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逃不開「單人單崗」

2023-04-26 21:00:39

」到停不下來,「」到無事可做!


01


年後開始,研發團隊一直「單人單崗」;

為什麼

就是所謂的追求降本,無非裁員的手段,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團隊的人員結構簡化到極致;

雖然符合公司預期,但是與打工人的預期強烈不符;

然而,這不重要

打工人的難處,老闆不一定關心;但是老闆的難處,打工人必然被關心;

這,才是關鍵,才是社會;

底線,如果還有一點;

即使企業在承擔營收壓力之時,還能保持團隊的單人單崗結構;

底線,如果沒有的話;

還可以玩一手「單人多崗」,比如常說的:人人都是產品,人人都是測試;

為啥沒聽過人人都是開發,人人都是運維?

專業可替代性的說法,雖然是無腦的輿論,但處處透著精明和算計;

其實,在今年元旦之後;

和職場上的「十多個」朋友聊過,得到一個共通的結論;

上半年,部分中小廠比較普遍的預期都是簡化人員結構,從而降低成本預算;

為何是「上半年」?

這裡說一句題外話;

特意諮詢過組織內的「專業」大佬,聽懂的一句話是:等上半年「復甦」的資料和確定性的效果出現;

普遍的趨勢和預期下;

對於成熟期或衰退期的業務團隊,單人單崗的模式,自然會成為公司的首選方案;

至於其他情況,與公司的生存壓力有極大的關係;

對於產品研發部門來說,組織裁員降本的首刀團隊,也是最可能被單人單崗化的部門;

大部分「非技術型」的公司,研發就意味著持續投入;

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加持下,非必要的投入就意味著「風險」;


02


從「組織內部」來看,單人單崗多少會引起角色和策略的調整;

自己所在的團隊,今年一季度實行單人單崗過程中;

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雞飛狗跳」的狀態,之後才慢慢迴歸到平穩的節奏;

年初最後一輪裁員之後;

團隊剛開始單人單崗,隨之而來的就是混亂的管理;

原本「獨立」的專案經理角色,被加持在各個業務線的負責人身上,而有些人又好巧不巧的負責多個業務線;

責任越大,能力也會被動放大;

不免有人會問:角色沒了就沒了,為何要給單人刻意賦多個角色?

這就不得不說一個核心問題:組織的流程與機制;

在流程設計上,很多事情都圍繞專案展開的;

即事情的各個階段,從流程上都要找到對應的負責人,以及整個流程的推動者;

這樣,降低單人單崗對組織流程的影響;

並且專案經理的角色激勵制度,也會推動相關負責人的積極性;

從公司層面看;

降低人力成本,從事務執行來說,也沒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

對於團隊的管理策略;

則儘量「弱化」人和流程的管理,重心轉向對事務的推動落實;

單人單崗的模式中;

每個人面對的事情會更加繁瑣,除了正常節奏推進的事項,還有諸多突發的問題要處理;

必然會對「心態」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作為一個打工人;

這種狀態下,無非就想把事情快速穩妥的結束,從混亂的狀態中出來;

如果還追著「」和「流程」的強管理;

那最後「崩塌」的,可能就不單是「事務」本身了;


03


從「產品和業務」來說;

單人單崗的團隊,產品體系比較穩定,業務多數是處於成熟期或衰退期;

如何迭代需求?

是產品的最大難題;

常規的團隊中:主線研發確保業務發展,輔線支撐產品運營的問題處理,架構角色推動系統級的框架迭代;

在單人單崗的模式中,顯然不太可能存在所謂的輔線和架構線;

目標很明確,支撐主線需求落地,其他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考慮;

然而事實情況是:團隊會「經常」萬不得已;

線上的BUG要處理吧?客戶的問題要解決吧?各種臨時性的需求要應對吧?

這種狀態下,必然會影響主線業務的開發;

團隊經常處理「萬不得已」的情況,就會經常引起各種版本排期的問題,整體節奏就會混亂甚至失控;

該如何解決?

自然要產品從版本需求自身入手,需求拆分的足夠小,排期自然足夠短

即便在排期中預留各種突發問題的處理時間,整體的週期也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

相應也就可以保持一定的迭代節奏

需求的拆分是一個核心手段,需求的優先順序同樣應該把控好;

可以不用研發排期的方式,儘量不用,或者功能正常但存在優化空間的,儘量拉低優先順序;

這種節奏下;

即可以保障常規事務的處理,又推動需求高質量的持續落地;

對於公司而言,何樂而不為?


04


從一個「季度的實踐」來看,組織必然要承受單人單崗帶來的風險

在公司業務最忙的三月下旬;

離譜的是:有人請假,時長一週的那種;

更離譜的是:請假的人員不止一個;

最離譜的是:我沒有請假;

本人,居然成為單人單崗制度下的第一個大冤種,冤到空氣都想替我叫聲屈;

團隊缺失三位人員:產品、專案、運維,測試處在走離職的階段;

所以,留兩位開發在公司,相顧無言淚兩行;

其實,單人單崗的機制下,忽然有人請假並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點在於,在請假的時候,突然冒出一連串需要共同作業的事情;

生活往往就是這個樣,怕什麼就容易來什麼;

本來常規流程下;

問題會經過專案經理,根據性質進行衡量,是否需要即時處理,最終由測試和產品人員進行協調研發解決;

當協調問題的核心人員不在,自然就會拋到經常解決問題的人員這裡;

哪個角色經常解決問題?

毫無疑問:伺服器端研發,似乎解決什麼問題,都可以拉上後端人員,妥妥的跳坑天選之人;

這個怪象其實很好理解;

在組織中,與業務關係越密切的角色,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就越多;

產品技術部門,當協調問題的專案或產品經理不在時,問題會自帶指向後端研發導航儀


05


既然,問題來了;

躲是「躲不掉」的,情緒化的「內耗」更沒必要;

基於某種奇怪的知識來說,越是怕什麼越容易來什麼;

通俗的說:屋漏偏逢連陰雨,問題不單行;

業務的高峰期;

自然也是問題的並行期,短短几天出現的問題,繞園區一圈應該不在話下;

自己則有一種被問題包圍的錯覺;

產品、運維、專案、業務、技術、網路、軟體安裝等各種問題;

很顯然,「能解決」的問題並「不多」,但並不妨礙問題持續不斷的拋過來;

這裡說句題外話;

以前聽說,程式設計師會修電腦,我是不信的;

現在的話,自己信不信不重要,身邊的親友和同事堅定的相信;

這些爆發性的問題如何解決?

【1】建立一個臨時的問題收集檔案,把各種問題的描述和截圖先記錄下來;

【2】跟進問題,優先選擇業務屬性高的解決,其次處理影響流程的問題;

【3】如果是當前非必須處理的事,或者團隊暫時解決不了的,正面回覆即可;

其實,單人單崗模式在缺人的情況下,很多事情的處理都需要臨時的「思路轉換」;

從心態上來說;

不要以缺人為由,將問題打個「死結」;

優先給一個完整的臨時解決方式,並且儘量避免多人共同作業,放大問題;

以這種態度,支撐了一週;

大部分業務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當然這也很依賴於團隊精細的「檔案」積累;

至於其他的問題;

擺爛,心寬;


06


個人的職場原則;

該做的事,能做的事,都盡力做好,做不了的事情,自然也「拒絕」的很果斷;

做個「45度」的打工人;

比如短短一週,所遇到的各種奇怪「要求」;

某個路由器的網路檢修,拒絕了

新人入職電腦安裝系統和軟體,拒絕了

某個外包專案做驗收,拒絕了

在那一週過後,公司流傳一句話:研發部那個誰「好菜」啊,什麼都不會;

最後,部門老大開玩笑的說;

團隊內部,任何崗位你想轉去玩幾天,都批;

我認真想了想,這兩天打掃衛生的阿姨沒來,想代替幾天,「被拒絕了」;

這個魔幻的職場,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