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騰訊TEG CDC整個部門解散的訊息在很多群裡炸了鍋,有的唱衰網際網路行業,有的唉聲嘆氣,還有的甩鍋到 AGI 的發展。總體上來說,這個事情的確已經發生了,我想從組織架構和整體效能這兩方面來分析下這次組織變化。
6月28日,網傳騰訊TEG CDC整體解散,人員涉及設計師、開發人員等,數百人規模。CDC是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下屬的一箇中臺化的設計支援部門,全稱「騰訊使用者研究與體驗設計部」,2003年開始組建,CDC的初創成員唐沐、陳妍。CDC 負責了騰訊成立以來許多重要產品的體驗設計:如QQ、QQ空間、QQ遊戲、RTX、QQ電腦管家、QQ瀏覽器、QQ音樂、騰訊視訊、騰訊地圖、QQ拼音、SOSO、拍拍等等。多年來,CDC培養了上千名使用者體驗相關從業人員,現在,他們在多個行業、企業及崗位上擔起重任。
中臺是一種體系/生態/方法論,解決頂層領域下各業務子域的高效協同和資源複用問題。中臺源於何處未知,確實最早在阿里大中臺小前臺的策略下流行起來的,但是後來阿里又主動打破了中臺,把技術下沉到了業務,這是後話。目前主流的中臺定義和分類有如下四種:
其實,中臺的想法在公司效率為王的時期是很好的。比如一款產品涉及A和B兩個團隊,A團隊發展迅速但資源有限只有5名設計師,B團隊需求穩定工作量小但有10名設計師。
存在的問題:
解決方法:
這樣做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設計團隊能力的問題,工作質量問題,也滿足了業務發展的要求,公司整體效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這種中臺實際上是一種資源型中臺,作為一個資源池,主要提供人力輸出到業務線,和上面的各種中臺還是有很大不同。
隨著資源型中臺部門變大,逐漸的固化和僵化,對業務的價值貢獻度也在降低。
整體上資源型中臺的發展都會經歷上面的過程,始於提效,終於效能差。除了設計師部門,下面的一些資源型中臺也有這個問題:
資源型中臺建立的越多,溝通成本就越高,對業務的遲滯阻力就越大。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人力規劃、資源排期和業務目標。當各個團隊的業務目標和自己的業務方不一致的時候矛盾就會展現。業務FTO/業務負責人就常會在這方面收到牽絆。
上面說到的資料中臺、技術中臺、智慧中臺(演演算法中臺)、業務中臺,屬於平臺型、業務型,整體上來說通過遮蔽底層細節,建設平臺和服務能力,支撐上游業務發展。雖然這些業務中臺建立之初有大量的成本投入,整體上還是提效的,免去了很多人從前端到後端,從上層到下層所有東西自己都要動手寫一遍,賦能屬性是在的。至於能給業務點上幾點天賦,這就要看建設方的功力和業務的訴求了。
整體上,我比較傾向於資源型中臺打散下放業務線,賦能型中臺保持短小精幹長期聚焦。不要把資源型中臺做大的同時,也不要把賦能型中臺做沒。這樣做,對於公司來說整體效能是最高的,成本也是最節約的。
DevOps|中式土味OKR與績效考核落地與實踐
DevOps|研發效能+專案經理PMO
AI DevOps | ChatGPT 與研發效能、效率提升(中)
DevOps|AGI : 智慧時代研發效能平臺新引擎(上)
devops|中小公司效率為王,沒必要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