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詞彙解釋(一)——網路協定體系

2021-03-10 12:01:31

計算機網路詞彙解釋(一)——網路協定體系

本篇文章試圖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層次來解釋詞彙,並儘量實現通訊的哲學「你傳達的複雜資訊,到底有沒有人願意聽、能夠懂、記得住、還給點贊。」由於本人也是初學者,解釋的難免會有片面,錯誤的情況,希望如果有大佬發現可以幫忙指正,提前表示感謝。

本文未提到的一些網路協定體系名詞可以在本組其他小夥伴的連結找到:

目錄

一、OSI

1.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作為各層協定邁向國際標準化的第一步,OSI模型從下自上分為七個層: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對談層、表示層、應用層。

擴充套件:OSI模型的七個層

  • 物理層(關注在一條通訊通道上傳輸原始位元)
  • 資料鏈路層(在共同媒體的裝置之間,將原始的傳輸設施轉變成一條沒有漏檢傳輸錯誤的線路)
    漏檢:漏檢就是有的不合格品沒有被檢查出來,當成了合格品。——百度百科
  • 網路層(控制子網的執行)
  • 傳輸層(接受來自上一層的資料,在必要的時候把這些資料分割成較小的單元,然後把這些資料單元傳遞給網路層,並且確保這些資料單元正確地到達另一端)
  • 對談層(允許不同機器上的使用者建立對談)
  • 表示層(關注所傳遞資訊的語法和語意)
  • 應用層(包含使用者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協定)

2.產生背景

為了解決網路之間的相容性問題,實現與開放的通訊系統間的相互通訊。

3.OSI模型怎麼樣

與OSI模型相關的協定沒有被任何人所用,但該模型本身具有相當普遍意義。

擴充套件:OSI模型及其協定並沒有統領整個網路世界的原因

  • 糟糕的時機:預計競爭的TCP/IP協定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大學和科研機構,許多廠商開始謹慎地提供TCP/IP產品,並不想支援第二個協定棧
  • 糟糕的技術:難以理解、重複低效
  • 糟糕的實現:龐大笨拙效率慢
  • 糟糕的政策:政府官僚檢視把技術上不足的標準強加給實際開發計算機網路的研究院和程式設計師

二、封裝

1.是什麼

封裝:對一個完整的協定棧,資料從上往下傳輸時,每一層為資料新增自己的控制頭部,直到形成一個完整的資訊。

2.為什麼

見本文六、3.為什麼需要封裝與解封

3.對資料進行封裝的意義及實現

  • 意義:使用封裝實現了對等實體間的通訊,只有對等實體才能對封裝後的資料進行解封,同時只保留介面遮蔽了具體的技術細節,便於其他層處理。
  • 實現:因為頭部需要第一時間處理,所以應該加到資料前邊,為了使用陣列實現,需要預留好足夠的陣列空間,將資料放在末尾,再向前增加頭部。

三、協定

1.Protocol

協定(protocol)指通訊雙方,具體指通訊中的對等實體,就如何通訊的一種約束。

2.為什麼要規定協定

通訊的雙方必須要聽得懂對方的「語言」和「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就需要提前規定一個協定,大家都按照這個規定講話,這樣雙方之間才能聽得懂。否則,就會出現你講英語我講漢語,雙方無法進行正常溝通的情況。

3.協定的實現

一個協定需要具備三要素,即:語法、語意和同步(時序)。協定一定是在對等層之間規定的。

擴充套件:

  • 語法:資料的表達方法,通常由PDU(協定資料單元)的格式來規定。
  • 語意:一個句子有了格式,接下來就要往裡面新增內容,語意指的就是這些內容的含義,通常是PDU中各個符號的含義。
  • 同步(時序):完成一件事件,一定要有一定的順序流程,同步(時序)就是為了確保每個流程按相應的順序依次執行。

四、實體

1.Entity

實體指層中的活躍元素。負責執行協定、完成本層功能。每層可以同時存在多個實體。

擴充套件:對等實體

不同機器上構成相應層次的實體。

2.為什麼要規定實體

將層中活躍的元素具象化,便於用其來描述、解釋其他術語。同時引出對等視聽的概念

3.實體之間怎樣交流

實體間的交流需要協定來約束,來實現:「有頭有尾的交流「或「不受限制,自由的交流」。

五、時序圖

1.前置知識:時序

時序:完成一件事情所要經歷過程的先後順序。

2.什麼是時序圖

用圖的方式以時間先後的關係將時序所畫出來。

3.時序圖有什麼用

時序圖以時間為座標軸,能夠直觀的展示出過程的先後發生順序,便於大家理清思路,同時規劃事件的流程。

六、解封

1.前置知識:資料封裝

資料封裝:對一個完整的協定棧,資料從上往下傳輸時,每一層為資料新增自己的控制頭部,直到形成一個完整的資訊。

2.什麼是解封

解封就是封裝的逆過程,經過資料封裝後得到的完整資料,再從下往上各層把頭部資料處理掉,還原成原本的資訊,傳送給高層使用者。

3.為什麼需要封裝與解封

每一層新增的頭部用於標識該訊息,便於傳送給接下來的那一層能夠不考慮這些服務實現的細節而直接處理。

4.對封裝與解封的補充說明

底層沒必要也不能從高層的資料載荷中提取控制資訊,防止了資訊的洩露。

七、PDU

1.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

對等實體間交換的資料資訊,由頭部(header)+資料形成(data)。

拓展:

  • 頭部:本層實體的控制資訊
  • 資料:需要傳遞的資料載荷
    資料載荷:傳送者傳遞的原本訊息

2.為什麼定義PDU

PDU將原資料與頭部合在一起稱呼,使得經過每一層加工後的資料有了統一的稱呼,同時引出SDU的概念。

擴充套件:PDU與SDU

PDU與SDU(Service Data Unit)只是同樣資訊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叫法,當資料封裝完成後,它叫做PDU,之後被送往下一層,送往下一層的資料還未經過該層封裝,在封裝前它叫做SDU,經該層封裝完成後叫做PDU.

3.PDU的實現

結構體實現協定頭,將每一層協定頭所要的元素用結構體一一列舉出來。

八、區域網

1.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是一種私有網路,一般在一座建築物內或建築物附近,比如家庭、辦公室或工廠。

2.為什麼要定義區域網

從傳輸距離的角度,計算機網路被分成了個域網、區域網、都會網路、廣域網、網際網路。便於人們稱呼一片特定的網路。

3.區域網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麼用

低成本、高效率的區域網路被廣泛用來連線個人計算機和消費類電子裝置,使它們能夠共用資源和交換資訊。其中近來大受歡迎的無線區域網中的一個標準稱為IEEE 802.11,俗稱WiFi.

九、RFC

1.徵求意見檔案(Request For Comments)

用於開發新協定和更新現有協定的的流程和檔案,成為徵求意見檔案。

2.為什麼需要RFC

儘管有許多不同的網路元件製造商,但他們都必須使用相同的標準。這樣使你無論使用什麼裝置,什麼作業系統,都能良好的執行按照相同標準所建立的網路所提供的服務。

3.RFC效果怎麼樣

開放標準鼓勵互操作性、競爭和創新。它們還能確保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產品能夠壟斷市場或佔有不公平競爭優勢。

參考資料

©點個贊再走吧,烏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