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執行緒那些事兒】多執行緒的執行順序如你預期嗎?

2022-09-27 18:00:33

一個簡單的例子

先來看一個多執行緒的例子:

graph TB begin(a)-->執行緒1(x = 1, m = y) begin(x = 0, y = 0)-->執行緒2(y = 1, n = x)

如圖所示,我們將變數x和y初始化為0,然後線上程1中執行:

	x = 1, m = y;

同時線上程2中執行:

	y = 1, n = x;

當兩個執行緒都執行結束以後,m和n的值分別是多少呢?

對於已經工作了n年、寫過無數次並行程式的的我們來說,這還不是小case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大概有三種情況:

  1. 如果程式先執行了x = 1, m = y程式碼段,後執行了y = 1, n = x程式碼段,那麼結果是m = 0, n = 1;
  2. 如果程式先執行了y = 1, n = x程式碼段,後執行了x = 1, m = y程式碼段,那麼結果是m = 1, n = 0;
  3. 如果程式的執行順序先是 x = 1, y = 1, 後執行m = y, n = x, 那麼結果是m = 1, n = 1;

所以(m, n)的組合一共有3種情況,分別是(0, 1), (1, 0)和(1, 1)。

那有沒有可能程式執行結束後,(m, n)的值是(0, 0)呢?嗯...我們又仔細的回顧了一下自己的分析過程:在m和n被賦值的時候,x = 1和y = 1至少有一條語句被執行了...沒有問題,那應該就不會出現m和n都是0的情況。

詭異的輸出結果

不過人在江湖上混,還是要嚴謹一點。好在這程式碼邏輯也不復雜,那就寫一段簡單的程式來驗證下吧: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x = 0, y = 0, m = 0, n = 0;
int main()
{
	while (1) {
		x = y = 0;
		thread t1([&]() { x = 1; m = y; });
		thread t2([&]() { y = 1; n = x; });
		t1.join(); t2.join();

		if (m == 0 && n == 0) {
			cout << " m == 0 && n == 0 ? impossible!\n";
		}
	}
	return 0;
}

考慮到多執行緒的隨機性,就寫一個無限迴圈多跑一會吧,反正螢幕也不會有什麼輸出。我們信心滿滿的把程式跑了起來,但很快就發現有點不太對勁:

m和n居然真的同時為0了?不可能不可能...這難道是windows或者msvc的bug?那我們到linux上用g++編譯試一下,結果程式跑起來之後,又看到了熟悉的輸出:

這...打臉未免來得也太快了吧!

你看到的執行順序不是真的執行順序

看來這不是bug,真的是有可能出現m和n都是0的情況。可是,到底是為什麼呢?恍惚之間,我們突然想起曾經似乎在哪看過這樣一個as-if規則:

The rule that allows any and all code transformations that do not change the observable behavior of the program.

也就是說,在不影響可觀測結果的前提下,編譯器是有可能對程式的程式碼進行重排,以取得更好的執行效率的。比如像這樣的程式碼:

int a, b;
void test()
{
	a = b + 1;
	b = 1;
}

編譯器是完全有可能重新排列成下面的樣子的:

int a, b;
void test()
{
	int c = b;
	b = 1;
	c += 1;
	a = c;
}

這樣,程式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a的賦值就晚於對b的賦值之後了。不過,有了前車之鑑,我們還是先驗證一下在下結論吧。我們使用gcc的-S選項,生成組合程式碼(開啟-O2優化)來看一下,編譯器生成的指令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哈哈,果然如我們所料,對a的賦值被調整到對b的賦值後面了!那上面m和n同時為0也一定是因為編譯器重新排序我們的指令順序導致的!想到這裡,我們的底氣又漸漸回來了。那就生成組合程式碼看看吧:

果然不出所料,因為我們在編譯的時候開了-O3優化,賦值的順序被重排了!程式碼實際的執行順序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int t1 = y; x = 1; m = t1; //執行緒1
	int t2 = x; y = 1; n = t2; //執行緒2

這就難怪會出現m = 0, n = 0這樣的結果了。分析到這裡,我們終於有點鬆了一口氣,這多年的程式設計經驗可不是白來的,總算是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那我們在編譯的時候把-O3優化選項去掉,儘量讓編譯器不要進行優化,保持原來的指令執行順序,應該就可以避免m和n同時為0的結果了吧?試試,保險起見,我們還是先看一看組合程式碼吧:

跟我們的預期一致,組合程式碼保持了原來的執行順序,這回肯定沒有問題了。那就把程式跑起來吧。然而...不一會兒,熟悉的列印又出現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看到的執行順序還不是真正的執行順序

如果不是編譯器重排了我們的指令順序,那還會是什麼呢?難道是CPU?!
還真是。實際上,現代CPU為了提高執行效率,大多都採用了流水線技術。例如:一個執行過程可以被分為:取指(IF),譯碼(ID),執行(EX),訪存(MEM),回寫(WB)等階段。這樣,當第一條指令在執行的時候,第二條指令可以進行譯碼,第三條指令可以進行取指...於是CPU被充分利用了,指令的執行效率也大大提高。一個標準的5級流水線的工作過程如下表所示(實際的CPU流水線遠比這複雜得多):

序號/時鐘週期 1 2 3 4 5 6 7 ...
1 IF ID EX MEM WB
2 IF ID EX MEM WB
3 IF ID EX MEM WB
4 IF ID EX MEM WB
5 IF ID EX MEM
6 IF ID EX

上面展示的指令流水線是完美的,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沒有這麼理想。考慮這樣一種情況,假設第二條指令依賴於第一條指令的執行結果,而第一條指令恰巧又是一個比較耗時的操作,那麼整個流水線就停止了。即使第三條指令與前兩條指令完全無關,它也必須等到第一條指令執行完成,流水線繼續運轉時才能得已執行。這就浪費了CPU的執行頻寬。亂序執行(Out-Of-Order Execution)就是被用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它也是現代CPU提升執行效率的基礎技術之一。
簡單來說,亂序執行是指CPU提前分析待執行的指令,調整指令的執行順序,以期發揮更高流水線執行效率的一種技術。引入亂序執行技術以後,CPU執行指令過程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graph TB; IF(取指)-->ID(譯碼)-->ICache(指令快取區) ICache-->EX1((執行單元))-->ReOrder(執行完成順序重排緩衝區) ICache-->EX2[執行單元]-->ReOrder ICache-->EX3([執行單元])-->ReOrder ICache-->EX4[[執行單元]]-->ReOrder ReOrder-->WB(提交/寫回)

所以,上面的程式出現(m, n)結果為(0, 0)的情況,應該就是因為指令的執行順序被CPU重排了!

C++多執行緒記憶體模型

我們通常將讀取操作稱為load,儲存操作稱為store。對應的記憶體操作順序有以下幾種:

  1. load->load(讀讀)
  2. load->store(讀寫)
  3. store->load(寫讀)
  4. store->store(寫寫)

CPU在執行指令的時候,會根據情況對記憶體操作順序進行重新排列。也就是說,我們只要能夠讓CPU不要進行指令重排優化,那麼應該就不會出現(m, n)為(0, 0)的情況了。但具體要怎麼做呢?
實際上,在C++11之前,我們很難在語言層面做到這件事情。那時的C++甚至連執行緒都不支援,更別提什麼記憶體模型了。在C++98的年代,我們只能通過嵌入組合的方式新增記憶體屏障來達到這樣的目的:

asm volatile("mfence" ::: "memory");

不過在現代C++中,要做這樣的事情就簡單多了。C++11引入了原子型別(atomic),同時規定了6種記憶體執行順序:

  1. memory_order_relaxed: 鬆散的,在保證原子性的前提下,允許進行任務的重新排序;
  2. memory_order_release: 程式碼中這條語句前的所有讀寫操作, 不允許被重排到這個操作之後;
  3. memory_order_acquire: 程式碼中這條語句後的所有讀寫操作,不允許被重排到這個操作之前;
  4. memory_order_consume: 程式碼中這條語句後所有與這塊記憶體相關的讀寫操作,不允許被重排到這個操作之前;注意,這個型別已不建議被使用;
  5. memory_order_acq_rel: 對讀取和寫入施加acquire-release語意,無法被重排;
  6. memory_order_seq_cst: 順序一致性,如果是寫入就是release語意,如果是讀取是acquire語意,如果是讀取-寫入就是acquire-release語意;也是原子變數的預設語意。

所以,我們只需要將x和y的型別改為atmioc_int,就可以避免m和n同時為0的結果出現了。修改後的程式碼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atomic>

using namespace std;

atomic_int x(0);
atomic_int y(0);
int m = 0, n = 0;
int main()
{
        while (1) {
                x = y = 0;
                thread t1([&]() { x = 1; m = y; });
                thread t2([&]() { y = 1; n = x; });
                t1.join(); t2.join();

                if (m == 0 && n == 0) {
                        cout << " m == 0 && n == 0 ? impossible!\n";
                }
        }
        return 0;
}

現在編譯執行一下,看看結果:

已經不會再出現"impossible"的列印了。我們再來看看生成的組合程式碼:

原來編譯器已經自動幫我們插入了記憶體屏障,這樣就再也不會出現(m, n)為(0, 0)的情況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