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面對需求評審,無論是發起人產品經理,還是參與人研發、測試都是有苦難言:
- 在會議上,產品直接被研發工程師懟方案不合理,技術無法實現。
- 參與人員沒有圍繞評審會的目標去討論而是衍生到其他問題,導致效率不高。
- 需求評審會議順利結束,但在實際開發中卻不斷髮現需求漏洞,導致不能按照計劃順利執行。
怎樣能夠讓需求評審更高效、保質呢?作為測試人員又如何在其中發揮價值呢?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下文介紹如何在需求評審中做到更規範,來減少評審過程出現的問題,以此提高需求評審效率、提升需求評審會議質量,來營造一個比較輕鬆的產研合作氛圍。
2 什麼是需求評審
通過將需求規約檔案釋出給利益相關者進行檢查,發現需求規約中存在缺陷(如錯誤、不完整性、二義性等)的過程。簡單點來說,就是在產品規劃完之後,把團隊人員聚集一起討論並評審方案的會議。如方案通過,則按規劃的方案,繼續往下實施;如方案不通過,根據意見進行改善。
2.1 需求評審的參與人員
每個公司的團隊結構不一致,但通常包括:產品經理、開發工程師(前端、後端)、測試工程師、設計(UI、UE)、需求提出方。
2.2 為什麼要做需求評審
產品眼中的需求,互動眼中的需求,視覺眼中的需求,開發眼中的需求,測試眼中的需求大相徑庭,需要讓團隊中每位人員對需求有統一的瞭解,通過需求評審來拉齊大家的認知。主要作用是:
- 有助於團隊中每個角色瞭解使用者需求,理解產品需求的由來,考慮需求合理性及使用者體驗感。
- 對需求檔案進行評審,儘早發現需求中的問題,減少後期修改缺陷的成本。
- 使開發團隊中每個角色對需求的理解保持一致,減少了後期的溝通成本。
- 溝通需求細節,確認需求是否可以實現以及實現方式,有利於測試人員對功能實現邏輯的理解,完善測試用例。
- 確認交付內容和預期時間。
3 如何進行需求評審
做好一場需求評審,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評審前、評審中、評審後。
3.1 評審前
3.1.1 做好產品基本功
角色:產品經理
- 和業務方認真推演產品要解決的問題,深挖業務述求,相信自己的產品設計能力,業務方提供的產品方案可以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指南。
- 充分準備需求原型和PRD,反覆推敲產品方案,確保所有的功能點都能實現閉環,正常和異常場景都要考慮。任何一個遺漏的場景,都可能成為評審會上的「雷點」,產品們需要提前掃雷。
- 提前找到此專案對應的技術負責人,認真的和他們溝通你的方案和想法,技術的小夥伴們不是被動的執行者,讓他們參與到你的前期設計中來,驅動技術前置。
- 提前將完整的原型和PRD發給相關人員,以便他們提前閱讀相關檔案,深刻理解需求,有疑問的點提前標註出來,方便在開會的過程中積極地去參與這個會議,丟擲疑問點。
3.1.2 技術人員提前介入
角色:研發、測試,建議提前2天
- 團隊制定好規範,利用各自碎片化時間,提前介入進來理解需求。前期瞭解過程中除了關注功能要求,還需要關注資料型別、介面定義、效能要求、安全性等,這個根據具體業務進行評估,例如高並行場景,頻繁請求的場景等。同時還需要考慮一些隱性需求。
- 技術負責人可以前置到需求溝通和設計階段,給產品經理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協助評估產品方案的可行性。
3.1.3 提前進行會議邀請
角色:產品經理,建議提前1天
給出會議時間、地點、預計需要時間。一方面,這樣可以讓參與人員得知你對整個需求評審會議內容的掌控;另一方面,參與人員能根據時間安排手頭上的其他任務,以致於節奏不被打亂。
3.2 評審中
3.2.1 節奏把控
角色:產品經理
產品是會議主持人,那麼自然就擔當著會議節奏把控和主持的角色。當角色眾多時,其實是比較容易出現討論內容溢位的問題,大家一聊開就上頭了,結果導致會議開了足足幾個小時都還沒有產生定論。需求評審中產品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控整個會議的節奏,既要及時把聊得起興的大家拉回評審中,還要儘量按照參會人的精力去做好節奏的規劃,讓整場會議高效而輕鬆。
3.2.2 情緒管理和爭論處理
角色:全員
很多產品都懼怕需求評審,感覺研發、測試在找茬,有針對自己的感覺。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一點,首先,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有問題丟擲是好事,說明大家都聽了並且在思考。其次,換位思考,嘗試先根據對方表達的看法去梳理他的思路,然後用自己的理解複述一遍,看對方是否認可你的理解。接下來,再根據你的理解去進行判斷並闡述自己的觀點,看是否能夠得到對方的認可。最後,如果實在在會上沒法溝通,那就告知大家:自己會先記錄下待討論的問題,會後再進行討論,後續的議程繼續。「下來再討論」真的是一句解決會上衝突的萬能金句。
3.2.3 關注講解方法和策略
角色:產品經理
不要上來就講方案,大家一定會懵圈,個人總結下來,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推進:
- 需求背景:傳達本次需求的背景,為什麼有這樣的需求,解決了什麼問題。
- 需求價值:為什麼要做本次需求,做完後會給產品帶來哪些價值(例如:提高使用者留存、提高轉化率或者是提升使用者體驗等)。
- 需求概述:需求提出方想實現什麼,描述該產品方案如何解決業務述求。
- 方案詳解:詳細的進行產品方案講解,讓與會人員都充分的瞭解產品方案,判斷是否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建議分模組講解,一個模組講解完後,可以稍微停頓一會,詢問大家是否有疑問,並進行答疑(如果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講解的時間比較長,可以考慮會議後單獨和相關的人員進行溝通);會議中如果出現一些自己未考慮到的點,一定要記錄下來,會後進行完善。
3.2.4 刻意關注、沉浸式參與到評審中
角色:研發、測試
需求評審的時候不要在會議上面玩手機或者幹其他事情,因為如果需求理解不深刻,後面相關的工作就很難開展。需求中產品設計不合理、很難理解、邏輯有問題、以及可能影響原功能的地方,對於這些點我們要丟擲疑問進行澄清,從而推動產品進行修改,最終達成一致。
需求評審會上,前端、後端和測試分別都關注什麼?
後端:
- 關注方案可行性的評估,重點在需求邏輯可行性、技術難度、工作量和改動成本上
- 關注需求邏輯的覆蓋度,幫助產品經理做好邏輯的查漏補缺
- 關注研發過程中的實現風險
前端:
- 關注需求場景及業務合理性
- 關注頁面樣式互動,為產品經理提出一些更合理的樣式互動建議
- 關注技術方案和成本評估,尤其關注新頁面中互動與已有統一標準元件的評估
測試:
- 關注需求的邏輯性及合理性
- 關注需求描述的準確程度、是否排除二義性等
- 關注整個迭代的質量風險及進度,保證交付的穩定性
3.3 評審後
3.3.1 評審會議紀要
角色:產品
會議結束之後,確實可以長舒一口氣,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工作了,但注意:會後還是需要做好
會議紀要、會議同步和後續問題的跟進。會議紀要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 待討論:指會上的遺留問題
- 待完善:指會上確認要改的問題,後續要完善在檔案中
- 已確認:指會上討論得出要做/不做的結論的點
3.3.2 待辦項跟進
角色:產品+相關人員
- 整理會議中記錄的問題,在原型和PRD中進行調整和補充,有需要的話,可以拉上相關的人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二次評審。
- 好的產品一定得有專案管理能力,在整個開發過程中,一定要定期跟進開發進度,避免需求延期或者需求缺失。
- 另外,開發過程中,如果涉及到需求的調整.一定要在原型和 PRD中標記修改記錄,並且及時通知相關的人員,確保理解一致
4 總結
如何高效、保質、愉悅的進行需求評審,各角色專業能力是基礎,但更需要大家相互配合,互相尊重,通力合作才能打造更好的產品。
作者:京東物流 王敏
來源:京東雲開發者社群 自猿其說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