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今天開始,慢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學習和理解設計模式的歷程。
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是前輩們對程式碼開發經驗的總結,是解決特定問題的一系列套路。它不是語法規定,而是一套用來提高程式碼可複用性、可維護性、可讀性、穩健性以及安全性的解決方案。
1995 年,GoF(Gang of Four,四人組/四人幫)合作出版了《設計模式:可複用物件導向軟體的基礎》一書,共收錄了 23 種設計模式,從此樹立了軟體設計模式領域的里程碑,人稱「GoF設計模式」。
讓我們從建立型模式開始。先來說說工廠模式!
工廠模式是一種建立型的物件導向設計模式,目的將建立物件的具體過程包裝起來,從而達到更高的靈活性。工廠模式的本質就是用工廠方法代替 new 操作建立一種範例化物件的方式
,以提供一種方便地建立有同種型別介面的產品的複雜物件。
簡單說來:我們不new物件了,讓工廠方法來生產物件
工廠模式可以細分如下三類:
簡單工廠模式(Simple Factory)
工廠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抽象工廠模式(Abstract Factory)
今天來看下工廠模式之簡單工廠模式
簡單工廠模式(Simple Factory)又叫做靜態工廠方法(Static Factory Method)模式,但不屬於 23 種 GOF 設計模式之一。
簡單工廠模式的實質是由一個工廠類根據傳入的引數,動態決定應該建立哪一個產品類(這些產品類繼承自一個父類別或介面)的範例。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抽象出這麼幾個角色:
產品抽象類:
public interface Phone {
public String info();
}
產品類(具體實現類):
public class HuaweiPhone implements Phone{
@Override
public String info() {
return "我是手機華為";
}
}
public class ApplePhone implements Phone{
@Override
public String info() {
return "我是蘋果手機";
}
}
工廠類
public class PhoneFactory{
public static Phone createPhone(String name){
Phone p = null;
switch(type) {
case "huawei":
p = new HuaweiPhone();
break;
case "apple":
p = new ApplePhone();
break;
default: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不支援該操作");
}
return p;
}
}
讓我們來測試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mpleFactory PhoneFactory = new PhoneFactory();
Phone phone1 = PhoneFactory.createPhone("huawei");
System.out.println(phone1.info());
Phone phone2 = PhoneFactory.createPhone("apple");
System.out.println(phone2.info());
}
}
輸出:
我是華為手機
我是蘋果手機
給什麼條件,就建立什麼型別的範例
,就這麼簡單。不愧簡單工廠模式
的名號。
上面的例子中,我們是知道該工廠能建立華為手機和蘋果手機。所有我們在測試的時候,也只建立了這兩個範例。
如果現在要建立一個」小米手機「,那這個工廠就沒法建立出來了
小夥伴可能會說,那就在switch...case...中再增加一個case "xiaomi"吧!
嗯嗯,這個辦法能解決」小米手機「的建立問題。但如果後面我們還要陸續建立」oppo手機「」三星手機「...
如果延續這種方法,我們每增加一種手機的建立,就要新增一次case,也就要每次都修改 PhoneFactory 類。這顯然是違背了【開閉原則】。同時,這樣的工廠類太被動了。
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下期再分享。
工廠類是整個簡單工廠模式的關鍵。包含了必要的邏輯判斷,根據外界給定的資訊,決定究竟應該建立哪個具體類的物件。
通過使用工廠類,外界可以從直接建立具體產品物件的尷尬局面擺脫出來(不用直接new物件了),僅僅需要負責「消費」物件就可以了。而不必管這些物件究竟如何建立及如何組織的。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權利,有利於整個軟體體系結構的優化。
但是由於工廠類集中了所有範例的建立邏輯,違反了高內聚責任分配原則,將全部建立邏輯集中到了一個工廠類中;它所能建立的類只能是事先考慮到的,如果需要新增新的類,則就需要改變工廠類了。
當系統中的具體產品類不斷增多時候,可能會出現要求工廠類根據不同條件建立不同範例的需求.這種對條件的判斷和對具體產品型別的判斷交錯在一起,很難避免模組功能的蔓延,對系統的維護和擴充套件非常不利;
一句話:雖然簡單工廠模式實現了物件的建立和物件的使用分離,但增加新的具體產品需要修改工廠類的判斷邏輯程式碼,違背開閉原則
。
為了解決這些缺點,就有了工廠方法模式。
我下回再講工廠方法
,今天先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