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精進(1)——模組化

2022-06-13 09:01:02

  模組化是一種將軟體功能抽離成獨立、可互動的軟體設計技術,能促進大型應用程式和系統的構建。

  Node.js內建了兩種模組系統,分別是預設的CommonJS模組和瀏覽器所支援的ECMAScript模組

  其中,ECMAScript模組是在8.5.0版本中新增的,後面又經過了幾輪的迭代。本文若無特別說明,那麼分析的都是CommonJS模組。

  順便說一句,本系列分析的是Node.js的最新版本18.0.0,在Github上下載原始碼後,可以關注下面3個目錄。

├── deps          第三方依賴
├── lib           對外暴露的標準庫JavaScript原始碼,例如path、fs等
├── src           支撐Node執行的C/C++ 原始碼檔案,例如HTTP解析、程序處理等

  本系列所有的範例原始碼都已上傳至Github,點選此處獲取。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Node.js的官方說明檔案,是我目前為止遇到的比較符合人類閱讀的檔案。

一、基礎語法

  先來分析一下CommonJS模組的基礎語法,在Node.js中,可通過 module.exports 和 exports 來匯出一個模組,再通過 require() 來匯入一個模組。

  來看個簡單的範例,先在 1.js 檔案中宣告 human 物件,然後使用 module.exports 匯出,然後在 2.js 中匯入 1.js 檔案,列印輸出。

// 1.js
const human = {
  name: 'strick'
}
module.exports = human;
// 2.js
const human = require('./1.js');
console.log(human);  // { name: 'strick' }

  exports 是 module.exports 的快捷方式,但是不能對其直接賦值,像下面這樣匯出的就是一個空物件。

// 3.js
exports = {
  name: 'strick'
};
// 2.js
const human = require('./3.js');
console.log(human);  // {}

  接下來換一種寫法,為 exports 新增一個屬性,這樣就能正確匯出。

// 3.js
exports.human = {
  name: 'strick'
};
// 2.js
const human = require('./3.js');
console.log(human);  // { human: { name: 'strick' } }

  module.exports 匯出了它所指向的物件,而 exports 匯出的是物件的屬性。

二、CommonJS原理

  在Node.js中,可分成兩大類的模組:核心模組和第三方模組。

  其中核心模組又分成 built-in 模組和 native 模組,前者由C/C++編寫,存在於原始碼的src目錄中;後者由JavaScript編寫,存在於lib目錄中。

  注意,在 lib/internal/modules 目錄中,可以檢視兩種模組系統的原始碼。

  所有非Node.js自帶的模組統稱為第三方模組,也就是任意檔案,大家自己寫的業務程式碼以及依賴的第三方應用庫都屬於此範疇。

  Node.js會使用模組封裝器(如下所示)將模組中的程式碼包裹,形成模組作用域,這樣就能避免模組之間的作用域汙染。

(function(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
    // 模組程式碼實際存在於此處
});

  __filename可以得到當前模組的絕對路徑加檔名。__dirname表示當前模組的目錄名,也包含絕對路徑,與 path.dirname() 相同。

console.log(__filename);    // /Users/strick/code/web/node/01/4.js
console.log(__dirname);     // /Users/strick/code/web/node/01

1)require()

  在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中宣告了 require() 函數,requireDepth 記載了模組載入的深度。

Module.prototype.require = function(id) {
  validateString(id, 'id');    // 判斷id變數是否是字串型別
  if (id === '') {
    throw new ERR_INVALID_ARG_VALUE('id', id, 'must be a non-empty string');
  }
  requireDepth++;
  try {
    return Module._load(id, this, /* isMain */ false);
  } finally {
    requireDepth--;
  }
};

  在 _load() 中實現了主要的載入邏輯,原始碼比較長,做了些刪減,只列出了關鍵部分。

Module._load = function(request, parent, isMain) {
  // 解析模組的路徑和名稱
  const filename = Module._resolveFilename(request, parent, isMain);
  // 核心模組使用 node: 字首,會繞過 require 快取
  if (StringPrototypeStartsWith(filename, 'node:')) {
    const id = StringPrototypeSlice(filename, 5);    // Slice 'node:' prefix
    const module = loadNativeModule(id, request);
    if (!module?.canBeRequiredByUsers) {
      throw new ERR_UNKNOWN_BUILTIN_MODULE(filename);
    }
    return module.exports;
  }
  // 第一種情況:如果快取中已經存在此模組,那麼返回模組的 exports 屬性
  const cachedModule = Module._cache[filename];
  if (cachedModule !== undefined) {
    updateChildren(parent, cachedModule, true);
    if (!cachedModule.loaded) {
      const parseCachedModule = cjsParseCache.get(cachedModule);
      if (!parseCachedModule || parseCachedModule.loaded)
        return getExportsForCircularRequire(cachedModule);
      parseCachedModule.loaded = true;
    } else {
      return cachedModule.exports;
    }
  }
  // 第二種情況:如果是核心模組,那麼呼叫 NativeModule.prototype.compileForPublicLoader() 返回模組的 exports 屬性
  const mod = loadNativeModule(filename, request);
  if (mod?.canBeRequiredByUsers &&
      NativeModule.canBeRequiredWithoutScheme(filename)) {
    return mod.exports;
  }
  // 第三種情況:如果是第三方檔案,那麼建立一個新模組並載入檔案內容,再將其儲存到快取中
  const module = cachedModule || new Module(filename, parent);
  Module._cache[filename] = module;
  return module.exports;
};

  在 _load() 方法中,會先判斷 node: 字首(在官方檔案的核心模組中有過介紹),然後列出3種載入情況:

  1. 如果快取中已經存在此模組,那麼返回模組的 exports 屬性。
  2. 如果是核心模組,那麼呼叫 NativeModule.prototype.compileForPublicLoader() 返回模組的 exports 屬性。
  3. 如果是第三方檔案,那麼建立一個新模組並載入檔案內容,再將其儲存到快取中。

  Node.js在載入JS檔案時,會先判斷是否有快取,然後讀取檔案內容,再呼叫 _compile() 進行編譯,下面的原始碼也做了刪減。

  還有另外兩種 .json 和 .node 字尾的檔案載入過程在此省略。

Module._extensions['.js'] = function(module, filename) {
  // 如果已經分析了源,那麼它將被快取
  const cached = cjsParseCache.get(module);
  let content;
  if (cached?.source) {
    content = cached.source;
    cached.source = undefined;
  } else {
    content = fs.readFileSync(filename, 'utf8');
  }
  module._compile(content, filename);
};

  在 _compile() 方法中會呼叫vm模組建立沙盒,再執行函數程式碼,原始碼比較長,在此省略。

  注意,雖然 vm 可以在V8虛擬機器器的上下文中編譯和執行JavaScript程式碼,但是它比eval()更為安全,因為它執行的指令碼無權存取外部作用域。

2)載入順序

  經過上面的原始碼分析,可知載入順序是先快取,再核心模組,最後第三方模組,再詳細一點的話就是:

  (1)快取,模組在第一次載入後被快取,也就是說,解析相同的檔案,會返回完全相同的物件,除非修改require.cache

  (2)核心模組,部分核心模組已被編譯成二進位制檔案,載入到了記憶體中。

  (3)檔案模組的載入過程如下:

  1. 優先載入帶' /'、'./' 或 '../' 路徑字首的模組。
  2. 若檔案沒有字尾,則依次新增 .js、.json 和 .node 嘗試載入。
  3. 若模組沒有路徑來指示檔案,則該模組必須是核心模組或從 node_modules 目錄載入。
  4. 再找不到就丟擲 MODULE_NOT_FOUND 錯誤。

  (4)目錄作為模組的載入過程如下:

  1. 先將目錄當成包來處理,查詢 package.json 檔案,讀取 main 欄位描述的入口檔案。
  2. 若沒有 package.json,main 欄位缺失或無法解析時,嘗試依次載入目錄中的 index.js、index.json 或 index.node 檔案。
  3. 如果這些嘗試都失敗,則丟擲錯誤,Error: Cannot find module 'xx/xx.js'。

  (5)從 node_modules 目錄載入,若不是核心模組並且沒有路徑字首,那麼從當前模組的目錄向上查詢,並新增 /node_modules,直至根目錄為止。

  例如,在'/Users/strick/code/tmp.js' 中呼叫require('test.js'),那麼將按以下順序查詢:

  1. /Users/strick/code/node_modules/test.js
  2. /Users/strick/node_modules/test.js
  3. /Users/node_modules/test.js
  4. /node_modules/test.js

  (6)從全域性目錄載入,一種官方不推薦的載入方式。

  如果 NODE_PATH 環境變數設定為以冒號分隔的絕對路徑列表,則 Node.js 將在這些路徑中搜尋模組(如果它們在其他地方找不到)。

3)迴圈參照

  在Node.js中,當兩個模組通過 require() 函數載入對方時,就形成了迴圈參照,但不會形成死迴圈。

  下面的範例來自於官網,對其做了些調整。

  先建立 a.js,在載入 b 模組之前,done 是 false,並且宣告了一個 globalVar 變數,沒有為其新增任何宣告變數的關鍵字,在 b 模組載入完成後,done 賦值為 true。

console.log('a starting');
exports.done = false;
globalVar = '全域性變數'; // 在a模組中宣告的全域性變數
const b = require('./b.js');
console.log('在a模組中, b.done = %j', b.done);
exports.done = true;
console.log('a done');

  再建立 b.js,在載入 a 模組之前,done 也是 false,在 a 模組載入完成之後,done 也賦值為 true。

console.log('b starting');
exports.done = false;
const a = require('./a.js');
console.log('在b模組中, a.done = %j', a.done);
console.log('globalVar: ', globalVar);
exports.done = true;
console.log('b done');

  最後建立 main.js,再載入 b 模組。

console.log('main starting');
const a = require('./a.js');    // 先匯入a模組
const b = require('./b.js');    // 再匯入b模組
console.log('在main模組中, a.done = %j, b.done = %j', a.done, b.done);

  最終的列印順序如下所示,在 main.js 中,先載入 a 模組,而在 a 模組中會嘗試載入 b 模組。那麼在進入到 b 模組後,為了防止無限死迴圈,會匯出 a 模組已執行完成的部分。

main starting
a starting
b starting
在b模組中, a.done = false
globalVar:  全域性變數
b done
在a模組中, b.done = true
a done
在main模組中, a.done = true, b.done = true

  在上述範例中,還涉及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在 a 模組中宣告的 globalVar 變數,能在 b 模組中被成功列印。

  在上文中也曾提到過模組封裝器,那麼 globalVar 變數的宣告和列印,相當於下面這樣,如果在函數內宣告變數時省略 var 關鍵字,那麼這個變數就會變成全域性變數。

// a.js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
  globalVar = '全域性變數';
});
// b.js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
  console.log(globalVar);
});

  若要避免汙染全域性作用域,那麼可以宣告嚴格模式,禁止隱式的全域性宣告,如下所示。

'use strict';
globalVar = '全域性變數';

5)與ECMAScript模組的差異

  (1)import 語句只允許在 ES 模組中使用,但可以匯入兩種模組;而 CommonJS 的 require() 不能匯入 ES 模組。

  (2)ES 模組的 import 是非同步執行的;而 CommonJS 模組的 require() 是同步執行的。

  (3)ES 模組沒有 __filename、__dirname、require.cache、module.exports 等變數。

  (4)ES 模組是編譯時輸出,可以靜態分析模組依賴;而 CommonJS 是執行時載入。

  (5)ES 模組輸出的是值參照;而 CommonJS 模組輸出的是值副本。

  需要通過一個範例來理解第五點差異,首先建立 lib.mjs 檔案,.mjs 是 Node.js 為 ES 模組保留的字尾,在此類檔案內可使用 export 和 import 語法。

  在 lib.mjs 檔案中,宣告 digit 變數和 increase() 函數,在函數中對 digit 執行遞增,通過 export 將它們匯出。

// lib.mjs
export let digit = 0;
export function increase() {
  digit++;
}

  在 main.mjs 檔案中,載入 lib.mjs,列印 digit 變數,值為 0,呼叫 increase() 函數,再列印,值變為 1。由此可知,外部可以修改模組內部的值。

// main.mjs
import { digit, increase } from './lib.mjs';
console.log(digit);  // 0
increase();
console.log(digit);  // 1

  接下來建立 lib.js 檔案,同樣是 digit 變數和 increase() 函數,通過 module.exports 將它們匯出。

// lib.js
let digit = 0;
function increase() {
  digit++;
}
module.exports.digit = digit;
module.exports.increase = increase;

  在 main.js 檔案中,載入 lib.js,列印 digit 變數,值為 0,呼叫 increase() 函數,再列印,仍然是 0。由此可知,外部無法修改模組內部的值。

// main.js
const lib = require('./lib');
console.log(lib.digit);  // 0
lib.increase();
console.log(lib.digit);  // 0

  (6)ES 模組不管是否遇到迴圈參照,其 import 匯入的變數都會成為一個指向被載入模組的參照,而 CommonJS 模組遇到迴圈參照只會匯出模組已執行完成的部分。

  這其實也是兩者載入機制的不同所導致的,參考第四點不同。

  CommonJS 對迴圈參照的處理過程在上文中已介紹,現在改造之前官網的範例,在 main.mjs 中匯入 a 和 b 兩個模組,並列印 a 和 b 的值。

// main.mjs
import a from './a.mjs';
import b from './b.mjs';
console.log('在main模組中, a = %j, b = %j', a, b);

  在 a.mjs 中,會匯入 b.mjs,並列印 b 的值。而在 b.mjs 中,會匯入 a.mjs,並列印 a 的值,如此就形成了迴圈參照。

// a.mjs
import b from './b.mjs';
let done = false;
export default done;
console.log('在a模組中, b = %j', b);

// b.mjs
import a from './a.mjs';
let done = false;
export default done;
console.log('在b模組中, a = %j', a);

  執行 main.mjs,馬上就會報錯:ReferenceError: Cannot access 'a' before initialization。

  在 main.mjs 中讀取 a 的值時,會執行 a.mjs 並讀取 b 的值,而在 b.mjs 中,預設會認為 a 已存在,但在存取的時候就會發現被欺騙,然後就報錯了。

 

參考資料:

CommonJS模組

ECMAScript模組

使用 exports 從 Node.js 檔案中公開功能

餓了麼模組題目

為什麼 Node.js 不給每一個.js檔案以獨立的上下文來避免作用域被汙染? 

Node.js技術棧

深入理解Node.js:核心思想與原始碼分析

Node.js 模組系統原始碼探微

Node.js VM 不完全指北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onJS and ES6 modules?

ECMAScript6入門之ES6模組的迴圈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