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過程中有各種需求的評審、審批流和質量卡點,有的是為了質量把關,有的是為了彰顯權力,還有一些是為了資訊告知。本文主要討論在軟體開發過程中涉及的評審、審批和質量卡點三種情況,同時探討對研發流程的影響,在這過程中如何去提效。
同團隊之間的評審包括產品團隊內部的PRD評審,RD團隊內部的方案、架構評審,QA團隊內部的測試用例評審、運維內部的方案評審等。團隊內部之間的評審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工作的正確性、準確性、
團隊內部之間的評審有助於
主要是涉及資源申請、佔用和安全評估
資源管控和安全相對來說,不如產研共同作業那麼緊密。當產研共同作業過程中需要這方面支援的時候才會引入對應的團隊。而資源的佔用和安全評估,對於產品和公司來說又是一個非常重要,不能忽視的問題,所以會形成審批。
通常情況下不同團隊間還主要是「評審」,而不是「審批」。這樣做也助於團隊共同作業,高效產出。「評審」更像是大家都在想辦法努力做好一件事,而「審批」更像是某種權力的彰顯,級別的象徵。
質量卡點的設計要格外小心。好的質量卡點能及時發現問題,避免風險和及時止損,但是過多、過於繁重的質量卡點也會延緩軟體研發流程的進度,尤其是這些過多、過於繁重的質量卡點本身質量較差、服務不穩定、成本較高、且很耗時。
變更評審,如果不涉及團隊間的共同作業,團隊內部告知即可,是一種「周知」的性質。如果變更涉及到團隊間的共同作業,這個時候就需要團隊間的評審。這個時候就要視情況來拉通、對其範圍,總的原則是取最小集合,小範圍內決策大範圍周知,不要拉大會去討論。
比如產品更變了一個需求按鈕的顏色,對各方工作量的影響不大,此時僅僅需要設計師變更顏色後,拉上前端小夥伴和QA,四方一起確認下即可。
比如產品需要在原先的需求上多展示一個資料,樣式可以沿用之前的設計,但是這個資料需要後端介面的支援,涉及前後端聯調、QA驗證,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專案經理、前後端研發、QA來進行評審和確認。
比如產品上線後存取量激增,服務負載較高,這個時候就需要研發提交一個擴容的變更申請,在資源允許範圍內直接擴容即可;如果超過資源允許範圍就會比較麻煩,需要和運維小夥伴溝通資源情況,同時需要業務負責人介入,因為已經涉及成本核算、增加預算問題。
對於公司人力、行政、財務、法務、採購過程中流程,經常有上下級間的審批流,但是對於產品-研發-測試-運營活動過程中,強制加入上下級的審批,如果上級領導的審批不能給這個流程增加價值,只是為了彰顯手中的權力,我覺得這是很奇葩的。
舉個例子,團隊之間程式碼評審完非要找老闆點個確認按鈕,很少針對業務邏輯,程式碼質量、規範、可讀性、可維護性等提出觀點,那這樣的評審的意義不大。只是拉長這個流程、拖延進度、浪費時間、彰顯權力的審批沒有任何意義。
整體上我傾向於打散團隊,形成一個扁平化的組織,提供上下文,團隊內部可以自行高效決策。讓一線人員決定炮火打向哪裡,而不是坐在後方的辦公室人員。對於各種各樣的審批流,除了合規、設計、安全等因素外儘量縮短,沒有帶來任何價值的審批節點能省則省,這樣才能切實的提效。
相關文章
DevOps|從騰訊TEG CDC解散聊技術中臺
DevOps|中式土味OKR與績效考核落地與實踐
DevOps|研發效能+專案經理PMO
AI DevOps | ChatGPT 與研發效能、效率提升(中)
DevOps|AGI : 智慧時代研發效能平臺新引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