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是在數位化轉型方面較早覺醒、較早付諸實踐的企業之一,其最初需求是點狀的,是為了解決存量客戶運營問題,是為了洞察、理解、匹配客戶需求。但在這一步走出去以後,飛鶴逐步發現數位化轉型的應用場景不只在行銷端,而且在生產上可以實現智慧生產,在管理上可以實現快速決策,在供應鏈上可以實現精準溯源……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數位化的意義就被不斷放大了。
飛鶴案例的另一個比較典型的意義在於,它也經歷過眾多中國企業容易步入的轉型誤區,希望像採購大型裝置一樣,一次性採購完美的數位化解決方案,解決自身的所有問題。如果是秉持這種思維,企業轉型很難取得理想結果。幾乎所有成功案例都表明,數位化轉型是首先要進行思想意識轉型,數位化技術只是手段和工具,企業本身在數位化轉型中要發揮「駕駛員」的作用,而數位化技術實際上只是提升動力,如果方向有偏差,僅依靠動力,跑得再快也不能到達終點。飛鶴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做出了合理改變,這是值得其他企業借鑑的。
——吳志剛/賽迪
智庫資訊化與軟體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副主任
危機之前,
2018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正在面臨一個危險的時刻:關係著行業空間的重要宏觀變數——新生人口數,發生了重大的逆轉。
行業中的翹楚——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鶴」),當時正在啟動港股上市程式。根據飛鶴後來招股書中披露的資料,其在2016—2018年分別實現營收37.24億元、58.87億元、103.92億元。也就是說,在3年間,飛鶴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7.0%。而艾媒諮詢的資料顯示,同期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規模從1571億元增至2221億元,複合增長率約為18.9%,兩相比照,可見飛鶴的增長之快。
然而,火熱的業績背後,是意味著「凜冬將至」的寒風。
飛鶴近年來的高速增長,有2016年嬰配粉註冊制對中小產能的出清因素,有其孜孜不倦推動國產奶粉高質化的口碑因素,但更不可忽視的,是重要宏觀變數——中國新生人口數的穩中趨進。在2016年以前,中國新生人口數長期穩定保持在1570萬以上,並在2016年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之後,當年上衝至1786萬的階段高點。然而,僅僅一年之後,該指標便掉頭向下,到2018年,更是跌至1523萬,出生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低。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樣的下降可能是趨勢性的,而非暫時性的。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儘管政府一直在出臺鼓勵生育政策,包括托幼免費、兒童津貼、醫療費用補貼,幾乎承包了兒童從幼兒到大學的所有學費,卻仍然難擋出生人數自1975年後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今的中國已經露出這樣的苗頭,儘管生育限制不斷放開,年輕父母們卻因撫養壓力大、觀念變化等,越來越拒絕生子。在一次12萬人的生育意願調查中,選擇「不生」及「生1個孩子」的人達到43%——甚至有15%的被調查者選擇「不生」。觀察者們驚呼:「年輕人連一孩都不願意生了!」
我國2008—2018年出生人口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無論是飛鶴董事長冷友斌還是總裁蔡方良,對飛鶴亮眼業績背後將要面臨的挑戰,都早有預料。在新生人口數趨勢性下降造成的行業空間約束面前,飛鶴想要繼續保持穩健的增長,僅靠原來的體系進行慣性式發展,已經不夠了。
此前,飛鶴的策略是努力開拓新客戶,追求增量,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多年來已積累起數千萬的忠實會員。但在行業空間約束、拓新難度增大的當下,強化拓新以外的另一條腿——存量客戶運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然而,在傳統的IT架構下,由於條塊彼此分割,標準各自獨立,資料不能打通,經營埠難以協同,企業回答不了諸如「你是誰?你在哪裡?你做過什麼?你想做什麼?」的一系列問題,想要深化存量客戶運營,就成了一句空談。
要解決這一問題,可能唯有借用網際網路思維、數位化手段。在過去的幾年,冷友斌對大消費行業的數位化趨勢已有深刻認識。有一次,在面對記者「要不要進行數位化轉型」的提問時,他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所有企業都得做數位化轉型。你不進步就要落後,落後就意味著要被淘汰。」蔡方良在早年就重視業務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曾經這樣論斷:「它(網際網路)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會造成整個渠道的鉅變。」
就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下,2018年初,當飛鶴與阿里雲不期而遇,瞭解到利用資料中臺進行客戶運營的方法論時,飛鶴的管理層眼前一亮。
「其實我們聊過很多潛在的合作伙伴。」飛鶴資訊化部門負責人坦率地承認,最初阿里雲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考慮的出發點,一方面是需要一個巨量資料的平臺,另一方面,是希望有一個資料處理的方法論。我們希望選擇一個對零售業務有深度理解的合作伙伴,相對而言,阿里是最合適的。」
此時,飛鶴管理層儘管對整體IT架構如何變革還處在思考階段,但對數位化轉型的大方向已經堅定信念。2018年年中,飛鶴與阿里雲團隊正式合作,進行資料中臺一期的建設。
越過山丘,
專案真正推進起來,遠沒有那麼順利。僅在討論資料中臺方案時,雙方就磨了幾個月的時間,以至一直到2018年11月,資料中臺才正式啟動建設。
反覆打磨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差異。雖然對專案目標,雙方早已達成一致,即資料中臺一期主要定位行銷端的數位化改造,要將業務流程和消費者觸點全部數位化,形成的資料匯聚於搭建在阿里雲上的資料中臺,並對巨量資料進行智慧化的處理分析,以賦能前端的業務運營。但在各類場景設計上,雙方的理解是存在顯著差異的。
這種認知差異,說到底,是阿里和飛鶴的業務差異帶來的。阿里的零售業務主要集中於線上,因而對線上場景的理解和挖掘能力非常強;但飛鶴的銷售網路起步於線下,基本盤也線上下,對線下門店、導購的場景需求很高。這樣一來,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
在反覆的拉鋸中,飛鶴管理層漸漸調整了預期,「我們希望找到好的巨量資料處理工具,希望找到好的方法論,這些是阿里能給我們的。但關於具體業務模型的搭建和深度思考,我們一開始希望(阿里)能夠給予,但慢慢發現,它能給你一些行業上的實踐,但不能(代替你)深入理解企業的方方面面。這一定要靠我們自己思考,依靠飛鶴把整個場景、系統和體系考慮清楚,基於業務目標把它們搭建起來。」這番話背後的含義在於,他們認識到,阿里雲不是一個包治百病的「諮詢機構」,而是一個大有裨益的「思考夥伴」。
重新認知與合作伙伴之間的關係,對飛鶴而言,不啻一個「越過山丘」的過程。
此後,伴隨著反覆的討論和碰撞,飛鶴的資訊化框架逐漸豐滿成型。最初僅僅基於存量客戶運營而提出的資料中臺建設需求,逐步擴充套件為一個叫作「3+2+2」的體系。具體地說,該體系以智慧製造、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建設、智慧辦公「3」個具體IT專案為依託,以資料中臺和業務中臺「2」箇中臺為統一支撐,支援新零售和智慧供應鏈「2」個核心業務目標的實現。
飛鶴非常清晰地認識到,IT規劃如果僅僅著眼於專案建設,那最後的成果一定是片面的、區域性的,因此,一開始就要將最高的業務目標作為IT規劃的指南針。所謂的新零售和智慧供應鏈,實際上是以飛鶴為中間節點,分別對下游和上游鏈條進行數位化、智慧化的改造。而實現這兩個終極目標的基礎,一定是整個集團全業務、全流程、全觸點的全面數位化,這就形成了3個具體IT專案的核心目標。而在建立全面的資料來源的同時,要能夠提升巨量資料處理的能力並將之全面賦能業務條線,這必須依賴雙中臺。
在全新IT體系規劃的指引下,飛鶴的專案推進有條不紊。2018年10月,飛鶴企業內部ERP系統建設啟動;2018年11月,資料中臺建設啟動;2019年9月,資料中臺一期(行銷資料中臺)驗收上線;2019年10月,資料中臺二期(供應鏈資料中臺)啟動;2020年元旦,企業ERP系統全面上線;2020年5月,業務中臺建設啟動……
與專案的推動同步壯大的,還有飛鶴自有的IT力量。2018年,飛鶴的IT資訊部編制只有30多人,其中開發人員只有七八人。一年半之後,在冷友斌、蔡方良的全力支援下,這個部門擴編成了資訊中心,人員編制擴張到百餘人,開發人員多達60餘人。正是這支不斷充實的隊伍,支援了飛鶴在數位化轉型道路上的全速挺進。
雙中臺的威力,
對已經上線執行的資料中臺一期專案,飛鶴管理層對此評價頗高。對外界,他們用凝練的10個字來概括其成效——同源、敏捷、預知、倒推、雙向。
同 源:資料中臺用資料直接說話,使所有人站在同一語境下看問題,避免了傳統的上傳下達機制中難以避免的資訊「過濾」問題。
敏 捷:資料中臺可以做到資料的實時體現,突破了手工錄入或者傳統IT系統的靜態特徵,有利於企業敏捷地做出決策。
預知:預測機遇及預警風險。傳統的資訊系統是「0/1」式的,即只有「是」或「否」,無法針對連續的資料來源進行深度學習,從而掌握預判能力,但資料中臺則可以實現。
倒 推:運用資料中臺的分析能力,可以透過業務資料判斷業務表象的真偽,倒逼組織提高運營效率和質量。
雙 向:資料中臺可以把資料彙總以後進一步產生資料價值和資料能力,再將資料能力賦能給前端業務系統。
「在行銷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增量的獲客和存量的運營。原來我們的存量運營做得沒那麼好,核心原因是存量運營需要資料支援,而我們不知道使用者是誰、從哪裡來、想要什麼,就無法做存量運營……有了資料中臺以後,我們存量運營的工作做得更加深入了。比如說,我們能夠將一個全面深度的使用者運營最佳實踐沉澱在系統中,讓所有的導購都能夠通過系統和資料,瞭解任何一個客戶處於什麼階段,應該採用何種服務方式。把這種能力給到行銷端,讓行銷真正地從經驗行銷轉向資料驅動的智慧行銷。」飛鶴某位業務領導分析道。
行銷資料中臺的上線,推動飛鶴成立使用者運營中心,大大提升了存量運營的能力。且不談銷售數位的增加,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煥然一新」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和大多數企業一樣,飛鶴原先使用的CRM系統是一個非常靜態的IT系統,其使用場景侷限在「400」電話,解決的只是瞭解「你是誰」的問題,基本上無法與其他系統產生有意義的互動,在幾年間也沒有任何新增的開發需求。但是資料中臺建立起來之後,飛鶴在前端設計了70多個消費者觸點,包括官網點選、線上搜尋、線下活動、門店導購等,並將所有的前端系統資料連線到CRM系統。由於大量資料互動形成的刺激,2020年,針對CRM系統的開發預算猛然跳增到600多萬元。
行銷資料中臺的成功,大大強化了飛鶴數位化轉型的決心。2019年10月,就在資料中臺一期專案剛剛上線一個月後,資料中臺二期也啟動了建設,截至2020年11月,已經部分接入試執行。
這一部分是為打造智慧供應鏈而服務的。按照飛鶴的設想,飛鶴首先將整個供應鏈及生產的過程全面數位化,然後通過資料中臺的能力將資料使用起來。這種能力可以遞進劃分為4個層面。
第一層是要有全面的資料分析能力,比如突破傳統的生產庫存管理——將採購、生產、經銷商等全域的庫存管理起來,具備全域資料的拉通能力。
第二層是對整個供應鏈及生產,能夠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進行全域性化的管理和監控,而非傳統上的用幾個簡單指標來判斷。
第三層是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從更智慧化的角度去預測預警。比如傳統的生產管理中,資訊系統監測指標只能判定「是」或「否」,如果某一管道報告菌落超標,這一批次的產品就要全部報廢;而引入資料中臺後,它能夠監測菌落濃度的波動,在其剛剛出現異常趨勢之時,就可以預警並提前處置。
最高層級的要求,則是將智慧演演算法貫穿全業務鏈條的上下游,從終端需求預測,倒推計算物流發運路線、生產計劃排程等,給出最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形成全域的智慧供應鏈管理能力。
跳出飛鶴的視角,對社會來說,這樣的系統也有著很高的價值。由於供應鏈資料包含追溯系統,可以將奶粉生產的全鏈路(上至奶牛產奶,中至原奶制粉,下至渠道流通)完全打通,這樣就可以高效面對政府部門監管、面對消費者,讓質量溯源更加可靠。
飛鶴現代化智慧工廠
飛鶴自有牧場,通過數位技術實現對奶牛生長和產奶情況的精準檢測對2020年5月剛剛啟動的業務中臺建設,飛鶴管理層也有著清晰的規劃。
「我們認為對一個傳統快消企業來說,主要的幾大塊——ERP也好,智慧製造也好,包括渠道如經銷商管理、終端管理、導購管理、消費者管理也好,都應該劃分在業務中臺的邊界內。我們希望通過業務中臺,將線上線下的業務真正地、充分地融合起來,這是我們對業務中臺的定義。而且我們認為,業務中臺一定是一個公司最個性化的部分。相對而言,ERP和生產的管理模式是比較標準化的,業務中臺的變化就比較高頻,它要能夠配合前端的業務和市場,並隨之變化。」
根據阿里雲工程師的介紹,飛鶴也是阿里雲自研業務中臺商業化的第一個客戶。飛鶴客製化的這套業務中臺,能夠打通會員中心、訂單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等幾個大的中心,作為底層中心的排程平臺,支援飛鶴做產品和運營的創新。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疫情期間,由於很難到門店購物,一個新疆的消費者可能會在天貓上買飛鶴的奶粉。但一方面大家都線上上購買,消費者可能搶不到商品;另一方面,飛鶴的電商倉可能在上海,從上海發貨到新疆,流程很長。未來業務中臺上線後,由於其具備自動排程能力,可以做到消費者在天貓下單,系統自動調配給新疆門店發貨,這就大大增強了飛鶴的履約能力,也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領頭羊的遠望,
2020年,儘管有疫情的干擾,飛鶴的發展勢頭卻並未停頓。截至2020年底,飛鶴的市值突破1600億港元。僅以市值為標準,其在全國乳製品行業已穩穩地「坐三望二」,在嬰配粉行業更是穩坐第一,是無可爭議的行業頭部企業。
頭部企業就要有引領行業的格局。在飛鶴高層看來,不只是在業務方面,在數位化轉型方面,飛鶴也應該具備由己及人、帶動產業鏈的能力。
「我們當前還是更加專注於建設飛鶴集團內部的這種IT能力、資料能力、系統能力和優化運營能力,這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但到下一階段,我們希望將這種資料的、系統的、業務的能力,延展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中,幫助他們建設起這樣的能力。」
這種念頭生髮的緣由,一方面是作為行業領頭羊的責任感,另一方面也是資料能力的提升帶來的。
在疫情期間,飛鶴的資料中臺對整個流量有持續的監控,發現線上流量大增的同時,線下卻受到了不小的衝擊。線下的這些經銷商作為飛鶴前端業務的重要場景,也是飛鶴希望共同成長的合作伙伴,但由於缺乏線上的資料能力和運營能力,他們對這一挑戰應對乏術,而這顯然不是飛鶴希望看到的。飛鶴通過對疫情的思考,啟動了業務中臺建設,幫助經銷商夥伴構建全域運營能力。
除了對下游渠道端的扶助,對上游供應源,飛鶴同樣希望延長資料鏈條,形成資料體系。這樣的全鏈路資料打通,可以對提升前端供應商的生產與研發能力,讓供應源更安全、更健康、更貼近消費者需求,起到顯著的正向推動作用。
通過將資料能力全面延展到上下游,飛鶴想要實現的未來場景,是拉通從供給到需求的全鏈條資料,實現與消費者最貼近、最高效的雙向互動。一方面,飛鶴要能從一系列的資料中探知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方向,把這種訴求快速地調整到供應鏈中,調整到生產和研發中,調整到網點部署和物流發運中;另一方面,飛鶴要把自己最前沿的研究,例如最新營養元素的研發,快速地宣導給消費者端。
由此,飛鶴將更加深入地感知消費者需求,更加清晰地透視自己的產銷鏈路,更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運營安排,讓傳統商業模式下的「長」鏈條變「短」,「慢」反應變「快」。這讓我們深信,業已十分龐大的飛鶴,將藉助資料這雙「翅膀」,更加輕盈地振翅高翔。--------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