的距離單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離爲1光年

(三)太陽內部結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月球

概念 介紹
月球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人類探索宇宙星際航行第一站
自轉 自轉週期爲27天多,一個晝夜幾乎相當於地球上一個月,晝夜溫差比地球大
繞地球公轉 造成月圓月缺
沒有空氣 聲音不能傳播
引力 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表面佈滿環形山 由隕石撞擊形成
沒有磁場 與地球平均距離是38.44萬千米
能源 氦-3,夠人類用1萬年

(五)日食和月食

1.日食

成因

太陽、月球、地球執行到同一直線上,月球擋住了太陽光。月球在太陽和地球的中間

時間

只發生在朔,即農曆初一,但並不是每次朔都會發生

型別

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

過程

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日食從西邊開始,我國西部居民先看到

觀測

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失明

最早的日食記錄見於中國《尚書》。夏、商、周斷代工程利用了中國古籍中豐富的日食記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月食

成因

太陽、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直線上,地球在中間,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掩而發生

時間

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曆十五前後,即「望日」

型別

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地球直徑是月球的4倍,因此不能形成環食

世界最早的月食記錄是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月食記錄,其次是中國前1136年的月食記錄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地球

(一)經線和緯線

1.經線

又叫子午線,是在地面上連線兩極的線,指示南北方向

2.東西半球分界線

東西半球分界線160°E 和20°W構成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經線是半圓,長度都相等;一條經線和地球另一側相對應的經線構成一個經線圈

3.緯線

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是圓。緯線圈由赤道向兩極縮小

4.赤道

是0°緯線圈,是最大的緯線圈,把地球分爲南北兩半球,中國位於北半球

5.迴歸線

南、北緯23°26’的兩條緯線圈,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6.北迴歸線

陽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線,經過雲南、廣西、廣東、臺灣四個省級行政區

7.極圈

66°34的緯線圈,是極圈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

(二)自轉和晝夜交替

1.地球自轉

  • 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從北極點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看呈順時針旋轉
  • 角速度不變,線速度隨緯度增加而減少
  • 自轉一週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坐地日行八萬裡」反映了地球的周長

2.意義

東西半球發生晝夜更替,同緯度的不同地點出現時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時區和時差

1.日更線

  • 今天」 和「昨天」 的分界線,是折線,不與經線重合
  • 從東向西越過日更線時,日期要加一天;反之,減一天

2.時區

  • 分24個時區,每個時區各佔經度15%。零時區是以本初子午線爲中央經線的時區,由零時區向東、西各分12區,東、西12區是半時區,共同使用180°經線的地方時
  • 中國跨五個時區,統使用北京時間。北京位於東八區(120°E)

3.時差

相鄰兩個時區時差1小時。凡向西走,每過一個時區,減-小時; 反之,加一小時中美標準時差爲12小時。美國在西半球,時間比中國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公轉與四季更替

1.地球公轉

自西向東圍繞太陽轉動。是一.種週期性的橢圓周運動。

2.黃赤交角

地球公轉軌道面叫黃道面,地球自轉軌道面叫赤道面,這兩個平面的交角叫黃赤交角,爲23度26分。即地球公轉時地軸傾斜了23度26分。於是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太陽高度角變化)。

意義

太陽輻射在不同緯度分佈不均→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四季相反。

極晝與極夜

極晝和極夜是極圈內特有的自然現象。極晝即「日不落現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大氣和降水

(一)大氣垂直分層及臭氧層和電離層

1.大氣垂直分層

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特點,分爲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層大氣。

2.對流層

空氣對流明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有雲、霧、雨

3.平流層

大氣平穩流動,天氣晴朗;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升高。飛機飛行的理想空間

4.中間層

空氣垂直對流強烈,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氣電離程度強

5.臭氧層

是平流層的一部分,能吸收陽光中對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線,有「地球生命的保護神」之稱

6.電離層

包括熱層全部和大部分中間層。被用來反射和傳送高頻無線電信號,實現遠距離無線電通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降水型別

1.垂直降水

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雨、雪、雹、雨淞

2.水平降水

由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霜、露、霧、霧淞

國家氣象局地面觀測規範規定,降水量僅包括垂直降水

(三)降雨型別

類別 對流雨 地形雨 鋒面雨
成因 近地面空氣強烈受熱,溼熱空氣上升,水汽凝結,形成降水 暖溼空氣前進途中,遇到地形阻擋, 被迫迎風爬升,水汽凝結形成降水 暖溼空氣在鋒面上擡升, 水汽冷卻凝結形成降水
特點 強度大,歷時短,範圍小,常伴有暴風、雷電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稀少 持續時間長, 範圍廣,強度小
分佈 赤道地區常年發生,中低緯地區夏季午後 山地迎風坡 多分佈於中緯地帶

四、氣候型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氣候型別 分佈地區 氣候特徵
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主要位於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遜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來等地 處於赤道低壓帶控制下, 盛行赤道氣團,高溫多雨。 全年皆夏,年平均氣溫在26C左右: 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等地 處在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地區,乾季、溼季明顯交替。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盛行赤道氣團,形成悶熱多雨的溼季;信風控制時,盛行熱帶大陸氣團,形成乾旱少雨的乾季。全年降雨量在750毫米-1000毫米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爲顯著 在一年中風向隨季節轉變非常明顯。夏季風來臨時,赤道氣團帶來大量降水;冬季風來臨時,降水明顯減少。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在20C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
熱帶沙漠氣候 大致在南北迴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區,亞洲阿伯半島和澳大利亞大沙漠區 在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常年乾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強烈,氣溫極高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溼潤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東岸,如我國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等地 前者夏熱冬溫, 季節變化明顯。夏季風時,熱帶海洋氣團帶來大量降雨; 冬季風時,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 降雨減少。後者冬夏溫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較前者均勻
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緯度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 就北半球而言, 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北移控制,使其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乾旱炎熱; 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多氣旋活動,暖溼多雨。 年降水量在300毫米-1000 毫米左右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於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華北、 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 冬、夏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時,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時,受極地海洋氣團或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降水量在500毫米-600毫米左右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於亞歐和北美大陸的內陸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變化很大
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狹長地帶 終年盛行西風,受海洋氣團影響,終年溼潤,冬雨較多,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變化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 1000 毫米之間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歐洲、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主要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控制。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苔原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嚴寒, 皆爲冬季。最熱月氣溫僅達1C- 5C。 降水少,多雲霧,蒸發極弱
冰原氣候 主要分佈於南極大陸和格陵內陸地區 全年酷寒,各月氣溫皆在0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約在-29C-35C,北極地區在-22C以下
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 主要分佈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青藏高原、南美安竺斯山等 隨着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非常明顯,如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強,風力也大

五、災害

(一)城市內澇

1.原因

  • 範圍集中的強降雨
  • 排水系統不完善造成排水不暢
  • 路面硬化程度高

2.緩解措施

  • 完善排水系統
  • 用滲水磚鋪設人行道路面
  • 規劃下凹式綠地
  • 興建雨水調蓄設施

3.逃生

水淹汽車不能開啓車窗時,迅速用逃生錘擊打車輛側車窗邊角處,易於擊碎玻璃

(二)沙塵暴

1.成因

強風是動力,沙塵是物質基礎,是一種不穩定的空氣狀態

2.發源地

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的沙地、沙漠和戈壁

3.危害

  • 西北地區土壤風蝕,降低土地生產力
  • 流沙掩埋草場、農田等
  • 大氣污染

4.防治

退耕還林還草,恢復地表植被

(三)與風相關的災害天氣

1.風

水平方向上的氣壓差異所產生的大氣流動現象

2.熱帶氣旋

  • 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國大陸、臺灣、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地稱爲颱風
  • 產生於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稱爲颶風

3.熱帶風暴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 9級的熱帶氣旋。 熱帶風暴繼續增強就形成颱風

4.龍捲風

在極不穩定的天氣下由空氣強烈對流運動產生。「龍吸水」就是龍捲風

在中國大陸,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充沛的降水。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造成寒冷乾燥的天氣。中國東南沿海多臺風災害天氣

(四)寒潮

1.發生時間

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

2.氣象標準

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達到10C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5C以下

3.成因

在北極地帶、西伯利亞以及蒙古國等地暴發南下的冷高壓

4.冷高壓成因

西伯利亞靠近北冰洋;西伯利亞緯度高,日照很弱;西伯利亞冬季很長

5.災害

大風、降溫天氣,引發霜凍、雪災、雨凇等,給農作物生長和交通安全造成危害

(五)洪澇與旱災

1.洪澇

發生時間

夏季。東部、南部、東北、四川盆地

氣象標準

降雨量大且集中,地形排水不暢

2.春旱

發生時間

春季。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長江中下遊地區

氣象標準

季風來遲,水庫蓄水不足

3.伏旱

發生時間

7月中一8月中。長江中下遊地區、江南地區

氣象標準

受副高壓控制,雨帶長期北移

(六)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的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太平洋西部地區乾旱而東部地區降雨量過多的現象

1.成因

熱帶洋流與大氣環流相互作用的結果(洋流與信風反常)

2.影響

  • 海水溫度異常升高
  • 全球大範圍高溫和幹早
  • 原本少雨的地區暴雨成災
  • 原本多雨的地方發生早災
  • 我國夏季南澇北早,冬季北方地區暖冬

3.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影響: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出現「南早北澇」現象

(七)雷電

1.電閃雷鳴

雷電發生時先看到內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爲聲速比光速慢。

2.防雷常識

  • 儘量避免開啓電視、電腦、收音機等電器,尤其是在開窗的情況下
  • 不要撥打接聽電話,應拔掉電話線插頭
  • 不要站在電燈泡下,不要衝涼洗澡
  • 儘量避免站在較高處,不宜將金屬物體扛在肩上或舉過頭頂
  • 遠離樹木,儘量不要大跨步跑動,可以選擇建築物躲雨,但不宜選擇車內躲雨乘坐汽車等遇到打雷閃電,不要將頭、手伸出窗外
  • 不要接近一切電力設施,如高壓電線,變壓電器等

(八)板塊構造與板塊運動

  • 1968年法國的勒皮順等首創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分爲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 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是地殼活躍的地帶。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動以及地熱資源,幾乎都分佈在板塊的分界線附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九)地震帶

1.全球三大地震帶

  • 環太平洋地震帶
  • 歐亞地震帶(又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 海嶺地震帶

中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間,地震頓度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地震

型別

構造變動引起的構造地震和大山活動引起的火山地震。90%的地震屬構造地震

地震要素

震源、震中、地震波、震中距

用震級和烈度衡量地震規模。一 次地霞只有一個震級: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

震源深度、震中臣、震級、地質構造、地面建築強度等。破壞性地震般是淺源地震

我國五大地震帶

臺灣、西南、西北、華北、東南沿海

地震自教
  • 爲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首先要切斷電源、氣源,防止大災發生
  • 抓緊時間逃到室外空曠處,切忌躲到高大建築物、窄小衚衕、陡山坡及河岸邊
  • 來不及時,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是合適的避震空間
  • 住單元樓內時,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廚房、儲藏室及牆角躲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十)泥石流和滑坡

1.發生條件

大量降雨;大量碎西物質;山間或山前溝谷地形

2.特徵

季節性: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直行性

3.預肪措施

  • 房屋不要建在溝口和溝道上
  • 不把沖溝當作垃圾排放場
  • 保護和改善山區生態環境
  • 雨季不要在溝谷中長時間停用

4.脫險逃生

  • 沿山谷徒步行走發現泥石流或山體滑坡時,要向與泥石流或滑坡前進方向成垂直方向一邊的山坡上面爬、絕對不能向混石流的流動方向走,不要在谷地停留
  • 一定要設法從房屋裏跑出來,到開闊地帶,儘可能防止被埋壓

(十一)海嘯

1.起因

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水下塌陷或滑坡

2.特點

  • 因爲海嘯衝擊波波谷先抵達海岸,海嘯來臨前海水可能會突然退下去幾十米甚至幾百米
  • 海嘯發生時,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在波動,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自然力
  • 越進入大陸架,由於深度急劇變淺,波高驟增,形成的「水牆」可達20至30米高,帶來毁滅性災害,反倒是深海的海面更平靜

3.避險

  • 聽到海嘯預警或看到海面突然急驟下落,要跑到內陸地勢高的地方避險
  • 海上船隻聽到海嘯預警後應該避免返回港灣,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如果有足夠時間,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