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Q,Range Maximum/Minimum Query,顧名思義,就是詢問某個區間內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今天我主要記錄的是其求解方法——ST演演算法
相對於線段樹,它的執行速度會快很多,可以做到O(log n)的預處理和O(1)的查詢,不足就是無法進行區間修改,這個一會就會提及
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記錄:
1、ST的演演算法流程
其實與DP有很大的相似性,用 a[1,2,....,n] 來記錄整組資料,設 f[i,j] 代表從 a[i] 到 a[i+-1] 之間所有元素的最大值。
不難發現,其實這個區間就有個元素。現在我們將這些元素平均分為兩部分,那麼每部分就是個元素,而這兩個集合就可以寫成:
那麼整個區間的最大值就轉換成了兩個區間最大值的較大值,根據動態規劃的最佳化原理,就可以輕鬆的寫出狀態轉移方程:
邊界條件就是:
2、詢問
要想要找出區間 [x,y] 的最大值,與剛才講的方法類似,找出最大的 a 滿足:
至於為啥不能是直接取等於,是因為取等於時不一定是整數。
所以不一定是正好是整個區間的一半,會出現以下這種情況:
不過That's OK,因為就算區間有重疊也不會影響最大值的確定,但是如果進行區間的操作的話可能就不適用了,因為重疊的部分會被操作兩次,這明顯不公平!這也是我最開始的時候對ST進行批判的原因,也是ST演演算法只適用於求區間最值的原因。
3、程式碼實現
剛才其實都講的差不多了,不做過多解釋:
1 #include<cstdio> 2 #include<cmath> 3 #include<iostream> 4 #include<algorithm> 5 using namespace std; 6 const int NN=1e6+5; 7 int f[NN][21];//21位就差不多了,2的21次方超過了1e6 8 9 inline int read()//快讀 10 { 11 char ha=getchar(); 12 int x=0,sign=1; 13 while(ha<'0'||ha>'9') 14 { 15 if(ha=='-') 16 { 17 sign=-1; 18 } 19 ha=getchar(); 20 } 21 while(ha>='0'&&ha<='9') 22 { 23 x=x*10+ha-'0'; 24 ha=getchar(); 25 } 26 return x*sign; 27 } 28 29 int Query(int l,int r) 30 { 31 int logg=log2(r-l+1); 32 int haha=max(f[l][logg],f[r-(1<<logg)+1][logg]); 33 return haha; 34 } 35 int main() 36 { 37 int N=read(),M=read(); 38 for(int i=1;i<=N;i++)//初始化,只有一個數的區間最大值就是它本身 39 { 40 f[i][0]=read(); 41 } 42 for(int j=1;j<=21;j++)//開始DP找最大值 43 { 44 for(int i=1;i+(1<<j)-1<=N;i++) 45 { 46 f[i][j]=max(f[i][j-1],f[i+(1<<(j-1))][j-1]); 47 } 48 } 49 for(int i=1;i<=M;i++) 50 { 51 int l=read(),r=read(); 52 int ans=Query(l,r); 53 printf("%d\n",ans); 54 } 55 return 0; 56 }
四、例題精講
敬請期待!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