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的精力管理

2023-12-11 15:00:22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就是程式設計師的精力管理。工作8年多,我發現在職場裡面會看到各種各樣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狀態。大部分時候,我會看到一些剛剛畢業的校招生入職一段時間內朝氣蓬勃,身體非常好,有永遠用不完的精力一樣,時時刻刻都保持在一種興奮的狀態。

更明顯的是我發現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的人狀態和精力就大不相同了,我有個師兄工作七八年了,每次看起來可能特別的疲憊,好像一天都打不起精神來。還有我也能發現,儘管工作了十幾年的同事依然精力旺盛,神采奕奕。特別是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角色,比如說主管或者總監,往往身居高位卻依然精力旺盛,不管是在日常溝通的時候,還是發表演講的時候,都充滿精力,激情澎湃。當然也有很多總監級別的大佬,在臺上講話無精打采,在臺下就直接打瞌睡。

我記得有一次我北京的總監出差到杭州拉了一個小群,就組織我們去跑步,跑的是10km。我們在杭師大就開始跑了起來,我們的總監年過40歲全程一馬當先,最後跑完的時候基本上領先了我們幾個30歲不到同事快一圈了。我跟其他幾個同事就感嘆說,想不到總監不僅位置也比我們高,身體比還要好,這上哪說理去。

由此而知,不管是什麼樣的一個層級,至少大部分人在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都是精力活躍,充滿鬥志的,但為什麼越來越工作久了以後會發生如此大的分叉呢,到底是什麼原因能夠損耗我們的精力,我們又應該如何管理我們的精力呢?

首先要明白,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再厲害的人精力都有限的。工作久了後,整天都活力旺盛的人也幾乎不存在的。從科學的角度看來,像類似於人這樣的生物體,它的整體精力表現一定是呈現一個正態分佈的。所以說大部分人的精力管理都在一個正常的水平上。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經歷表現的特別的不一樣?特別是我總監這樣的人,基本上天天感覺精力爆棚,僅僅是因為高管不幹活嗎?我覺得不是的,真正的答案就是精力管理。

有科學家說過,人的精力就跟我們的電池一樣,需要反覆的充放電。正常情況下來說,我們在休息完成以後,剛剛醒來之後的一段時間,精力是特別旺盛的,經過了一天的各種事務以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精力會越來越少,直到最後完全打不起任何精神。比如我就是在上午精神很好,到了下午基本上就是打蔫的狀態,完全做不了耗腦力的事情。同時每個人也有他不同的精力旺盛的時間段,比如有的人在下午會特別的精神,有的人會在晚上特別的精神。而大部分程式設計師晚上會特別精神,畢竟99%的程式設計師都有晚上經常加班的事。

第二個關鍵點就是我們要在我們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在次要的時間上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所以在最重要事情的時候,比如說在做關鍵技術討論的時候,或者關鍵會議的時候,就顯得沉沉欲睡。這種就是典型的把精力分配到了錯誤的時間段上面。比如我的團隊在述職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有些同學會精神亢奮,非常有鬥志的分享完了所有東西,有的同學分享的時候則沉沉欲睡,昏昏沉的感覺,這個也是屬於典型的精力分配出了問題。

其實,在我們在各種非常重要的場合,比如晉升和OKR述職的時候,我們應該保證一個儘量旺盛的狀態,在這個時候有一些非必要的工作都可以往後延。而我們有的同學因為趕各種專案或者工程,往往會把精力用在了做其他專案上面,然後留給在重要的環節,比如說答辯的時候,精力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對於高效人士來說,寧願次要的工作延遲一點,也要保證這一兩個小時內的精力充沛。

精力是有限的,在這個精力分配裡面,我們一定要把最重要的經歷,最好的精力分配給最重要的事情,同時我們要注意一定不要消耗額外的精力在不必要的事情或者瑣碎的事情上面。我在淘寶工作的時候,很多同事和師兄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白天的雜七雜八的事情和會議特別多,只有晚上才有精力寫程式碼」。然而作為一名工程師或者一名產品經理,只能在晚上的抽出時間去寫程式碼或者畫自己的產品的prd。而這個時候做的確實是最重要的事情,用的是最最剩餘的那一點點燃料。長期來看,這種精力分配方式產出的程式碼或者產品的質量就可想而知。畢竟,在競爭空前激烈的現代社會,想抽空做出偉大的事業的人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特別必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給一些瑣事兒或者煩雜的事情分配過多的精力,甚至是要儘量減少接觸這些雜事的機會。當然很多人說有些東西都是必要的,但實際上以我的經驗來看,80%以上的會議都是無效會議,只不過我們礙於各種各樣的因素,不得不參加,從我的經驗上來看,實際上就算我們參加了這些會議或者相關的評審,我們也取得不了任何額外的結果,大部分和我們主線路無關的事情,往往都是可以忽略的事情。這裡我有個小竅門,對於不重要的事情,我一般都會等一段時間處理,很多時候不是很著急的事情,對方都忘記或者找到其他辦法了。

當我們工作了若干年以後成為了核心骨幹,往心裡面就會有一種衝動或者想法,那就是我要掌控所有的事情,我要了解所有的上下文,這樣才會有一種全域性的控制感。所以很多高階工程師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全量的參加所有的會議,所有的討論。以至於大部分經歷都損耗到了會議上、需求評審上或者討論會上。而留下來思考最重要的事情是最核心的技術方案或者產品方案,就只剩下一點點精力了。這個我覺得就是完全一種錯誤的思想,所謂大而全大概率是拿不到任何結果的。在我們企業的專案推進裡面,我們經常也發現很多事情都是試錯型的,探索型的,甚至有些都是重複型的,如果你把你所有的時間都耗費在了和別人的討論和溝通上,那麼勢必你的精力就會被分散到點點滴滴,很瑣碎。

這種情況下,只能湮沒在小事上,過分追求「全」,而忽略了「深」。

所以不管什麼階段,不管什麼角色,都不應該有「面面俱到」的要求和控制感,也不用焦慮忽略了什麼,而是應該找到裡面最關鍵的幾件事情,並且把核心的注意力放在這上面,這樣是取得成功的唯一的通道。

第三個關鍵點就是除了精力的使用之外,我們還要非常關注精力的恢復。精力和我們的能源一樣,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也是需要不斷的持續的去給它充電。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睡眠。所以在精力的管理方面,睡眠是最好的方式。我記得我唯一一次跟家人大吵就是沒有睡好的時候,唯一一次高考失常的時候,也是沒有睡眠好的時候。睡眠是如此的重要,但卻很少有一本書來講解如何好好睡眠,我也覺得奇怪。

精力除了腦力之外,很大一部分是一種體力消耗。所以有一個好的體力才能夠支撐有一個好的精力,好的體力除了睡眠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運動。我的主管,也就是我們整個事業部的總監,管理的大概有五六十號人,他在工作日每天的早上7點~8點是他的健身時間,每天他會提前來到公司做一個小時的健身。在健身完成以後,我們會發現他經常會保持一個非常好的一種工作狀態,不管在溝通和表達方面,你都能看到他的精力滿滿,這種總監就是大家想跟隨一起奮鬥的人,畢竟大家不想跟著病懨懨的老闆。我想這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體力的管理方式,通過運動使得全身的肌肉能保持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當然除了健身之外,還有很多非常方便的運動,比如說打羽毛球,比如說跑步,其實我最推崇的就是通過跑步來恢復精力。跑步的好處是比較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操作,不需要額外的裝置或者其他什麼的。而且一定程度的有氧運動會使得整個心肺功能都會變得更好,更加的強健,當有一個良好的體魄之後,你自然具有更好的精力去面對一些更加複雜,更加有深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