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List
底層基於連結串列實現,增刪不需要行動資料,所以效率很高。但是查詢和修改資料的效率低,不能像陣列那樣根據下標快速的定位到資料,需要一個一個遍歷資料。
LinkedList
是基於連結串列實現的結構,主要核心是 Node
節點,原始碼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結構如下圖所示:
這是一個雙連結串列的結構,有 prev
前置指標和next
後置指標。
還有首節點first
、尾節點last
、長度size
:
transient int size = 0;
transient Node<E> first;
transient Node<E> last;
LinkedList新增元素有兩個方法:add(E e) 和 add(int index,E e)。
add
方法呼叫了 linkLast
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linkLast
表示在連結串列最後新增指定元素:
void linkLast(E e) {
// 記錄原尾部節點
final Node<E> l = last;
// 建立新節點,新節點的前置節點為原尾部節點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更新尾部節點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 尾部節點為空,更新頭部節點
first = newNode;
else
// 尾部不為空,原尾部後置節點就是新節點
l.next = newNode;
// size 和 modCount 自增
size++;
modCount++;
}
如果原尾部節點為空,直接建立一個節點,這個節點是last
和first
節點。
如果原尾部節點不為空,建立新節點,新節點的前置指向原來的last,原來的last的next指向新節點。
add
在鏈尾新增資料,新增前後指標。以及更新為last
節點。
這個方法是新增元素到連結串列的指定位置,連結串列的下標和陣列一樣,也是從0
開始算起:
先看一下 add(int index, E element)
方法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 檢查下標是否越界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 下標等於size,直接新增到連結串列尾部
linkLast(element);
else
//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checkPositionIndex
判斷下標是否越界,index >= 0 && index <= size
index 是否在 0 ~ size範圍之內。
如果index
等於 size
,和 add(E e)
操作一樣,都是新增在連結串列尾部。
如果index
小於 size
,呼叫 linkBefore
方法,往連結串列中間插入節點。首先看 node
方法:
Node<E> node(int index) {
// assert isElementIndex(index);
// size >> 1 表示 size 右移一位,就是 size/2 size的一半
// index 小於 size 的一半,從首節點往後遍歷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index 大於 size 的一半,從最後一個節點往前遍歷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node()
方法就是找到 index
對應的 node
節點。
比如一個長度為5
的連結串列:
node(1)
從 first
節點(第0個節點)往後遍歷一個,也就是1
對應的節點。
node(3)
從 last
節點(第4個節點)往前遍歷一個,也就是3
對應的節點。
通過下標找到節點,連結串列一般是需要遍歷一遍,這裡最多需要遍歷一半的連結串列,主要是利用了雙連結串列的特性,既可以從前往後遍歷,又可以從後往前遍歷。
size>>1 表示size/2,判斷 index
是在連結串列的前半部分還是後半部分,如果在前半部分就從首節點往後遍歷,如果在後半部分就從最後一個節點往前遍歷,,這樣最多遍歷size的一半,避免遍歷整個連結串列。找到index下的節點之後,再看 linkedBefore
方法: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 assert succ != null;
// 記錄前置節點 pred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 建立新節點,新節點的pre指向 pred,next指向succ節點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 succ pre指向新節點
succ.prev = newNode;
// 如果pred為空,表示succ就是首節點,新節點賦為首節點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 pred的next 指向新節點
pred.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succ
節點的前置節點 pred
。pre
指向pred
,next
指向succ
。succ
的pre
指向新節點。pred
為null,表示首節點是succ
,將節點賦值給first
節點。pred
不為null,pred
的next
指向新節點。比如一個長度為5
的連結串列,在下標為1
的位置新增資料:
獲取資料主要有get
、getFirst
、getLast
。
get
方法主要是通過 node
方法下標的節點,獲取節點的 item
資料。
getFirst
方法獲取首節點的item
。
getLast
方法獲取尾節點的item
。
從列表中刪除第一個匹配的元素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 判斷是否為null
if (o == null) {
// 遍歷node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else {
// 遍歷node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刪除指定元素,需要判斷元素是否為null。
null
,就使用x.item == null
語句判斷。null
,就使用o.equals(x.item)
語句判斷。然後再呼叫unlink
方法:
E unlink(Node<E> x) {
// assert x != null;
// 記錄節點element、next和prev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 prev為null,next 賦為首節點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 prev的next指向next節點
prev.next = next;
// x節點prev置為null
x.prev = null;
}
// next為null,prev賦為尾節點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 next的prev指向prev
next.prev = prev;
// x節點next置為null
x.next = null;
}
// x.item置為null
x.item = null;
// 長度自減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如圖,要刪除1
資料的節點:
刪除指定下標的資料: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首先通過 node
找到對應下標的節點,再呼叫unlink
刪除資料即可。
LinkedList
是一個雙連結串列的資料格式,為了支援雙連結串列結構,有頭節點,尾節點以及size大小。add(E e)
直接新增在佇列尾部,新節點prev 指向尾節點,尾節點指向新節點。add(int index,E e)
如果新增位置等於連結串列長度,直接在連結串列尾節點新增資料。否則在連結串列中間新增資料。
node
方法獲取資料,node
巧妙的判斷index
和size
一半長度的關係,小於就從前往後遍歷,大於就從後往前遍歷。無需遍歷整個連結串列。prev
節點,在prev
和節點之間建立新的節點。remove(Object o)
,遍歷找到元素,再呼叫unlink
方法。記錄元素的前置節點prev
和後置節點next
,前置節點next
指向後置節點,後置節點的next指向前置節點,刪除其它的前置節點和後置節點的指標。remove(int index)
,先通過node
方法找到下標的資料,找到元素之後,再呼叫unlink
方法。如果感覺文章不錯的話,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