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之路—從0開始打造一套輕量級MOM平臺之倉庫管理(WMS)

2023-07-23 06:00:36

一、前言

講倉庫管理(WMS)之前,我們先來談一談ERP。前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出,我在做MOM平臺規劃的時候並沒有提到任何ERP的資訊,並不是被忽略掉了;而是對於製造企業來說,ERP是重中之重。

MOM一定是要圍繞ERP來打造的,製造企業一定是要按照先上ERP,再上MOM平臺這個路線;只有先資訊化,才能數位化。

ERP與MOM的關係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ERP為製造工廠提供血液(物料基礎資訊,產品資訊,訂單資訊,客戶/供應商資訊等)。MOM平臺接收各種訊號(人、機、料、法、環、測等資料)+血液進行計算決策,讓整個製造過程透明,可控,最終讓企業運轉效率最大化,達到降本增效。

WMS與ERP的關係

ERP關注的是結果,它是從財務角度出發去實現管理的;WMS倉庫管理軟體關注的則是達成這些結果的過程,對過程中的人、機、料、法、環進行全面管理,是對ERP系統倉儲功能的擴充套件、延伸與優化,為倉儲中心提供更快、更準確、更精細的管理運營。

WMS可以看作是ERP系統擴充套件出來的一個資料快速收集工具,製造行業的WMS如果沒有與ERP系統進行深度整合,是沒有存在的實際意義的。

系統 資料收集方式 優缺點
ERP 人工核對,手工錄入數量 慢,容易出錯
WMS 掃碼核對,自動統計數量 快,準確

 

工廠倉庫與物流倉的區別:

製造倉庫必須管控到實物,對實物進行追溯,所有實物條碼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物一碼),對過程中的人、機、料、法、環進行全面管理。

這裡的一物一碼,與傳統意義不同。並不指單個物品貼一個UID條碼,這裡可以是單個物品,一包,一箱,一個棧板都可以分配一個唯一碼(UID 或者叫 RID ,ReelID)等。

 一般意義上,製造行業倉庫管理系統(WMS)會管控到物品的最小包裝,會對最小包裝量/箱/棧板進行條碼化,唯一化。

倉庫 管理範圍 管控方式 資料收集方式
物流倉 成品 賬務模式,只統計進出物品數量 人工核對,手工錄入數量
工廠倉庫 成品,材料,裝置,工裝治具等 追溯到實物,一物一碼,實物+數量統計 掃碼核對,自動統計數量

 

一物一碼標籤範例

 

 注意:UID(一物一碼唯一ID),批次號(製造批次,可以是工單,制令單等),D/C(DateCode)三個引數,非常重要,後續的先進先出(FIFO),MES追溯,有效期預警都會用到。

二、 倉庫管理的核心是什麼?

個人看法只有3部分:「入庫管理」,「庫內管理」,「出庫管理」,核心就是對物品的出入,在庫進行管理,用一張圖來說明如下:

對於製造企業來說,我們從入,庫內,出三個方向發散,可以整理出WMS預計核心功能如下表格:

專案 型別 倉管 品質
入庫 材料 採購入庫,其他入庫,生產退料,庫內調撥 IQC
半成品 委外入庫,完工入庫,庫內調撥 IQC,FQC
成品 銷售退貨,完工入庫,庫內調撥 FQC
庫內 材料 盤點,揀料,生產領料,移庫(上下架),拆分合並 水位,庫齡,有效期預警,異常凍結等
半成品  盤點,揀貨,移庫(上下架),拆分合並
成品 盤點,揀貨,移庫(上下架),拆分合並
出庫 材料 採購退貨,領料出庫,委外出庫,其他出庫 OQC
半成品 領料出庫,委外出庫
成品 銷售出貨

注:這裡只列了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管理方式,對於輔料/裝置/工裝治具等也可以採用一物一碼(UID)進行管理,整體邏輯一致,細節有稍微差異,後續在EAM系統再詳細描述。

三、業務架構

 通過對倉庫管理核心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通過一物一碼(UID)貫穿整個業務流程的WMS業務架構,如下圖:

 

四、供應商協同(ASN)

我們先來看常規供應商是如何送貨流程,如下:

ASN模式下供應商送貨流程,如下:

ASN是WMS的一部分延申,覆蓋SRM系統部分模組,目的是將倉庫部分工作量前置,轉移給供應商來做,減少內部的工作量的同時對供應商的交期進行管控。ASN的核心是把WMS系統UID標籤的列印轉接給供應商來做,加速內部收貨速度,減少人力,提高倉庫利用率。

輕量級MOM平臺ASN模組功能規劃如下:

五、總結

MOM平臺核心是圍繞5M1E(人、機、料、法、環、測)進行系統化管理。製造企業倉庫管理系統(WMS)也必須圍繞這6大要素進行開發。

5M1E 說明 WMS系統需要管理的領域
人(M) 人(Man):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 檢驗人員,叉車人員資質要求等。
機器(M) 機器(Machine):機器裝置、測量儀器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檢驗的量具
材料(M)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效能和化學效能等; 如:電子行業,ROHS,有效期管理等
方法(M) 方法(Method):這裡包括生產工藝、裝置選擇、操作規程等; IQC,OQC檢驗專案適用的測試方法等。
測量(E) 測量(Measurement):主要指測量時採取的方法是否標準、正確; IQC,OQC檢驗標準等。
環境(M) 環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溫度、溼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 如:電子行業,溼敏元器件管理。

上一章,很多人會關心繫統通用性問題。從這一章我們可以看出,WMS系統的主線業務架構是與實際工廠的製造產品沒有任何強關聯的。也就是說,這套業務架構適合所有制造工廠。此處的業務架構基礎資料深度依賴ERP系統,從ASN功能即可看出,所有的業務驅動都是由ERP來發起,後面具體業務會講哪些地方會與ERP進行資料互動。

另一個大家關係的問題:每家工廠生產製造產品,過程,都不一樣,MES平臺能否標準化?其實完全標準化交付產品是不存在的,我們只需要保證主線核心業務標準化即可,行業特性的需求在標準化業務上進行微調達成快速交付就已經贏過市面上的大部分公司。還是上一章說的:從製造企業的組織架構來看,從製造的行業標準來看,90%的業務場景是可以標準化的。

 

盡請期待下一章:智慧製造之路—從0開始打造一套輕量級MOM平臺之來料管理(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