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紹下效能測試的基本流程,效能測試從執行層面來看,測試的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如下圖:
a) 根據歷史資料分析:應用監控、紀錄檔分析、開放平臺
b) 客戶提出:產品、開發、運維、第三方客戶
c) 需求分析與定位
d) 參考歷史專案或其他同行業的專案
a) 評價系統當前效能,判斷系統是否滿足預期的效能需求
b) 尋找系統可能存在的效能問題,進行系統調優
c) 判定軟體系統的效能表現,預見系統負載承受力和穩定性
a) 基本業務功能
b) 關鍵業務處理流程:
業務流程、交易路徑、交易資料、交易流程與時序圖
c) 交易列表:
交易的組合關係、交易的執行順序
d) 交易資訊量:
單個交易處理量(日、月、年)、總交易量(日、月、年)、各交易的佔比
QPS/TPS、並行數、響應時間、成功率、點選率、資源利用率
系統執行環境:指測試的環境,通常是壓測環境
1)確認服務是否部署
2)確認組態檔是否需要修改
3)確認資料庫是否需要同步
4)確認服務啟動是否正常
5)確認是否需要構造資料
6)確認被測介面是否有其他服務依賴
根據效能需求分析來設計測試場景,場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效能測試結果;
a) 負載工具:根據需求分析和系統特點選擇合適的負載工具,LR、Jmeter等;
b) 監控工具:監控效能測試時的伺服器資源、JVM、資料庫、紀錄檔等;
a) 一個指令碼一般為一項業務的過程描述(錄製或編寫)
b) 指令碼強化:根據需求插入事務、引數化、檢查點、集合點等
c) 根據選擇的工具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指令碼;
d) 當效能測試工具不能滿足被測系統的要求或者只能滿足部分要求時,需要我們自己開發指令碼配合工具進行效能測試;
測試指令碼、測試資料檢查、準備和完善;測試環境初始化;開啟資料收集器;開始測試;
觀察測試執行情況,監控紀錄檔,確保測試不收干擾;
受到干擾的資料作廢,重啟測試;
結果資料記錄要全面、有效;是結果分析和調優的重要依據;
硬體的瓶頸、應用軟體的瓶頸、資料庫的瓶頸、中介軟體的瓶頸、作業系統的瓶頸、網路裝置的瓶頸;
確定問題、確定原因、確定調整目標和解決方案、測試解決方案、分析調優結果
測試完成後,最好做個測試總結,記錄測試過程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過程。效能測試是一個重經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