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er是React新的排程演演算法,是對核心演演算法的一次重新實現。React Fiber把更新過程碎片化,每執行完一段更新過程,就把控制權交還給React負責任務協調的模組,看看有沒有其他緊急任務要做,如果有緊急任務,就去做緊急任務。
本教學操作環境:Windows7系統、react17.0.1版、Dell G3電腦。
react16 版本之後引入了 fiber,整個架構層面的 排程、協調、diff 演演算法以及渲染等都與 fiber 密切相關。
react在進行元件渲染時,從setState開始到渲染完成整個過程是同步的(「一氣呵成」)。如果需要渲染的元件比較龐大,js執行會佔據主執行緒時間較長,會導致頁面響應度變差,使得react在動畫、手勢等應用中效果比較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eact團隊經過兩年的工作,重寫了react中核心演演算法——reconciliation。並在v16版本中釋出了這個新的特性。為了區別之前和之後的reconciler,通常將之前的reconciler稱為stack reconciler,重寫後的稱為fiber reconciler,簡稱為Fiber。
官方的一句話解釋是「React Fiber是對核心演演算法的一次重新實現」。
Fiber 可以提升複雜React 應用的可響應性和效能。Fiber 即是React新的排程演演算法(reconciliation algorithm)
React Fiber 把更新過程碎片化,每執行完一段更新過程,就把控制權交還給 React 負責任務協調的模組,看看有沒有其他緊急任務要做,如果沒有就繼續去更新,如果有緊急任務,那就去做緊急任務。
react在進行元件渲染時,從setState開始到渲染完成整個過程是同步的(「一氣呵成」)。如果需要渲染的元件比較龐大,js執行會佔據主執行緒時間較長,會導致頁面響應度變差,使得react在動畫、手勢等應用中效果比較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eact團隊經過兩年的工作,重寫了react中核心演演算法——reconciliation。並在v16版本中釋出了這個新的特性。為了區別之前和之後的reconciler,通常將之前的reconciler稱為stack reconciler,重寫後的稱為fiber reconciler,簡稱為Fiber。
Stack reconciler的工作流程很像函數的呼叫過程。父元件裡調子元件,可以類比為函數的遞迴(這也是為什麼被稱為stack reconciler的原因)。在setState後,react會立即開始reconciliation過程,從父節點(Virtual DOM)開始遍歷,以找出不同。將所有的Virtual DOM遍歷完成後,reconciler才能給出當前需要修改真實DOM的資訊,並傳遞給renderer,進行渲染,然後螢幕上才會顯示此次更新內容。對於特別龐大的vDOM樹來說,reconciliation過程會很長(x00ms),在這期間,主執行緒是被js佔用的,因此任何互動、佈局、渲染都會停止,給使用者的感覺就是頁面被卡住了。
scheduling(排程)是fiber reconciliation的一個過程,主要決定應該在何時做什麼。?的過程表明在stack reconciler中,reconciliation是「一氣呵成」,對於函數來說,這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們只想要函數的執行結果,但對於UI來說還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所以理想狀況下reconciliation的過程應該是像下圖所示一樣,每次只做一個很小的任務,做完後能夠「喘口氣兒」,回到主執行緒看下有沒有什麼更高優先順序的任務需要處理,如果又則先處理更高優先順序的任務,沒有則繼續執行(cooperative scheduling 合作式排程)。
先看一下stack-reconciler下的react是怎麼工作的。程式碼中建立(或更新)一些元素,react會根據這些元素建立(或更新)Virtual DOM,然後react根據更新前後virtual DOM的區別,去修改真正的DOM。注意,在stack reconciler下,DOM的更新是同步的,也就是說,在virtual DOM的比對過程中,發現一個instance有更新,會立即執行DOM操作。
而fiber-conciler下,操作是可以分成很多小部分,並且可以被中斷的,所以同步操作DOM可能會導致fiber-tree與實際DOM的不同步。對於每個節點來說,其不光儲存了對應元素的基本資訊,還要儲存一些用於任務排程的資訊。因此,fiber僅僅是一個物件,表徵reconciliation階段所能拆分的最小工作單元,和上圖中的react instance一一對應。通過stateNode
屬性管理Instance自身的特性。通過child和sibling表徵當前工作單元的下一個工作單元,return表示處理完成後返回結果所要合併的目標,通常指向父節點。整個結構是一個連結串列樹。每個工作單元(fiber)執行完成後,都會檢視是否還繼續擁有主執行緒時間片,如果有繼續下一個,如果沒有則先處理其他高優先順序事務,等主執行緒空閒下來繼續執行。
fiber { stateNode: {}, child: {}, return: {}, sibling: {}, }複製程式碼
當前頁面包含一個列表,通過該列表渲染出一個button和一組Item,Item中包含一個div,其中的內容為數位。通過點選button,可以使列表中的所有數位進行平方。另外有一個按鈕,點選可以調節字型大小。
頁面渲染完成後,就會初始化生成一個fiber-tree。初始化fiber-tree和初始化Virtual DOM tree沒什麼區別,這裡就不再贅述。
於此同時,react還會維護一個workInProgressTree。workInProgressTree用於計算更新,完成reconciliation過程。
使用者點選平方按鈕後,利用各個元素平方後的list呼叫setState,react會把當前的更新送入list元件對應的update queue中。但是react並不會立即執行對比並修改DOM的操作。而是交給scheduler去處理。
scheduler會根據當前主執行緒的使用情況去處理這次update。為了實現這種特性,使用了requestIdelCallback
API。對於不支援這個API的瀏覽器,react會加上pollyfill。
總的來講,通常,使用者端執行緒執行任務時會以幀的形式劃分,大部分裝置控制在30-60幀是不會影響使用者體驗;在兩個執行幀之間,主執行緒通常會有一小段空閒時間,requestIdleCallback
可以在這個空閒期(Idle Period)呼叫空閒期回撥(Idle Callback),執行一些任務
低優先順序任務由requestIdleCallback
處理;
高優先順序任務,如動畫相關的由requestAnimationFrame
處理;
requestIdleCallback
可以在多個空閒期呼叫空閒期回撥,執行任務;
requestIdleCallback
方法提供deadline,即任務執行限制時間,以切分任務,避免長時間執行,阻塞UI渲染而導致掉幀;
一旦reconciliation過程得到時間片,就開始進入work loop。work loop機制可以讓react在計算狀態和等待狀態之間進行切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對於每個loop而言,需要追蹤兩個東西:下一個工作單元(下一個待處理的fiber);當前還能佔用主執行緒的時間。第一個loop,下一個待處理單元為根節點。
因為根節點上的更新佇列為空,所以直接從fiber-tree上將根節點複製到workInProgressTree中去。根節點中包含指向子節點(List)的指標。
根節點沒有什麼更新操作,根據其child指標,接下來把List節點及其對應的update queue也複製到workinprogress中。List插入後,向其父節點返回,標誌根節點的處理完成。
根節點處理完成後,react此時檢查時間片是否用完。如果沒有用完,根據其儲存的下個工作單元的資訊開始處理下一個節點List。
接下來進入處理List的work loop,List中包含更新,因此此時react會呼叫setState時傳入的updater funciton獲取最新的state值,此時應該是[1,4,9]。通常我們現在在呼叫setState傳入的是一個物件,但在使用fiber conciler時,必須傳入一個函數,函數的返回值是要更新的state。react從很早的版本就開始支援這種寫法了,不過通常沒有人用。在之後的react版本中,可能會廢棄直接傳入物件的寫法。
setState({}, callback); // stack concilersetState(() => { return {} }, callback); // fiber conciler複製程式碼
在獲取到最新的state值後,react會更新List的state和props值,然後呼叫render,然後得到一組通過更新後的list值生成的elements。react會根據生成elements的型別,來決定fiber是否可重用。對於當前情況來說,新生成的elments型別並沒有變(依然是Button和Item),所以react會直接從fiber-tree中複製這些elements對應的fiber到workInProgress 中。並給List打上標籤,因為這是一個需要更新的節點。
List節點處理完成,react仍然會檢查當前時間片是否夠用。如果夠用則處理下一個,也就是button。加入這個時候,使用者點選了放大字型的按鈕。這個放大字型的操作,純粹由js實現,跟react無關。但是操作並不能立即生效,因為react的時間片還未用完,因此接下來仍然要繼續處理button。
button沒有任何子節點,所以此時可以返回,並標誌button處理完成。如果button有改變,需要打上tag,但是當前情況沒有,只需要標記完成即可。
老規矩,處理完一個節點先看時間夠不夠用。注意這裡放大字型的操作已經在等候釋放主執行緒了。
接下來處理第一個item。通過shouldComponentUpdate勾點可以根據傳入的props判斷其是否需要改變。對於第一個Item而言,更改前後都是1,所以不會改變,shouldComponentUpdate返回false,複製div,處理完成,檢查時間,如果還有時間進入第二個Item。
第二個Item shouldComponentUpdate返回true,所以需要打上tag,標誌需要更新,複製div,呼叫render,講div中的內容從2更新為4,因為div有更新,所以標記div。當前節點處理完成。
對於上面這種情況,div已經是葉子節點,且沒有任何兄弟節點,且其值已經更新,這時候,需要將此節點改變產生的effect合併到父節點中。此時react會維護一個列表,其中記錄所有產生effect的元素。
合併後,回到父節點Item,父節點標記完成。
下一個工作單元是Item,在進入Item之前,檢查時間。但這個時候時間用完了。此時react必須交換主執行緒,並告訴主執行緒以後要為其分配時間以完成剩下的操作。
主執行緒接下來進行放大字型的操作。完成後執行react接下來的操作,跟上一個Item的處理流程幾乎一樣,處理完成後整個fiber-tree和workInProgress如下:
完成後,Item向List返回並merge effect,effect List現在如下所示:
此時List向根節點返回並merge effect,所有節點都可以標記完成了。此時react將workInProgress標記為pendingCommit。意思是可以進入commit階段了。
此時,要做的是還是檢查時間夠不夠用,如果沒有時間,會等到時間再去提交修改到DOM。進入到階段2後,reacDOM會根據階段1計算出來的effect-list來更新DOM。
更新完DOM之後,workInProgress就完全和DOM保持一致了,為了讓當前的fiber-tree和DOM保持一直,react交換了current和workinProgress兩個指標。
事實上,react大部分時間都在維持兩個樹(Double-buffering)。這可以縮減下次更新時,分配記憶體、垃圾清理的時間。commit完成後,執行componentDidMount函數。
通過將reconciliation過程,分解成小的工作單元的方式,可以讓頁面對於瀏覽器事件的響應更加及時。但是另外一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就是如果當前在處理的react渲染耗時較長,仍然會阻塞後面的react渲染。這就是為什麼fiber reconciler增加了優先順序策略。
【相關推薦:Redis視訊教學】
以上就是react中什麼是fiber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TW511.COM其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