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gn是代替RestTemplate進行遠端呼叫的元件,避免了RestTemplate手寫複雜的url容易出錯的問題,並提高程式碼的可讀性
哪個服務要傳送遠端請求就匯入在哪個服務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在order-service的啟動類新增註解 @EnableFeignClients
開啟Feign的功能:
在order-service中新建一個介面UserClient,內容如下:①加註解 ②寫url語句
@FeignClient("user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UserClient {
@GetMapping("/user/{id}")
User findById(@PathVariable("id") Long id);
}
這個使用者端主要是基於SpringMVC的註解來宣告遠端呼叫的資訊,比如:
注入介面類物件,呼叫介面類的方法
Feign可以支援很多的自定義設定,如下表所示:(一般只會修改紀錄檔級別來查bug,其他不改)
型別 | 作用 | 說明 |
---|---|---|
feign.Logger.Level | 修改紀錄檔級別 | 包含四種不同的級別:NONE、BASIC、HEADERS、FULL |
feign.codec.Decoder | 響應結果的解析器 | http遠端呼叫的結果做解析,例如解析json字串為java物件 |
feign.codec.Encoder | 請求引數編碼 | 將請求引數編碼,便於通過http請求傳送 |
feign. Contract | 支援的註解格式 | 預設是SpringMVC的註解 |
feign. Retryer | 失敗重試機制 | 請求失敗的重試機制,預設是沒有,不過會使用Ribbon的重試 |
一般情況下,預設值就能滿足我們使用,如果要自定義時,只需要建立自定義的@Bean覆蓋預設Bean即可。
下面以紀錄檔為例來演示如何自定義設定。
基於組態檔修改feign的紀錄檔級別可以針對單個服務:只有通過當前服務中存取userservice服務時紀錄檔會列印
feign:
client:
config:
userservice: # 針對某個微服務的設定
loggerLevel: FULL # 紀錄檔級別
也可以針對所有服務:通過當前服務存取的all服務都會列印紀錄檔
feign:
client:
config:
default: # 這裡用default就是全域性設定,如果是寫服務名稱,則是針對某個微服務的設定
loggerLevel: FULL # 紀錄檔級別
而紀錄檔的級別分為四種:
不建議FULL,因為會影響效能。一般是BASIC、NONE(預設)
也可以基於Java程式碼來修改紀錄檔級別,先宣告一個類,然後宣告一個Logger.Level的物件:
該類沒有注入到bean所以暫時不起作用。只有當被其他類寫入到註解中才生效
public class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
@Bean
public Logger.Level feignLogLevel(){
return Logger.Level.BASIC; // 紀錄檔級別為BASIC
}
}
如果要全域性生效,將其放到啟動類的@EnableFeignClients這個註解中:
@EnableFeignClients(defaultConfiguration =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class)
如果是區域性生效,則把它放到對應的@FeignClient這個註解中:
@FeignClient(value = "userservice", configuration = 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 .class)
總結,Feign的優化:
1.紀錄檔級別儘量用basic
2.使用HttpClient或OKHttp代替URLConnection
① 引入feign-httpClient依賴
② 組態檔開啟httpClient功能,設定連線池引數
Feign底層發起http請求,依賴於其它的框架。其底層使用者端實現包括:
•URLConnection:預設實現,不支援連線池
•Apache HttpClient :支援連線池
•OKHttp:支援連線池
因此提高Feign的效能主要手段就是使用連線池代替預設的URLConnection。
這裡我們用Apache的HttpClient來演示。
在order-service的pom檔案中引入Apache的HttpClient依賴:
<!--httpClient的依賴 -->
<dependency>
<groupId>io.github.openfeign</groupId>
<artifactId>feign-httpcli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在order-service的application.yml中新增設定:
feign:
client:
config:
default: # default全域性的設定
loggerLevel: BASIC # 紀錄檔級別,BASIC就是基本的請求和響應資訊
httpclient:
enabled: true # 開啟feign對HttpClient的支援
max-connections: 200 # 最大的連線數
max-connections-per-route: 50 # 每個路徑的最大連線數
測試:
接下來,在FeignClientFactoryBean中的loadBalance方法中打斷點:
Debug方式啟動order-service服務,可以看到這裡的client,底層就是Apache HttpClient:
所謂最近實踐,就是使用過程中總結的經驗,最好的一種使用方式。
自習觀察可以發現,Feign的使用者端與服務提供者的controller程式碼非常相似:
feign使用者端:
UserController:
有沒有一種辦法簡化這種重複的程式碼編寫呢?
一樣的程式碼可以通過繼承來共用:
1)定義一個API介面,利用定義方法,並基於SpringMVC註解做宣告。
2)Feign使用者端和Controller都整合改介面
優點:
缺點:
服務提供方、服務消費方緊耦合
參數列中的註解對映並不會繼承,因此Controller中必須再次宣告方法、參數列、註解
就是將每一個功能業務寫成一個小的微服務,然後其他的大業務可以匯入依賴呼叫這些小的微服務,從而減少重複寫同樣的功能程式碼
將Feign的Client抽取為獨立模組,並且把介面有關的POJO、預設的Feign設定都放到這個模組中,提供給所有消費者使用。
例如,將UserClient、User、Feign的預設設定都抽取到一個feign-api包中,所有微服務參照該依賴包,即可直接使用。
首先建立一個module,命名為feign-api:
專案結構:
在feign-api中然後引入feign的starter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然後,order-service中編寫的UserClient、User、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都複製到feign-api專案中
首先,刪除order-service中的UserClient、User、DefaultFeignConfiguration等類或介面。
在order-service的pom檔案中中引入feign-api的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cn.itcast.demo</groupId>
<artifactId>feign-api</artifactId>
<version>1.0</version>
</dependency>
修改order-service中的所有與上述三個元件有關的導包部分,改成匯入feign-api中的包
重啟後,發現服務報錯了:
這是因為UserClient現在在cn.itcast.feign.clients包下,而order-service的@EnableFeignClients註解是在cn.itcast.order包下,不在同一個包,無法掃描到UserClient。
在啟動類上新增註解屬性
方式一:
指定Feign應該掃描的包:
@EnableFeignClients(basePackages = "cn.itcast.feign.clients")
方式二:
指定需要載入的Client介面:這裡是陣列可以放多個引數
@EnableFeignClients(clients = {UserClient.class})
本文來自部落格園,作者:不吃紫菜,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定,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https://www.cnblogs.com/buchizicai/p/17093549.html及本宣告。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宣告,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線,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