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傅立葉變換主要是將時間域上的訊號轉變為頻率域上的訊號,用來進行影象除噪、影象增強等處理。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Python影象處理] 二十二.Python影象傅立葉變換原理及實現》,作者:eastmount。
本文主要講解影象傅立葉變換的相關內容,在數位影像處理中,有兩個經典的變換被廣泛應用——傅立葉變換和霍夫變換。其中,傅立葉變換主要是將時間域上的訊號轉變為頻率域上的訊號,用來進行影象除噪、影象增強等處理。
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簡稱FT)常用於數位訊號處理,它的目的是將時間域上的訊號轉變為頻率域上的訊號。隨著域的不同,對同一個事物的瞭解角度也隨之改變,因此在時域中某些不好處理的地方,在頻域就可以較為簡單的處理。同時,可以從頻域裡發現一些原先不易察覺的特徵。傅立葉定理指出「任何連續週期訊號都可以表示成(或者無限逼近)一系列正弦訊號的疊加。」
下面參照李老師「Python+OpenCV影象處理」中的一個案例,非常推薦同學們去學習。如下圖所示,他將某飲料的製作過程的時域角度轉換為頻域角度。
繪製對應的時間圖和頻率圖如下所示:
傅立葉公式如下,其中w表示頻率,t表示時間,為複變函數。它將時間域的函數表示為頻率域的函數f(t)的積分。
傅立葉變換認為一個周期函數(訊號)包含多個頻率分量,任意函數(訊號)f(t)可通過多個周期函數(或基函數)相加合成。從物理角度理解,傅立葉變換是以一組特殊的函數(三角函數)為正交基,對原函數進行線性變換,物理意義便是原函數在各組基函數的投影。如下圖所示,它是由三條正弦曲線組合成。
傅立葉變換可以應用於影象處理中,經過對影象進行變換得到其頻譜圖。從譜頻圖裡頻率高低來表徵影象中灰度變化劇烈程度。影象中的邊緣訊號和噪聲訊號往往是高頻訊號,而影象變化頻繁的影象輪廓及背景等訊號往往是低頻訊號。這時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影象進行相關操作,例如影象除噪、影象增強和銳化等。
二維影象的傅立葉變換可以用以下數學公式(15-3)表達,其中f是空間域(Spatial Domain))值,F是頻域(Frequency Domain)值
對上面的傅立葉變換有了大致的瞭解之後,下面通過Numpy和OpenCV分別講解影象傅立葉變換的演演算法及操作程式碼。
Numpy中的 FFT包提供了函數 np.fft.fft2()可以對訊號進行快速傅立葉變換,其函數原型如下所示,該輸出結果是一個複數陣列(Complex Ndarry)。
fft2(a, s=None, axes=(-2, -1), norm=None)
Numpy中的fft模組有很多函數,相關函數如下:
#計算一維傅立葉變換
numpy.fft.fft(a, n=None, axis=-1, norm=None)
#計算二維的傅立葉變換
numpy.fft.fft2(a, n=None, axis=-1, norm=None)
#計算n維的傅立葉變換
numpy.fft.fftn()
#計算n維實數的傅立葉變換
numpy.fft.rfftn()
#返回傅立葉變換的取樣頻率
numpy.fft.fftfreq()
#將FFT輸出中的直流分量移動到頻譜中央
numpy.fft.shift()
下面的程式碼是通過Numpy庫實現傅立葉變換,呼叫np.fft.fft2()快速傅立葉變換得到頻率分佈,接著呼叫np.fft.fftshift()函數將中心位置轉移至中間,最終通過Matplotlib顯示效果圖。
#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讀取影象 img = cv.imread('test.png', 0) #快速傅立葉變換演演算法得到頻率分佈 f = np.fft.fft2(img) #預設結果中心點位置是在左上角, #呼叫fftshift()函數轉移到中間位置 fshift = np.fft.fftshift(f) #fft結果是複數, 其絕對值結果是振幅 fimg = np.log(np.abs(fshift)) #展示結果 plt.subplot(121), plt.imshow(img, 'gray'), plt.title('Original Fourier') plt.axis('off') plt.subplot(122), plt.imshow(fimg, 'gray'), plt.title('Fourier Fourier') plt.axis('off') plt.show()
輸出結果如圖15-2所示,左邊為原始影象,右邊為頻率分佈圖譜,其中越靠近中心位置頻率越低,越亮(灰度值越高)的位置代表該頻率的訊號振幅越大。
下面介紹Numpy實現傅立葉逆變換,它是傅立葉變換的逆操作,將頻譜影象轉換為原始影象的過程。通過傅立葉變換將轉換為頻譜圖,並對高頻(邊界)和低頻(細節)部分進行處理,接著需要通過傅立葉逆變換恢復為原始效果圖。頻域上對影象的處理會反映在逆變換影象上,從而更好地進行影象處理。
影象傅立葉變化主要使用的函數如下所示:
#實現影象逆傅立葉變換,返回一個複數陣列
numpy.fft.ifft2(a, n=None, axis=-1, norm=None)
#fftshit()函數的逆函數,它將頻譜影象的中心低頻部分移動至左上角
numpy.fft.fftshift()
#將複數轉換為0至255範圍
iimg = numpy.abs(逆傅立葉變換結果)
下面的程式碼分別實現了傅立葉變換和傅立葉逆變換。
#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as cv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讀取影象 img = cv.imread('Lena.png', 0) #傅立葉變換 f = np.fft.fft2(img) fshift = np.fft.fftshift(f) res = np.log(np.abs(fshift)) #傅立葉逆變換 ishift = np.fft.ifftshift(fshift) iimg = np.fft.ifft2(ishift) iimg = np.abs(iimg) #展示結果 plt.subplot(131), plt.imshow(img, 'gray'), plt.title('Original Image') plt.axis('off') plt.subplot(132), plt.imshow(res, 'gray'), plt.title('Fourier Image') plt.axis('off') plt.subplot(133), plt.imshow(iimg, 'gray'), plt.title('Inverse Fourier Image') plt.axis('off') plt.show()
輸出結果如圖15-4所示,從左至右分別為原始影象、頻譜影象、逆傅立葉變換轉換影象。
OpenCV 中相應的函數是cv2.dft()和用Numpy輸出的結果一樣,但是是雙連結的。第一個通道是結果的實數部分,第二個通道是結果的虛數部分,並且輸入影象要首先轉換成 np.float32 格式。其函數原型如下所示:
dst = cv2.dft(src, dst=None, flags=None, nonzeroRows=None)
注意,由於輸出的頻譜結果是一個複數,需要呼叫cv2.magnitude()函數將傅立葉變換的雙連結結果轉換為0到255的範圍。其函數原型如下:
cv2.magnitude(x, y)
完整程式碼如下所示: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讀取影象 img = cv2.imread('Lena.png', 0) #傅立葉變換 dft = cv2.dft(np.float32(img), flags = cv2.DFT_COMPLEX_OUTPUT) #將頻譜低頻從左上角移動至中心位置 dft_shift = np.fft.fftshift(dft) #頻譜影象雙連結複數轉換為0-255區間 result = 20*np.log(cv2.magnitude(dft_shift[:,:,0], dft_shift[:,:,1])) #顯示影象 plt.subplot(121), plt.imshow(img, cmap = 'gray') plt.title('Input Image'),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ubplot(122), plt.imshow(result, cmap = 'gray') plt.title('Magnitude Spectrum'), plt.xticks([]), plt.yticks([]) plt.show()
輸出結果如圖15-5所示,左邊為原始「Lena」圖,右邊為轉換後的頻譜影象,並且保證低頻位於中心位置。
在OpenCV 中,通過函數cv2.idft()實現傅立葉逆變換,其返回結果取決於原始影象的型別和大小,原始影象可以為實數或複數。其函數原型如下所示:
dst = cv2.idft(src[, dst[, flags[, nonzeroRows]]])
完整程式碼如下所示: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讀取影象 img = cv2.imread('Lena.png', 0) #傅立葉變換 dft = cv2.dft(np.float32(img), flags = cv2.DFT_COMPLEX_OUTPUT) dftshift = np.fft.fftshift(dft) res1= 20*np.log(cv2.magnitude(dftshift[:,:,0], dftshift[:,:,1])) #傅立葉逆變換 ishift = np.fft.ifftshift(dftshift) iimg = cv2.idft(ishift) res2 = cv2.magnitude(iimg[:,:,0], iimg[:,:,1]) #顯示影象 plt.subplot(131), plt.imshow(img, 'gray'), plt.title('Original Image') plt.axis('off') plt.subplot(132), plt.imshow(res1, 'gray'), plt.title('Fourier Image') plt.axis('off') plt.subplot(133), plt.imshow(res2, 'gray'), plt.title('Inverse Fourier Image') plt.axis('off') plt.show()
輸出結果如圖15-6所示,第一幅圖為原始「Lena」圖,第二幅圖為傅立葉變換後的頻譜影象,第三幅圖為傅立葉逆變換,頻譜影象轉換為原始影象的過程。
傅立葉變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觀察影象的頻率分佈(至少不是最終目的),更多情況下是為了對頻率進行過濾,通過修改頻率以達到影象增強、影象去噪、邊緣檢測、特徵提取、壓縮加密等目的。下一篇文章,作者將結合傅立葉變換和傅立葉逆變換講解它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