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印象深刻的面試

2022-11-17 18:00:38

從外包公司到M2公司,從運維工程師到高階研發工程師(架構與技術管理方向),這些年所經歷的面試不少,從中獲得的啟發也不少。謹以此文獻給曾讓我受挫的面試官、賞識我的伯樂、一路走來不斷支援我的家人朋友們。

本文主要內容為四個部分:

  • 1.初出茅廬。
  • 2.小試牛刀。
  • 3.略有建樹。
  • 4.總結。

一、初出茅廬

初出茅廬是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嚴格意義上說,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從事社會勞動,最早可追溯到我的中學畢業(即那年中考結束以後,利用近三個月的假期,去江蘇某地打暑期工),當年的社會勞動通過關係介紹,在某一臺資企業從事一線生產,也是那年使我深刻體會到「賺錢是那麼的不易」。
當我無經驗的我(不依靠關係的介紹,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寫簡歷以及在各大招聘網站投簡歷),這一過程十分辛酸,太多的坑,坑分為三個方面:

  • 1.三無限制(無經驗、無學歷、無年齡)。
  • 2.帶薪培訓制。
  • 3.紅白演戲制。

1.三無限制(無經驗、無學歷、無年齡)

當你無任何實習經歷去找工作時,有些公司會優先考慮有實習經歷的人,這時你如果沒有任何的亮點(有的人在大學裡拼命折騰,創作了很多作品,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有的人得過且過,混一天是一天。兩者相比較,前者比後者更具競爭力)。如果後者家裡不具備優越的條件話,那麼一旦面臨畢業,那麼危機感就來了。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某些培訓機構就會打著招聘的名義來吸引這樣一批人。而這樣的招聘崗位要求,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 (1)沒有經驗的要求;
  • (2)沒有學歷的限制;
  • (3)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

而前兩點就足以吸引一大批大專應屆生。當這批大專應屆生來到這樣的公司面試,說白了,面試你的並不是該培訓公司的領導之類的人,基本上大多數都是銷售,她們拉著你去會客室,拼命的給你洗腦,如果你說沒錢,她們說不用擔心沒有錢,她們會提供無息貸款,如果你說沒有住的地方,她們會提供多人間宿舍,總而言之,你的很多顧慮,經過她們的洗腦,一一會被解決,對於她們而言,目的只有一個,讓你貸款培訓,如果你失敗了,她們不會有一丁點損失,如果你成功了,她們會將其作為行銷的成功案例。

我當時差點被她們坑了,幸而我每次面試都會跟我導師進行交流,不論面試結果如何,我都會跟他反饋,當涉及錢相關的,這個事情讓當時的我特別敏感,於是我找藉口先走了,說回去考慮一下再給她們答覆,當我從這裡離開的時候,我立即跟我導師敘述這些情況,而我導師憑藉其豐富的經驗判斷說,該公司就是培訓機構,打著招聘的名義,來忽悠我,讓我不要去。我聽從了我導師的意見,當天便給她們回覆,說我不考慮了,然後,她們又是一股洗腦,彷佛這些「話術」已經提前預備好似的。這些人有的長得很漂亮,有的長得很和藹可親,但是不要被她們得外表以及言辭所迷惑了,往往這背後有一個巨大的陷阱等著你。專門坑社會閱歷淺以及毫無社會閱歷的人。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或許也如此。

2.帶薪培訓制

基於之前「三無限制」的坑,我導師給我另外的一點建議,他建議我,接到公司電話或郵件面試的通知,一定要通過搜尋引擎,在網上了解一下這樣的公司,否則,去了也是浪費時間,甚至如果對面的行銷手段更高階,我可能會不知不覺就被騙了。於是,當我再度接到面試的電話或郵件時,我會通過搜尋引擎查一查這家公司,但有些培訓機構隱藏的太深了,玩起了另外一種」套路」。那個時候我查了一下該公司,看上去不是培訓機構,於是我就去了,這家公司位於一棟寫字樓,與之前不一樣,之前一看就是培訓機構,而這家公司看起來不是,但是當我進門面試以後,發現面試的人很多很多,那邊的人,有一個看起來好像面試官的人,讓我排隊,然後一批一批人進去,裡面有一個專門的人會來考察我們,當輪到我所在的這一批時,進去以後,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跟我們說,她是專案經理,今天特立來考察我們,先是像模像樣的問了我們一些技術問題,讓我們舉手回答之類的,然後又讓我們做題目,做完題目以後,她看了看,然後出去了一會兒,過了一陣,她進來了,然後說我們答的題目不是很理想,然後讓我們輪流出去一下,說有專門的人會跟我們談,當輪到我時,是一個戴眼鏡的大姐,她跟我說,我答是這裡面最好的,但是跟她們企業所要求具備的能力還相差甚遠,她說她們公司又不太願意失去我這樣的可塑人才,於是給我設計了一套方案,她說她們公司是這樣的,針對我這樣的人才,她們旗下有一個專門的培訓公司,說只要我培訓通過了,直接就能來公司上班。當時我說,你們這個跟我之前面試的公司很相似,怎麼都跟培訓有關啊,這培訓肯定又是要交錢吧。她跟我說,培訓是公司成本的投入,錢肯定是要的,但我們跟那邊培訓機構不一樣。我問,怎麼不一樣?她說,我如果培訓通過了,公司會將錢返給我的,相當於我不需要花錢。她還說,公司之所以這樣,是擔心萬一我們到時候培訓出來了,能力可以了,到時候不在公司幹怎麼辦,公司這樣做也是一種合理的考慮,接下來,她還跟我說了很多例子。然後我又說,但是我現在身上的資金不到一千塊,你們培訓週期會很長,到時候我吃飯住宿都是問題,這可怎麼辦?她回答說,這些完全不是問題,她們可以再度完善一下方案,每個月會給我補助,保障我的基本食宿需求。然後我說,我要考慮一下。她們說,我已經拿來了這套方案(實際就是貸款學習之類的合同),你馬上簽字就行。我說,這件事很大,我需要同家裡人商量。她說,你現在就打電話。我說,我家裡人現在這個時候正忙著,肯定接不到我的電話。然後我還說,這個東西我能拿回去嗎?她說,不能拿回,除非我簽字就可以。緊接著我說,我下午還有面試,需要綜合考慮一下,到時候再說。當我離開這個寫字樓後,立即把情況跟導師說,導師的回答是,這家公司明顯就是培訓機構,從來沒有什麼入職還要交錢之類的,並讓我記住一點,入職交錢的都是騙子公司。之後她再給我打電話,我找了個理由回絕了。那個時候我感嘆,騙子公司咋這麼多,以及我慶幸有導師這樣的人幫助,使我避免很多這樣的坑,但另外想了想,那些沒有導師或者相關朋友的人,他們該怎麼辦呢?他們從農村或是小城市來到大城市工作,想著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能夠在這塊地方生存下去,但是現實往往不那麼如意,很多人都在找工作,一堆競爭者先不說,還得時刻提防各式各樣的騙局。真是太不容易了

3.紅白演戲制

寫到這,有些朋友會疑惑,怎麼都是打著招聘名義的培訓公司,難道就沒有一家正常的公司嗎?我的回答是,有的。接下來,介紹另外一種套路,我將其稱為「紅白演戲制」,該「紅白演戲制」的目的在於」壓低薪資」。

面試官兩個,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唱白臉的把我說的什麼都不是,唱紅臉的一直在替我說話,當時我期望薪資是5000元,唱白臉的認為我的能力不具備5000元,他說公司培養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相當於讓我帶薪學習,我如果在得寸進尺要5000元,是極為不合理的,頂多1500元。等我在公司滿半年以上,如果工作考核上沒有任何問題時,就給我5000元一個月。唱紅臉的,他這麼年輕,1500元在這座城市,租個房子之後,吃飯都可能是一個問題。他說了一堆話之後,給我提到了3000元。然後說,公司培養你不容易,但公司有公司的規章制度,於是他又補充說,除了試用期80%工資之外,社保前三個月不交(注意:這並不是北京,在某些城市,不交社保或公積金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總而言之,最後壓得非常狠,這樣得狠,讓當時的我根本就無法接受。但當時我又急需一份工作生存下去。於是我把相關情況跟導師說。導師讓我不用太著急。同時又說,那樣的公司千萬不能去。他們的目的就是坑剛出社會不久的學生。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應屆生便宜且好騙,而且可隨意讓其天天加班,還沒任何意見。當初我曾一度認為,那個唱紅臉的一直在為我說話,讓我產生假象,如果能在這家公司待下去,應該很不錯。但最後不料,全都是套路

最後,在一輪又一輪的面試,我擴大的招聘崗位範圍,最終我來到了某外包公司開啟我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崗位:運維工程師。

二、小試牛刀

當我擁有了一年的工作經驗以後,有了一定的資金足以支撐當下,同樣我的初衷並不想做運維,雖然在某外包公司運維、測試、專案實施、後端Java開發都做過一段時間,但我不太喜歡這樣的方式,同樣,工資給的太低,不足以滿足我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於是我便來到了創業公司。
但在通過創業公司的面試之前,我也面了一些公司。這些公司有的我面試一輪就過了,有的第一個輪過了掛在了複試(也就是第二輪面試)。而還在面了一些公司遭到了面試官的「羞辱」,面試官說,你這個簡歷從運維、測試、專案實施、後端開發是面面俱到,跟「萬金油」是的,但具體到崗位上,沒有一個超過半年以上,我們公司還是希望找到一個在具體崗位上有一年工作經驗以上的人。其實事後他說的很對,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喜歡全能型的,當時我也不算全能型的,只不過是每個都會一點罷了,要真是遇到實際的問題,很難具備快速應對和處理的能力。

最終我來到了創業公司,老G面的我(老G是創業公司的經理),當天面試一輪就過。於是便開啟了我在創業公司快速成長的一年零九個月。
關於我在創業公司的經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以下文章(有關我在創業公司的一些經歷和感觸),這裡不再贅述:
談談在創業公司的幾點感觸
創業這兩年(簡要概括)
一位北漂在創業公司的兩年(詳細概括,兩萬多字)

三、略有建樹

略有建樹並不是表示我有非常大的成就,而是相比之前,我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像之前那樣受制於物質基礎。面試相關我將其分為兩個方面:

  • 1.疫情未發生前;
  • 2.疫情發生後。

疫情未發生前和疫情發生後的主要區別是,過去面試基本採用的是線下形式,如今第一輪面試大多是線上面試為準。

1.疫情未發生前

在疫情未發生前,有三家公司的面試我印象深刻。分別為如下:

  • (1)某遊戲公司面試;
  • (2)某上市公司CTO面試;
  • (3)某教育Saas公司六輪面試。

(1)某遊戲公司面試

某遊戲公司面試是我職業生涯中一次嚴重受挫。這是我唯一一次沒有見到面試官就被刷下來的面試。

某遊戲公司面試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就是做題時間之長。面試題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基於Java相關係列知識,另外一個是演演算法題(一共六道演演算法題,任選三個做)。
其中Java相關係列知識,由於專門背過面試題做起來是比較順利的,不到一個小時全部做完,僅接著就是演演算法題,那個時候對演演算法這塊也沒有預先去LeetCode專門刷題,所以做起來非常吃力,以至於做了一個小時才勉強做完,還不知道對不對。當我全部提交上去以後,等了近十幾分鍾,一直不見反饋,於是我找HR問了一下,才得知,居然被面試官刷下去了。當時心理很不是滋味。

(2)某上市公司CTO面試

之所以強調上市公司,在於過去所待的公司以及面試的公司大多為創業公司或已經盈利的小公司(人數不超過20人)。

該CTO面試非常有意思,他不問面試題之類的,上來就根據你的專案經歷問,諸如該專案中你遇到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你是怎麼辦解決(衡量挑戰性的一個指標是你花了多長時間)、為什麼在該專案中用到了這個技術(技術的優缺點、應用場景)、團隊共同作業(需求溝通、測試溝通、程式碼Review相關)、遇到問題該怎麼辦(舊的問題和新的問題)、拿到一個需求該怎麼辦(已知確定的需求、如何設計、工作如何排期、編碼實現是怎樣考慮的)、如何學習新的技術(你業餘時間是怎麼學習新的技術以及為什麼學習新的技術)等。總而言之,他問的問題大多是開放性問題,答案千千萬萬,很少有固定的模式。面對他的問題,我有一些答得很不錯,有些答的不太好(不太好的原因,在於那個時候我不明白程式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

接下來他看我簡歷上列舉自己的部落格與Github,於是我們開始談寫部落格相關以及如何維護Github之類的。剛開始面試的時候,我是很緊張的,畢竟這是即創業公司之後第二個更高階的領導親自面的我,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後來說著說著,就變成了兩個志趣相投的朋友聊天一樣,非常輕鬆。最終我面過了。

(3)某教育Saas公司六輪面試

某教育Saas公司是我職業生涯中的第三家公司。網上投簡歷,簡歷初篩過了,對應的HR打電話給我跟我約面試時間,面試時間為下午1點半。我一般面試至少會提前15分鐘左右到,如果面試的地點很遠,一般會至少提前30分鐘。這家公司離我所住的地方很遠,我提前了半個小時。
當我到達面試的地點,距離面試所約定的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在這半個小時的時間,我看了一會兒面試題,但面試題一直看不進去,於是在附近轉了一會兒。當離面試所約定的時間還有10分鐘時,我立即到達公司門口,並給HR打電話。HR讓我進來以後,先跟我聊了一會兒,然後拿面試題讓我做,我花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做完以後,HR提醒我有個地方做錯了,讓我可以改一改,但我覺得沒錯說不用改。這便是我和HR的第一輪面試。緊接著就是我以後的D哥(我後來的組長)面的我,當時我們聊了前後端開發之類的內容以及一些問題解決相關。然後就是ZW哥(技術1部經理)面的我,他主要跟我聊分散式微服務以及資料庫索引相關,分散式微服務相關我基於創業公司相關的經驗以及個人學習實踐的經驗答的挺好的,ZW哥非常滿意,但聊到資料庫索引這塊,我就答的不太好了。然後就T哥(技術2部經理)面的我,T哥面我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個是基於團隊溝通與共同作業,另外一個是基於Java程式設計規範以及我對Java程式設計的一些理解之類的,我當時勉強答得還行,我之所以提到」勉強」二字在於創業公司我在團隊溝通與共同作業方面做的的確不好,其實基於Java程式設計規範與我對Java程式設計的一些理解,T哥關注的一方面還是規範(規範其實也是為了團隊更好的共同作業),另外一方面是我個人對Java熟悉到什麼程度(一個是API,另外一個是基於Java做過那些東西),有句話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T哥在跟我聊第二個方面內容著重的強調了這一點。經過HR、D哥、ZW哥、T哥他們的四輪面試,最終迎來了CTO(X哥)面的我,X哥上來就遞給我兩個題目,一個是演演算法題目,另外一個是軟體設計問題。第一個演演算法題目,我用虛擬碼給出了答案,第二個軟體設計問題,我基於問題給出了三種解決辦法。關於第一個問題,T哥一開始想要我原原本本手寫程式碼,但我說完完整整手寫不出來,但要我用IDE,我能寫出來。關於第二個問題,當我和T哥成為同事以後,他說他當時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在於」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問題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我們沒有仔仔細細看清楚問題「,」當你真正的看清楚問題以後,仔仔細細思考了以後,你便多多少少就會有想法,有了想法以後,你就會去實踐,讓實踐去檢驗」。以至於後來公司的第一季度大會,X哥就強調了一點,在工作中,請把我不會改成我可以學。」我不會「到「我可以學」,從三個字到四個字,差別大了,前者是消極心態,後者是積極心態。X哥面完我以後,緊接著X哥、T哥、D哥、HR、ZW哥他們討論了以後,最終一同問了我幾個問題,我回答了。最終定下了我,我便成為技術2部的一員。
某教育Saas公司與我曾經待過的某創業公司有很多相似之處,共同點都是創業公司,不同點是教育Saas公司找到了它的商業模式並實現了可持續的盈利,而創業公司不斷的開闢賽道最終卻不斷盈虧。這兩者之間的對比,讓我至今也不斷思考。同樣因為疫情,創業公司徹底垮了,而我曾經的老東家教育Saas公司進行轉型取得了成功。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而不幸」,推及可知,「成功的企業總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各有各的原因。」

2.疫情發生後

疫情發生後,那個時候我還在教育Saas公司,在2020年4月底我離開了這家公司。我的身體狀況無法支撐長期高負載的工作強度。只能選擇離開。當然了,高強度的工作意味著高增長的薪資。教育Saas公司是職業生涯中唯一一家稱得上「真正的網際網路公司」。

當我離職以後,此時疫情的人數還不斷增長,最初我打算先休息一個月再去找工作,然後我的導師建議我不要拖太長時間,可以每週投幾份簡歷試一試。於是我開始持續每週投2份簡歷,直到做了體檢以後,消極了大概兩週左右。

在疫情發生後這一期間,由於我簡歷投的不是特別多,面的東西基本印象都挺深刻的。以如下三家公司為例:

  • 1.某工業製造傳統公司。
  • 2.某智慧財產權公司(與國企相差不大,國企旗下投資)。
  • 3.M2公司。

(1)某工業製造傳統公司

該公司離我很遠,長達兩個小時的路程。照我的習慣,提前半個小時出發。當我到達後,時間剛剛好,沒有遲到。還好預留了半個小時,中間堵車耽誤了二十多分鐘。這次面試主要三個人輪流面試,一個是HR,一個是技術組長,最後是技術總監。三輪面試均通過。我以路程遙遠以及薪資不符合我的期望的理由拒絕了。其實路程遙遠很好解決,錢給夠了搬家就行。至於薪資不符合我的期望,是我當時理由罷了。其實很簡單,好不容易可以自由一段時間,不想這麼快找到工作。同樣經過面試,還是發現自己在設計層面中存在一些不足,在這段時間我通過刻意練習提高了不少(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即我的學習方法論可供讀者朋友參考和借鑑)。

很多時候我在想,同時也這麼做,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應該把希望寄託於外界。這個社會是不斷在發展變化的,新的東西誕生,舊的東西消亡。

對此,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對此的敘述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學習也亦如此。

(2)某智慧財產權公司

該公司也是沒有采用線上線下面試的方式,直接兩輪線下面試。
第一輪面試,是技術部負責人和公司業務負責人一同面的我。技術組長問了我一些基礎的問題,我均一一回答了。然後緊接著就是圍繞上家公司的專案以及專案所使用的技術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行展開。其實我很喜歡這樣的面試,自從在教育Saas公司離職以後,對於面試,我基本上就不以背面試題為主了,面試題自然要看一點,但不作為重點,重點的是我要去總結過去研發過程的經驗教訓(後來我從導師那邊學到的一個詞「覆盤」)。跟這位技術部負責人就一些問題聊的很投機。後來在第二輪終面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該技術部負責人看過我所寫過的部落格。第二輪終面面得時間比第一輪面試要短。最後定下了我。但我最終因為受制於某些因素,導致無法加入這家公司。這大概是我的遺憾吧。

(3)M2公司

M2公司是從2020年8月加入的公司,一直待到今天,算起來有兩年多時間了。該公司從某個角度說,也是一家創業公司。M2公司面試採用的是兩輪面試,一輪線上,一輪線下(線下終面)。線上和線下我均面過了。最終加入了該公司。關於我在M2公司,其實成長也很快,首先我同團隊小夥伴們一同合作,建立了一套分散式微服務體系,足以支撐公司當下的產品以及未來可能的演化(架構的目的在於不斷演化,以達到適應當下業務需求的目的)。之所以強調我同團隊小夥伴們的一同合作,核心在於,一個人也許會走的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有可能走得更遠,畢竟單人戰鬥力是有限的。

四、總結

我職業生涯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五年已經過去了。另外一個五年,將充滿著一切不確定性。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所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這些年我的經歷(既有個人生活經歷也包含職業生涯經歷)可歸納為以下幾句話:

  • 1.時也,運也,不可強求。
  • 2.不要把希望寄託於他人他事他物上,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你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
  • 3.只有你行,你才可能有機會,否則,即便把握了一時的機會,失去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 4.對抗不確定性的因素,我想或許只有一個吧,即持續不斷的成長(很難,真的很難)。
  • 5.做一些當下能夠做到的一些事情(寫部落格、閱讀、旅行、做開源專案、學習一些自己從未接觸過的事物)。
  • 6.要有耐心。
  • 7.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 8.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至於如何平衡或者舍取,每個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