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個真打團隊

2022-09-20 18:02:06

制定規範、規矩

似乎總是從新人對接開始說事,這事整的,好像每個公司人員流動性都很大,帶來的問題也已經從側面說明了。團隊總是具有不穩定性,團隊要繼續高速前行勢必需要早做準備,需要做一些不依賴人員的東西、跟團隊業務發展相關的東西,這也僅僅是制定規範的好處之一,更多的還是為了更好、更舒服的工作。

  • 新人培訓:瞭解組織架構、業務劃分、團隊情況,職責定位、開發測試規範

  • 老帶新:不能讓新人跟老人沒有交集,優秀的東西需要傳承

新人三知:始、中、終。新人和老人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主動性,主動問、主動告知。

瞭解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和結果。具體表現為:事件背景、事件發展階段、各階段預期結果以及最終預期結果。

規範的延續

也就是規範的載體

如同文化的傳參有典籍、實物和活態三種渠道一樣,規範傳參可以簡單概括為兩種方式:「物承」和「口承」。

工作中「口對口」傳達需求的情況比比皆是,對於「口授」者相當方便,承接者就遭殃了。

口頭傳達缺點:

  • 容易遺漏

  • 表意不當

  • 雙方理解偏差

  • 不易留痕

  • 極易變更,會導致相關人員工作混亂

相比而言,有實物的輸入輸出就會帶來更舒服的工作體驗,各方面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的推進,準點下班不是夢(WLB

實物也就是檔案,包括:業需軟需,同時還有前後端、UI以及測試人員的檔案

UI:

  • 互動原型(低保真原型)

  • 高保真原型

前端:

  • 前端開發詳細設計檔案

後端

  • UML圖

  • 資料庫表設計檔案

  • 後端開發詳細設計檔案

  • 後端介面規範檔案(BFF 前後端協商)

測試

  • 功能點拆分檔案

  • 編寫測試用例檔案

  • 測試報告

以上是前後端測試人員需要產出的不完全檔案,還包括各階段產出檔案的評審、多方同步、會議紀要、評審報告等等

具體實施階段還包括各方排期、進度跟蹤反饋、問題上報、變更調整、版本視窗期等等

軟體開發方式:

  1. 瀑布模型
  2. 迭代式開發
  3. 螺旋開發
  4. 敏捷開發模式
  5. DevOps模式

真實的工作中基本不存在單一的軟體開發模式,更多的是「混合」開發模式,這裡「混合」的意思是混合多種開發模式

在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有哪些人員需要介入、同步進行、依賴輸入和最終產出等等,是需要方法論指導的,而不是亂打一氣。

規範檔案的好處:

  • 有記錄

  • 有產出

  • 有計劃

  • 可回溯

  • 可量化

  • 易交接

  • 易把控

好處多多✨✨

檔案存放

  • Confluence

  • 飛書雲檔案

  • ......

專案開發全流程梳理請看我的掘金文章

專案框架模板

前端細分領域很多,對於公司而言,新產品的快速落地至關重要,對技術人員來說就需要準備一套前後端產品開發框架

  1. 小程式

  2. Web端

  3. H5端

  4. 行動端原生

  5. 微前端

  6. SSR

  7. Node

  8. 大屏、視覺化

  9. ......

不同產品的技術框架可以自研,也可以在GitHub上尋找模板二次開發之後用作自己的框架模板

總之,就是為了可以快速的開發業務功能,而不用花太多時間在基礎框架開發上面(正常來說這屬於架構組的工作,對於這個職位的劃分,存在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畢竟每家公司情況都不太一樣。我有自己的看法,不展開說了,技術是服務於業務的)

公共庫

  • 前端UI元件

  • 前後端中介軟體

  • 前後端依賴外掛

  • 網路安全驗證外掛(元件簽名)

  • .......

開發

基礎框架搭建:

  • 物件導向封裝

  • 業務框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元件設計

  • 可延伸、可維護、可設定化架構

  • 打包分析優化

  • 錯誤補償、捕獲機制

  • ......

規範:

  • 設計大於開發(設計模式)

  • Hooks

  • 函數語言程式設計

  • Utils

  • Lint 程式碼檢測

  • commit-msg規範

  • css BEM命名規範

  • 元件化

  • 更多參考業內頂流開源專案編碼方式

  • 前後端配合開發

  • ......

可設定化架構設計範例請看我的掘金文章

效能優化

很多人都講效能優化,優化的角度比較混亂,基本上是想起什麼了才開始弄,基本可以從載入時、執行時兩方面分析優化。

維度這個東西直接影響著方向,有一個好的劃分維度既不會遺漏,也很有條例,可見維度至關重要

performance真是個好東西,包涵重定向、DNS解析到頁面載入完成、解除安裝各階段的市場統計,逐個分析優化,優化效果時長也立即可以看到,工作成果報告也很直觀。我推薦從performance入手分析優化,具體指標不展開說了。

DevOps

持續構建(CI)、持續整合(CD)

  • gitlab\github\gitee\coding...

  • Jenkins

  • Nginx

  • Sonar

  • Docker

  • JForg\Docker hub(映象倉庫、製品庫)

  • 容器雲平臺(叢集部署)

  • Service Mesh(微服務)

  • 製品晉級

  • 自動化部署

  • 灰度釋出、藍綠部署

技術型公司

  • 自研ui庫

  • 自研產品架構(小程式)

  • Web3

  • DevOps

  • 各平臺外掛開發

  • 雲原生

  • 音視訊

  • 3D建模

  • 遊戲引擎

  • 元宇宙

  • 物聯網

  • 10G

  • 黑科技......

網路通訊相關

  • 業務區

  • 渠道區

  • 開發網

  • 辦公網

  • 閘道器

  • 軟硬負載

  • 網路策略

測試、生產環境

  • SIT

  • UAT8

  • UAT6

  • 安全測試

  • 效能測試

  • 同城

  • 災備

  • 異地(終極方案:異地多中心,燒錢燒的厲害!)

基礎應用服務平臺建設

  • 檔案傳輸平臺

  • 影響平臺

  • 統一身份認證平臺、SSO(向上分層)

  • API治理平臺

  • ServiceMesh平臺

  • 報表平臺

  • 紀錄檔平臺

  • 消峰平臺

  • 分散式快取、訊息佇列

  • 訊息中心

  • 加密平臺

  • ......

團隊建設

  • 定期組織分享學習

  • 建設團隊號、技術推廣(打造影響力,也讓分享人員獲得榮譽感、成就感)

  • 評比、獎品激勵

  • 工作之餘一塊搞事情(開發、團建)

  • 和諧,包容,相互學習

還有

資料埋點統計、異常監控、低程式碼(個人不看好低程式碼,架構做的好要什麼低程式碼)

最後

發現寫著寫著變成技術條線建設了,很難拆分開,果然基建、團隊、公司建設是分不開的。

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我不知道,任何行業要想稱為高階玩家,就必須摸清本質,慢慢捋順。

「網際網路公司」只是網際網路技術時代過渡性的叫法,以後所有公司都會被網際網路技術加持。網際網路的核心價值在於跨時間、跨地域、跨平臺、跨終端的資源的高效、合理、共用分配,聽起來真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


我是 甜點cc

熱愛前端,也喜歡專研各種跟本職工作關係不大的技術,技術、產品興趣廣泛且濃厚,等待著一個創業機會。主要致力於分享實用技術乾貨,希望可以給一小部分人一些微小幫助。

我排斥「新人迷茫,老人看戲」的現象,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努力破局。營造一個良好的技術氛圍,為了個人、為了我國的數位化轉型、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數位經濟發展做一點點貢獻。數風流人物還看中國、看今朝、看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