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2 年 1 月 10 日,在 1863 年的今天,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倫敦地鐵正式通車。倫敦地鐵起源於大都會鐵路,如今是 Circle、Hammersmith & City 和 Metropolitan 線的一部分。在 2020 年,倫敦地鐵一共承載過 2.96 億人次的乘客,使其成為世界上第 12 繁忙的地鐵系統。回顧科技歷史上的 1 月 10 日,這一天還發生過哪些關鍵事件呢?
1918 年 1 月 10 日,俄羅斯電腦科學家 Alexander L’vovich Brudno 出生,他是世界上首個發現並全面描述 Alpha-beta 剪枝演演算法的人,Alpha-beta 剪枝是一種對抗性搜尋演演算法,通常用以減少極小化極大演演算法(Minimax 演演算法)搜尋樹的節點數。該演演算法是一種對抗性搜尋演演算法,主要應用於機器遊玩的二人遊戲(如井字棋、象棋、圍棋);當演演算法評估出某策略的後續走法比之前策略的還差時,就會停止計算該策略的後續發展。該演演算法和極小化極大演演算法所得結論相同,但剪去了不影響最終決定的分枝,故得名剪枝。
1952 年,Brudno 為在蘇聯俄羅斯科學院能源研究所的剋日扎諾夫斯基實驗室建造的 M-2 計算機開發了「數學/機器介面」。他和摯友 Alexander Kronrod 在 1959 年組織了一個研討會,專門介紹系統程式設計、國際象棋程式設計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不同作品。在研討會後,Brudno 關於 Alpha-beta 剪枝演演算法的研究於 1963 年以俄語和英語出版發表;該演演算法被用於弗拉基米爾·阿拉薩羅夫(Vladimir Arlazarov)和理論與實驗物理研究所的其他人編寫的計算機象棋程式。該演演算法後來在 1974 年被世界計算機國際象棋冠軍:機器人凱撒(Kaissa)所使用。1980 年,Brudno 成為俄羅斯第一所青年程式設計師學校的創始人和科學總監。他是俄羅斯第一屆青少年程式設計奧林匹克競賽的科學總監,並出版了一本關於這些競賽問題的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高德納(Donald Knuth)出生於 1938 年 1 月 10 日,他是現代電腦科學先驅,演演算法大師,1974 年圖靈獎得主。高德納開拓了演演算法分析領域,為數個理論電腦科學的分支做出了基石性貢獻。高德納屬於全才式科學家,在多個領域均有卓越貢獻,高德納所寫的《計算機程式設計藝術》(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通常被稱為 TAOCP 系列)是電腦科學界最受高度敬重的參考書籍之一。TAOCP 系列是對經典電腦科學的權威論述,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與相對論、博弈論、量子力學等比肩。高德納也是排版軟體 TEX 和字型設計系統 Metafont 的發明人。此外,他還曾提出文學程式設計的概念,並創造了 WEB 與 CWEB 軟體,作為文學程式設計開發工具。高德納還是個音樂大師,不光自己編曲、設計樂器,還用資訊理論分析音樂的複雜度。
高德納的英文名直譯為唐納德·爾文·克努斯(Donald Ervin Knuth),「高德納」這個中文名字是 1977 年他存取中國之前所取的,命名者是儲楓;儲楓是姚期智的夫人,也是一位電腦科學家,於 2004 年至 2011 年在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擔任系主任。在高德納的代表作《計算機程式設計藝術》裡,他解釋說他取中文名字是因為他想被當時中國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程式設計師所認識。1989 年,他的中文名字登上了《電腦科學與技術雜誌》的頭版,高德納對此評價「雖然我不會說你們的語言,但這讓我感覺自己和所有中國人很親近」。
高德納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密歇根湖邊的密爾瓦基,處於學術世家,在青年時期便天賦異稟。1956 年,高德納以各科平均 97.5 分的破記錄的高分從中學畢業。由於高德納對物理和音樂都很有興趣,他曾猶豫大學要念物理還是音樂,後來他決定念物理,進入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凱斯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在此時期,他接觸到當時最先進的大型電腦 IBM 650,他讀過了電腦手冊後,認為自己可以幫 IBM 650 寫出更好的編譯程式,並大獲成功。1959 年,仍在上學的高德納成為了當時最好的工程科學期刊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Review 的編輯,並從主修物理改成主修數學。1960 年,高德納從凱斯理工學院畢業時,由於他的傑出表現,同時獲得學士與碩士學位。
高德納畢業之後留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並在數學與計算機程式設計領域獲取多項成就。1962 年 1 月,高德納收到出版商的著書邀請。過了 3 年多,高德納提交了 3000 頁的手寫稿,這就是《計算機程式設計藝術》(TAOCP)的草稿。TAOCP 計劃出版 7 卷本,前三卷分別於 1968 年、1969 年和 1973 年出版。在第 4卷創作過程中,因為不滿當時的排版軟體,高德納耗費數十年發明了排版工具 TeX。 1993 年,高德納退休,繼續修訂及創作皇皇鉅著 TAOCP 多卷本,目前 4A 卷已出版,4B 卷還在整理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琳·康維(Lynn Conway)出生於 1938 年 1 月 10 日(一說為 1 月 2 日,1 月 10 日取自其社交賬號),她於 1960 年代在 IBM 工作,並因發明了廣義動態指令處理而受到讚譽,這項發明讓超級計算機可以在一個機器週期內實現多目標,促使世界上第一臺超標量電腦問世。她還因在超大規模整合 ( VLSI ) 微晶片設計方面的 Mead-Conway VLSI 晶片設計革命而廣為人知。這場革命在 1980 年代在研究型大學和計算機行業迅速傳播,孕育了新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工業,催生了用於晶片設計和生產的現代基礎設施,並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催生了一批極具影響力的高科技初創公司。
琳·康維在紐約的白原市長大。她小時候很害羞,經歷過性別焦慮症。1955 年,康維以高分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但在 1957 年至 1958 年,她試圖變性,但由於當時的醫療環境而失敗,最終絕望地離開了。在從事了幾年電子技術工作後,康維在哥倫比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恢復了學業,並於 1962 年和 1963 年獲得了理學學士和理學碩士學位。
1963 年,康維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專業,並進入 IBM 研究中心。在 1964 年,她發明了動態指令處理,為計算機設計進行了重大創新。1967 年,康維開始接受哈利·本傑明(Harry Benjamin)的治療,成為世界上最早接受荷爾蒙治療準備變性的人之一。1968 年,IBM 發現變性的事,毅然開除了她,她也因此與當年的成果(動態指令處理)絕緣,不為世人所知。
康維完成變性手術之後改名,從頭開始事業;她重操舊業,在 1969 年至 1972 年期間繼續在 Memorex 公司作為數位系統設計師和計算機架構師工作。1973 年,康維加入知名的施樂帕洛阿託研究中心(PARC),開始研究超大規模的積體電路設計;在施樂 PARC,康維的同事評價她「希望在一個人的一生中過五次人生」,而且「很有魅力,非常有活力」。她和米德(Carver Mead)一起撰寫了《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導論》(Introduction to VLSI Systems),這本書後來變成該領域的教科書。
1980 年代早期,康維前去 DARPA 工作,在那裡她成為了美國國防部戰略計算計劃的主要架構師,參與一個研究高效能運算、自主系統技術和智慧武器技術的研究專案。1985 年,康維擔任密歇根大學教授,並於1998 年退休。1999 年,電腦歷史學家開始揭露她在 IBM 的歷史成就;康維一開始感到害怕,但後來她決定在這個有利時機現身,公開自己跨性別女人的身份。此後,她一直為變性者權利工作。直到 2020 年,IBM 才發覺當年的錯誤;IBM 組織了 1200 名員工,在研討會上回顧了琳·康維為 IBM 以及電腦科學界做出的貢獻,併為當初的決定道歉。最後,IBM 授予了康維罕見的 IBM 終身成就獎。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一家新興的網際網路公司,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傳統媒體集團,這標誌著媒體產業的權杖從傳統媒體轉到了網路產業手中,標誌著網路產業的價值在虛擬經濟之外得到了確認,標誌著兩家總市值達 3500 億的公司合二為一……而這,便是 2000 年 1 月 10 日所發生的一件網際網路大事:美國線上(AOL)併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從 1989 年到 2001 年,時代華納參與了一系列大型合併,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媒體公司;而這一系列交易,最終以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 1650 億美元的合併告終,一家結合音樂、新聞、電影、電視、電話、書籍出版以及國際網路的超級公司,就此誕生。
這場合並行生在所謂的「網際網路泡沫」的頂峰,千禧年的網際網路業務迅速崛起,令人遐想無限的未來;合併之後,時代華納的書籍、雜誌、電視和電影製作能力與美國線上的 3000 萬網際網路使用者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媒體帝國。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於 2000 年 12 月批准並於 2001 年 1 月正式完成的合併條款,美國線上股東擁有新公司 55% 的股份,而時代華納股東擁有 45% 的股份。美國線上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成為新公司的董事長,而時代華納董事長兼執行長傑拉爾德·萊文(Gerald Levin)被任命為執行長。新公司則被冠名為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公司(AOL Time Warner)。
圍繞這筆世紀交易的樂觀情緒很短暫。2000 年 5 月,網際網路泡沫開始破滅,線上廣告開始放緩,使得美國線上難以滿足交易所依據的財務預測;世界開始迅速轉向高速網際網路接入,使美國線上引以為傲、無處不在的撥號服務處於危險之中。與此同時,公司內部開始了鬥爭;合併導致了雙方公司的文化碰撞,而時代華納的員工自詡精英,認為自己更應該留在核心層工作。更糟糕的是,時任《華盛頓郵報》記者的亞歷克·克萊因在當時接到了一個匿名電話,電話內容是一位在美國線上被停職的中層主管揭露了美國線上不正當地誇大其廣告收入;克萊因隨即揭發了這場醜聞,引發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的調查。最終,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支付了鉅額罰款,並被迫收拾美國線上的爛攤子。
當 2001 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執行長傑拉爾德·萊文當年在合併時為員工們畫的餅全未實現,美國線上-時代華納的虧損也達到了創紀錄的比例。最終,萊文被股東廣泛指責,不堪重壓,於 2001 年 12 月辭職。2002 年,隨著投資者大量撤出許多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股票,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公佈的季度虧損為 540 億美元,成為美國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虧損。時代華納於 2009 年從美國線上分拆出來,這場泡沫也戛然而止,這筆交易從此被商學院教授們稱為「歷史上最糟糕的交易」。 2018 年,美國電信運營商 AT&T 收購了時代華納。
融合舊媒體和新媒體文化是一道難題,而合併大型企業更是一道永恆的難題;和美國線上和時代華納這樣的大公司合併,不僅僅是企業文化的衝突和新舊員工之間的代溝,兩家公司終將在爭奪主動權的戰爭中走向滅亡。像美國線上和雅虎這樣看似不可戰勝的網路巨頭,仍舊還是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衰落,而「時代」還是「時代」,「華納」還是「華納」,當年的電視傳媒巨頭時代華納就像一切從未發生過,依舊矗立在那;網際網路的興衰猶如泡沫,縱使萬般美好,終將悄然逝去。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