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TCP/IP 網路通訊時,為了保證能正常通訊,每個裝置都需要設定正確的 IP 地址,否則無法實現正常的通訊。
IP 地址(IPv4 地址)由 32 位正整數來表示,IP 地址在計算機是以二進位制的方式處理的。
而為了方便記憶採用了點分十進位制的標記方式,也就是將 32 位 IP 地址以每 8 位為組,共分為 4組,每組以「. 」隔開,再將每組轉換成十進位制。
那麼,IP 地址最大值也就是 2的32次方≈43億。NAT技術可以更換IP地址,使得可連線計算機數超過43億臺。
實際上,IP 地址並不是根據主機臺數來設定的,而是以網路卡。像伺服器、路由器等裝置都是有 2 個以上的網路卡,也就是它們會有 2 個以上的 IP 地址。
網際網路誕生之初,IP 地址顯得很充裕,IP 地址被分類成了 5 種型別,分別是 A 類、B 類、C 類、D 類、E 類。
A、B、C 類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網路號和主機號。而 D 類和 E 類地址是沒有主機號的,所以不可用於主機 IP,D 類常被用於多播,E 類是預留的分類,暫時未使用。
IP分類的優點:可以快速判別型別,很快的找出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
IP分類的缺點:
1.同一網路下沒有地址層次,比如一個公司裡用了 B 類地址,但是可能需要根據生產環境、測試環境、開發環境來劃分地址層次,而這種 IP 分類是沒有地址層次劃分的功能,所以這就缺少地址的靈活性。
2.B 類地址能包含的最大主機數量又太多了,6 萬多臺機器放在一個網路下面,一般的企業基本達不到這個規模,閒著的地址就是浪費。
3.C 類地址能包含的最大主機數量實在太少了,只有 254 個,可能一個網咖都不夠用。
這種方式不再有分類地址的概念,32 位元的 IP 地址被劃分為兩部分,前面是網路號,後面是主機號。
表示形式 a.b.c.d/x ,其中 /x 表示前 x 位屬於網路號, x 的範圍是 0 ~ 32。
舉個
還有另一種劃分網路號與主機號形式,那就是子網掩碼,掩碼的意思就是掩蓋掉主機號,剩餘的就是網路號。將子網掩碼和 IP 地址按位元計算 AND(兩個都是1才得1),就可得到網路號。
兩臺計算機要通訊,首先要判斷是否處於同一個廣播域內,即網路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網路地址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網路上,那麼可以把封包直接傳送到目標主機。路由器定址工作中,也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找到對應的網路號的,進而把封包轉發給對應的網路內。
在上面我們知道可以通過子網掩碼劃分出網路號和主機號,那實際上子網掩碼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劃分子網。
假設對 C 類地址進行子網劃分,網路地址 192.168.1.0,使用子網掩碼 255.255.255.192 對其進行子網劃分。C 類地址中前 24 位是網路號,最後 8 位是主機號,根據子網掩碼可知從 8 位主機號中借用 2 位作為子網號。
由於子網網路地址被劃分成 2 位,那麼子網地址就有 4 個,分別是 00、01、10、11,
在 A、B、C 分類地址,實際上有分公有 IP 地址和私有 IP 地址。
平時我們辦公室、家裡、學校用的 IP 地址,一般都是私有 IP 地址。因為這些地址允許組織內部的 IT人員自己管理、自己分配,而且可以重複。因此,你學校的某個私有 IP 地址和我學校的可以是一樣的。
私有 IP 地址通常是內部的 IT 人員管理,公有 IP 地址是由 ICANN 組織管理,中文叫「網際網路名稱與數位地址分配機構」。IANA 是 ICANN 的其中一個機構,它負責分配網際網路 IP 地址,是按州(五大洲)的方式層層分配。
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民間流傳的許多具有勸誡意義的故事都在提醒人們剋制自己的慾望。據說印度人為捕捉猴子,製作一種木籠,籠中放著食物。猴子伸進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來。要想拿出手來,必須放下食物,但猴子絕對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沒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嗎?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沒有。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美女的誘惑,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美女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權力的誘惑。人總是會有一些捨不得放下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豐富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