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2 年 1 月 12 日,在 1884 年的今天,中國首位飛機設計師馮如出生。馮如是中國從事飛機研製、設計、製造和飛行的第一人,被美國報紙贊為「東方萊特」。1911 年 2 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他逝世後被立碑紀念,尊為「中國始創飛行大家」。回顧計算機歷史上的 1 月 12 日,今天還發生過哪些關鍵事件呢?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James Nicholas Gray)出生於 1944 年 1 月 12 日,他是一位美國電腦科學家,於 1998 年因「對資料庫和事務處理研究的開創性貢獻以及在系統實施方面的技術領導地位」而獲得圖靈獎。在為 Microsoft 工作期間,他協助開發了 Virtual Earth;他也是創新資料系統研究會議(CIDR)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格雷於 1995 年加入微軟,成為了該公司的技術研究員,直到 2007 年他在海上失蹤。
格雷為當今世界上幾個主要的資料庫和事務處理系統做出了貢獻。他協助開發的 IBM System R 是 SQL 關聯式資料庫的先驅,而 SQL 關聯式資料庫又成為了全世界的標準;在微軟,他曾協助開發了 TerraServer-USA 和 Skyserver 的工作。為了紀念詹姆斯·格雷,每年微軟研究院都會向在資料密集型計算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研究人員頒發 Jim Gray eScience 獎。獲獎者因其對電子科學領域的開創性、基礎性貢獻而被選中。
詹姆斯·格雷出生在舊金山,他是家中的的第二個孩子。後來,格雷舉家遷往義大利羅馬,在那裡度過了他人生的前三年;他在學會說英語之前先學會了說義大利語。後來,他們一家搬到了弗吉尼亞,在那裡住了四年左右,直到格雷的父母離婚,之後他隨母親回到了舊金山。1961 年,在被空軍學院拒絕後,格雷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成為一名大一新生。為了支付大學學費,他曾在通用動力公司當工讀生,在那裡他學會了使用早期的機電計算器。格雷當時對自己的化學成績感到沮喪,離開了伯克利六個月;隨後他離校並經歷了一段後來被他形容為「糟糕透頂」的工作經歷,最終於 1966 年返校獲得工程數學學士學位。
結婚後,格雷和妻子洛蕾塔(Loretta)搬到了妻子的家鄉新澤西;妻子找到了一份教師的工作,格雷也在貝爾實驗室找到了一份工作,參與了 Multics 專案。在貝爾實驗室,格雷每週工作三天,並在紐約大學繼續攻讀碩士;1969 年,他獲得了程式語言博士學位,然後先後進入了 IBM、Tandem Computers、DEC 和微軟。
格雷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水手,擁有一艘 40 英尺的帆船。2007 年 1 月 28 日,他在舊金山附近的法拉隆群島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單人旅行,隨即失蹤;當時天氣晴朗,沒有人收到求救訊號,也沒有從船上的自動緊急位置指示無線電信標中檢測到任何訊號。海岸警衛隊使用飛機、直升機和船隻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搜尋,一無所獲。2007 年 2 月 1 日,DigitalGlobe 衛星對該區域進行了掃描,並將數千張影象釋出到 Amazon Mechanical Turk。格雷的學生、同事和朋友以及世界各地的電腦科學家組成了一個「Jim Gray Group」來研究這些影象以尋找線索。2 月 16 日,這項搜尋被暫停,水下搜尋也於 5 月 31 日結束。2012 年 1 月 28 日,格雷因失蹤了五年被推定死亡。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1964 年 1 月 12 日,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出生。貝索斯創辦了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 Amazon(亞馬遜),1999 年當選《時代》週刊年度人物。貝索斯出生於阿爾伯克基,在休斯頓和邁阿密長大,1986 年他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擁有電氣工程和電腦科學學位。從 1986 年到 1994 年初,他在華爾街的多個相關領域工作。貝索斯於 1994 年底在從紐約市到西雅圖的越野公路旅行中創立了亞馬遜;該公司最初是一家線上書店,後來擴充套件到各種其他電子商務產品和服務,包括視訊和音訊流、雲端計算和人工智慧。
貝索斯於 1964 年 1 月 12 日出生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1986 年,他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入紐約的一家高新技術開發公司 FITEL,主要從事計算機系統開發;1988 年,他進入華爾街的 Bankers Trust Co,擔任副總裁;1990 年至 1994 年,貝索斯與他人一起組建套頭基金交易管理公司 D.E. Shaw & Co,於 1992 年成為副總裁。1995 年 7 月 16 日,貝索斯成立 Cadabra 網路書店,後將 Cadabra 更名為亞馬遜(Amazon),於 1995 年 7 月重新開張。1997 年 5 月股票上市,亞馬遜從此成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
貝索斯於 2000 年創立了航空航天製造商和亞軌道航天服務公司 Blue Origin。Blue Origin 的 New Shepard 飛行器於 2015 年進入太空,隨後成功降落在地球上。他還於 2013 年以 2.5 億美元收購了美國主要報紙《華盛頓郵報》,並通過他的風險投資公司 Bezos Expeditions 管理許多其他投資。2021 年 7 月 20 日,傑夫·貝索斯在 Blue Origin 的投資獲得了成果,他和兄弟馬克·貝索斯乘坐「New Shepard」號火箭前往距地表 100 公里高空;同行者還有最年長和最年輕的太空人:82 歲女飛行員和 18 歲荷蘭學生。
2021 年 7 月 5 日,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索斯卸任 CEO 職務,其離任後還將繼續在公司工作,並擔任董事會執行主席。2021 年 9 月,貝索斯與 Mail.ru 創始人 Yuri Milner 共同創立了 Altos Labs 。Altos Labs 是一家資金雄厚的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利用細胞重程式設計開發長壽療法,並招募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達到這一目的。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HAL 9000,出自電影《2001 太空漫遊》及同名小說,是一臺超級電腦的名稱;《2001 太空漫遊》於 1968 年 4 月 2 日在美國首映,被譽為「史詩級科幻鴻篇鉅製」,由斯坦利·庫布裡克擔任導演,亞瑟·克拉克和庫布裡克擔任編劇、馬文·明斯基擔任顧問。根據出廠設定,《2001:太空漫遊》中虛構的 HAL 9000 計算機在 1997 年的今天開始執行。根據原作,HAL(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啟發式程式化演算計算機),是第三次計算機技術突破之後的傑作,一臺擁有人類智慧的計算機。
在 12 月 16 日的專欄裡,我們便介紹過《2001 太空漫遊》的原作者,科幻小說巨匠亞瑟·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在這部 50 多年前的電影裡,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構想已經包括了語音、語音識別、面部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脣語閱讀,藝術鑑賞、解釋情感行為、自動推理、航天器駕駛和下棋……號稱有完美記錄從不犯錯的 HAL 9000 是影片里人類最高科技的結晶,是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頂端。影片中無不隱藏著導演對人工智慧的疑慮:HAL 9000 能夠表現出情感,這是因為人類的設計,但是到底 HAL 9000 是否具有情感,沒有人知道。
和 2001 年的所有技術一樣,HAL 9000 的能力也是基於受人尊敬的科學家的推測。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該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研究人員之一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是電影片場的顧問;在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許多人工智慧領域的電腦科學家都樂觀地認為,具備 HAL 能力的機器將在幾十年內出現。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人工智慧先驅 Herbert Simon 曾在 1965 年預測,「在 20 年內,機器將能夠做人能做的任何工作」。
2003年,HAL 9000 作為一個科幻小說的虛擬角色,成為了第一批被列入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機器人名人堂的機器人之一。人們如今可以在匹茲堡的卡內基科學中心看到 HAL 9000 的實體複製品。你對未來的人工智慧都有哪些遐想?你看過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2001 太空漫遊》嗎?歡迎參與本期評論,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Android Eclair 是由 Google 開發的 Android 行動作業系統的代號,是 Android 的第五個作業系統和 Android 的第二個主要版本,它於 2009 年 10 月 26 日釋出,建立在 Android 1.6「Donut」的重大變化之上;2010 年 1 月 12 日,Android 2.1.0 正式釋出,它的預設主螢幕的頂端會顯示一個 Google 搜尋欄。相機應用經過重新設計後增加了新的功能,包括閃光燈、數位變焦、場景模式、白平衡、色彩效果和微距對焦。相簿應用則包含了基本的圖片編輯工具。
Android Eclair 繼承了上一代 Donut 版本中新增的平臺,包括搜尋所有已經保持的 SMS 和 MMS 訊息的功能,改進的 Google Map 3.1.2 以及對 Email 應用程式的 Exchange 支援。作業系統還提供了改進的虛擬鍵盤,新的日曆和虛擬專用網路 API。對於網路瀏覽,Android Eclair 增加了對 HTML5 的支援。新的瀏覽器 UI 支援書籤縮圖和雙擊縮放功能。Android Eclair 首次引入了動態桌布,允許主螢幕背景顯示動畫,並首次參照了語音轉文字功能;你的手機現在使用的是動態桌布嗎?你平時在微信、QQ 上會經常使用語音轉文字功能嗎?歡迎參與本期投票,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