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上冊的最後一章《資訊工業的規律性》中,有幾個問題讓我很感興趣。
在資訊科技某個領域發展成熟之後,一般在全球容不下三個以上的主要競爭者,這個行業一定有一個老大、是這個行業的主導者。但是他一定會遇到一兩個主要的競爭者,其餘的是一大群小商家。老大是主導者,佔據著一半以上,通常是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場,並且制定並解釋了這個領域的遊戲規則。老二、老三有自己穩定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場份額,有時老二老三會挑戰老大,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受老大欺負的時候多,其餘的小商家佔很小的市場,對老大馬首是瞻,老大老二不太在意這些小商家,這就給了他們有掙小錢的機會。老大密切關注老二,防止老二做大。這樣一來,老大70,老二20,其餘10,在資訊工業領域大抵如此。
個人電腦領域:微軟老大,蘋果老二
個人電腦處理器領域:英特爾老大,AMD老二
全球網路裝置領域:華為老大、思科老二
網際網路領域:谷歌老大、Meta【Facebook】老二
IT服務領域:IBM老大,甲骨文和惠普是老二老三
(書裡是這麼舉例的,這個排名要結合作者成書的年代背景,僅供參考)
比如傳統工業裡,石油領域,儘管埃克森美孚的營業額和市值都很高,但是市場份額卻遠遠佔不到百分之六七十,Shell石油、英國石油【BP】都可以與之分庭抗禮。再比如汽車工業裡,不管是通用還是豐田,都沒能像資訊領域中的公司佔到這麼高的市場份額,其他的諸如金融、醫療、零售都達不到資訊領域的程度。作者大概從這幾個角度做了分析:
一家公司的市場佔有率超過百分之50之後,就無法再翻番了。
簡單理解就是當你走到了最高點的時候,不管你再往哪個方向走,那一定是下坡路。
這個定律決定了一個在市場占主導地位的公司必須不斷開拓新的財源,才能儘可能做到長盛不衰。
有兩種方式可以做到開疆擴土,
一是擴充套件,即把公司現有的技術和商業優勢橫向擴充套件到相關市場。
二是轉型,這就比較難了,而且風險非常大。
書裡有一段話寫的非常好,就引來做一個小結吧。
科學技術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一次次技術革命的浪潮造就出浪尖上的成功者,淘汰掉趕不上大潮的失敗者。當一些人還在為那些偉大的公司的消亡感到可惜的時候,我想說的是,任何過氣的公司退出歷史舞臺,是它們對世界做的最後一次貢獻,唯有如此,才會有更多的資源分配給新的公司、新的行業。
一點補充:
1、科研必須與產品相結合。
2、摩爾定律:每18個月,計算機等IT產品的價格就會下降一半,或者說他們的效能會翻一番。
3、安迪-比爾定律【英特爾的安迪·格魯夫和微軟的比爾·蓋茲】:簡單來說就是硬體雖然在摩爾定律的影響下會降價,但是使用者還是不得不更換自己的裝置,因為新出現的軟體會吃掉硬體效能提升帶來的紅利,讓我們不得不買新的硬體來支撐現有的軟體,就比方說用十幾年前的手機打王者可能遊戲體驗就極度一般了,甚至可能是完全帶不動。
4、反摩爾定律:一個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月前賣掉同樣多的、同樣的產品,那它的營業額要降一半。這逼著所有的硬體裝置公司必須要跟上摩爾定律規定的更新速度才可以實現盈利。
5、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做對了多少事,而在於少犯了多少錯誤。【巴菲特】
6、什麼是一個IT員工最看重的?一個技術人員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公司盡全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得到了重視。重視一方面體現在收入,另一方面體現在他在公司有多少發言權。
7、如果羨慕成功者的富貴,請別一味模仿他們富貴後的事,那些名牌表呀包呀酒呀車呀,都是他們富貴後的事,硬撐著模仿了,也只能圖個窮開心而已。要模仿,就模仿他們富貴前的事,他們那鷹般的探查、蛇般的專注、蟻般的蒐括、蛹般的耐心,全是些風吹日曬、灰頭土臉的事啊。
8、矽谷對叛逆者的寬容和正確引導與幫助:矽谷的叛逆者們所做的是有節制的顛覆行為,他們更多地顯示出建設而不是破壞的特點。
9、寬容叛逆者,引導他們成為建設者。
10、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黑格爾】任何事情都有它發生、存在和發展的理由,當然如果這個理由不成立了,它終究會消亡。【恩格斯】
好看請贊,養成習慣 :) 本文來自部落格園,作者:靠譜楊, 轉載請註明原文連結:https://www.cnblogs.com/rainbow-1/p/16656714.html
關於筆者:http://reliableyang.cn/ 我可能不是天才,但我會努力成為人才。
更多日常分享盡在我的VX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