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小夥伴和我討論了一下OKR和績效管理,所以這次想簡單明瞭地說下在中國怎麼做比較合適,很多高大上的理論無法落地也是空中樓閣。
首先說一些,我個人的理解
道德品質和能力素質決定了一個人的職位行為
職位行為決定了業務結果
不同級別/工作性質的人員,績效考核應該有不同權重組合
團隊管理者的績效不得高於團隊的績效
在組織層級中,基層一線小夥伴不但要看功勞,還要看苦勞,而職級越高則越是要看業務結果。到管理層這個級別,這個時候苦勞意義已經不大。因為對於基層一線小夥伴來說,有些功勞(業務結果),不是說自身具備了道德品質和能力素質就能拿到的。功勞和苦勞並重,這也是對基層一線小夥伴的一種保護,因為很多時候基層一線小夥伴只是執行者,無法決策,不能因為事情沒做成,就一點收成也沒有。
例子1:小夥子辛辛苦苦幹一年,快要出活的時候,業務調整,專案不做了。這個時候你說小夥子績效不好,這是不太合適的。
例子2: 管理層早8晚12點,咔咔的加班,結果一年多業務帶黃了,這樣的苦勞對公司沒啥意義。
基層一線小夥伴看職業行為+業務結果
中層管理者主要要看能力+業務結果
管理層主要看業務結果
OKR和績效是一回事麼?在一個系統中評定?
不是一回事。OKR有OKR系統,績效有專門的績效系統,採用的360度評價考核,主要考核的是上下左右對你的工作認可,當然上佔據的比重會大。
OKR是否關聯績效?
關聯。我的中式土味做法是把OKR直接轉化成績效考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比如70%,同時加上一些企業文化、團隊培養、技術分享,這樣大家在完成OKR的同時,其實把自己績效的主要考核部分也就完成了。
如果OKR不與績效掛鉤,就會產生你讓我做的和最後考核我的不一致這個問題,這對一線員工來說,對積極性的影響比較大。你讓我乾的我都幹了,然後你拿一個從來沒有跟我說的指標考核我?但是對非一線員工,其實360度考核影響得更大,因為已經不能僅僅通過你每天的日常工作衡量你的貢獻了。
OKR 與績效考核啥關係?
OKR的達成與否主要涉及業務結果中可以量化的指標。有些不能量化的工作也可以是OKR的目標之一,但是如果想在績效考核中體現,容易產生理解偏差。
OKR與績效考核掛鉤後會出現設定OKR討價還價?怎麼解決?
是的,OKR和績效掛鉤後會出現這個問題。為了拿到好績效,OKR都不會設定成「踮著腳能夠到的目標」,多數會設定成「正好能完成」,這個時候在和團隊每個人去聊的時候,還是期望他們能設定的高一點。至少他們設定的高一點,在我這裡印象分提高不少。
OKR的設定是自上而下,從上到下一層層去設定。上級設定完成 10 個功能,那麼下級9個人的團隊就要能至少完成 10 個功能,還要有其他貢獻;如果9個人每個人設定完成1個功能,那麼TL /團隊的目標就是完不成的。團隊每個人的目標要能有力支撐 TL 也就是團隊整體的目標,如果沒有拆解下去,那麼就是 TL 的問題,也就是團隊的問題。O 一定要拆解下去,否則更大老闆的 O 就完不成了。當然OKR也不是一成不變,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更新的。
非一線員工, 是指Team Lead 對吧?
至少是 Team Lead 這個級別。因為他們的大部分產出應該通過團隊達成產出,與上下左右的共同作業,甚至是對公司業務達成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個人做了哪些事情。
TL的個人績效是會參考OKR達成率和團隊的業績對吧?那團隊業績這塊有做量化指標衡量嗎?
你可以認為團隊業績就是 TL 的個人業績。因為你不這樣認為也不行,團隊績效好的時候, TL自己也會把團隊所有的績效算到自己頭上;團隊績效壞的時候,TL自己會把團隊績效放到其他人身上去。為了避免這兩種情況,畫約等號,甚至是等號是做好的辦法。也可以激勵 TL 帶領團隊拿到一個比較好的團隊績效。
而他個人的OKR就是團隊業績中「事」部分做得好壞的最大考量指標,結合我上面說的360度,就是 TL 的個人績效。也就是說 TL 個人績效= 團隊績效 > TL 個人OKR + 360考評+ 企業文化+ 管理能力
很多員工最恨的就是團隊績效很差,但是 TL 拿了超出團隊績效表現的高績效。
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的問題,不管是KPI還是OKR,經典難題?
國內績效管理和考核涉及到因素比較多
1)中國「人際關係」「面子」在作祟,360度評價不可靠;
2)在中國工作壓力大,很多時候是既要有OKR 又要有 KPI,還要有企業文化等軟性指標。
3)中國企業發展快,變化也快,國外很多的實踐落地都要經過改良。
4)年終獎在員工薪資中佔比過大,每個人都要爭取高績效;而在外企,大家相對躺平一些,OKR/績效考核雖然有差異,但是大家拿到手的差距沒那麼大。
我的相關文章
網際網路公司員工職級、研發效能度量、OKR與績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