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 月 9 日:iPhone 15 週年;iTunes 問世;鐳射印表機的發明者出生

2022-01-09 10:00:01

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2 年 1 月 9 日,在 1978 年的這段時間,我國恢復了研究生制度,這一年,共錄取了 10500 多名研究生。研究生教育的中斷和復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前段時間正是 2021 年的考研潮,考生們都今年上岸了嗎?回顧計算機歷史,1 月 9 日這一天也發生了許多關鍵事件,iPhone 的誕生便是在這一天。

1938 年 1 月 9 日:鐳射印表機的發明者 Gary Starkweather 出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維基百科

Gary Keith Starkweather 出生於 1938 年 1 月 9 日,他是一位美國工程師和發明家,最著名的成就是發明了鐳射印表機和色彩管理方案;Starkweather 於 1960 年獲得密歇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66 年獲得羅切斯特大學光學碩士學位。1969 年,Starkweather 在施樂韋伯斯特研究中心發明了鐳射印表機。1971 年,他在施樂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合作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全功能鐳射列印系統。

在 1990 年代,Starkweather 為蘋果電腦發明了色彩管理技術,並領導了 Colorsync 1.0 的開發。1991 年,他被授予大衛理查森獎章。Starkweather 於 1997 年加入微軟研究院,從事影象技術工作;Starkweather 還對數位啞光膠片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是星球大戰電影特效團隊的顧問。1994 年,他因在彩色膠片掃描領域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了奧斯卡獎。Starkweather 於 2019 年 12 月 26 日去世,享年 81 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2001 年 1 月 9 日:蘋果在 Mac 上釋出了 iTunes

iTunes 是蘋果公司開發的媒體播放器,媒體庫,網際網路廣播,行動裝置管理應用程式,它可以在執行 MacOS 和 Windows 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上用於購買、播放、下載和組織數位多媒體,或者用於從 CD 光碟中擷取歌曲,以及使用智慧播放列表演奏音樂。iTunes 最初是由蘋果公司前 CEO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 2001 年 1 月 9 日宣佈的,早期的開發和宣傳重點聚焦在音樂上,其賣點是提供一個組織、收藏和儲存使用者音樂收藏的圖書館。

在 2005 年,蘋果擴充套件了 iTunes 的核心功能,支援從 iOS App Store 購買的數位影片、播客、電子書和移動應用程式;在 2011 年 iOS 5 釋出之前,所有的 iPhone、iPod touch 和 iPad 都需要 iTunes 來啟用和更新移動應用程式。如今的 iOS 裝置對 iTunes 的依賴程度較低,但iTunes 仍然可以用來備份移動裝置的內容,以及與個人電腦共用檔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1998 年,一個專門開發 Mac 軟體的公司 Casady & Greene,釋出了一個商業 MP3 軟體:SoundJam MP,一經發行便火爆全球;2000 年,蘋果電腦公司見勢買下了 SoundJam 的版權,並且僱傭了開發原始軟體的三位程式設計師:比爾·金凱德、傑夫·羅賓和戴夫·海勒(Dave Heller)。蘋果為 SoundJam 更換了新的使用者介面,增加燒錄 CD 的功能,並且移除面板支援,改名為 iTunes。

iTunes 起初只能在 Mac OS 9 作業系統上執行,釋出九個月後,第二版開始支援 Mac OS X 系統,第三版停止支援 Mac OS 9。2003 年 10 月,iTunes 4.1 版本釋出,增加了對 Windows 2000 和 XP 的支援。2007 年,微軟釋出最新的作業系統 Windows Vista,與 iTunes 有數個已知的相容性問題,蘋果已發行新版本以修正問題。

雖然 iTunes 在早期很受歡迎,但它很快就因使用者體驗過於臃腫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變得不再像單純的音樂軟體。2019 年 6 月 3 日,蘋果公司宣佈,MacOS Catalina 中的 iTunes 將被單獨的應用程式取代,即音樂、播客和電視,而新的應用程式 Finder 將接管 iTunes 的裝置管理功能,從此 iTunes 徹底成為了一個多媒體軟體;不過,此更改並沒有影響 Windows 或舊的 MacOS 版本。在今天這個時代,串流媒體行業已經幾乎淘汰了 iTunes 的「購買即擁有」模式,大部分人都是線上聽音樂,或購買數位專輯。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2006 年 1 月 9 日:雅虎收購 Webjay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Webjay 是 2004 年初由 Lucas Gonze 建立的一家網頁音樂播放列表服務商。其線上音樂播放列表由 Vorbis、MP3、WMA、RealAudio 或網路上其他音訊檔的連結組成;Webjay 使用者可以通過從現有播放列表中複製,或通過從外部網頁或播放列表中抓取音訊檔連結來建立新的播放列表。2006 年 1 月 9 日,雅虎公司宣佈收購 Webjay,正式進軍線上音樂這一領域。

Webjay 的播放列表中包括網際網路上其他音樂檔案的連結。雖然這些音樂檔案在其他網站的伺服器上,但是Webjay如果在接到其他網站要求之後立刻刪除連結,所以避免了一些版權糾紛。Webjay的使用者可以利用現有的播放列表構建新的列表。後來,Webjay還發明瞭XSPF格式的播放列表檔案。但是,Webjay 被收購後恰好遇到了雅虎的困難時期,在雅虎拋棄了包括「雅虎照片」和網路拍賣在內的一系列服務之後,2007 年 6 月下旬,雅虎關閉了 Webjay 網站,停止了業務的擴張。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07 年 1 月 9 日:喬布斯推出了第一代 iPhone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2004 年,蘋果公司參考 iMac 的命名方式,將旗下智慧手機產品命名為「iPhone」。執行長史蒂夫·喬布斯召集 1000 多名內部員工組成 iPhone 研發團隊,該專案被命名為「紫色專案」(Project Purple);而在這上千個人中,喬布斯挑了三人高度參與專案,他們便是硬體工程師託尼·法德爾(Tony Fadell)、軟體工程師斯科特·福斯托爾(Scott Forstall)和設計工程師喬納森·艾夫(Jonathan Ive)。

隨後,在法德爾和福斯特爾領導的兩個工程師團隊的較量中,喬布斯決定通過調查當時市場上觸控螢幕裝置和平板電腦的使用情況來設計原型機;最終,喬布斯從 iPod 的成功中發現了玄機,毅然放棄了再給蘋果使用者設計一款平板電腦或者 PDA 的想法,而是展示了一款幾乎全螢幕幕可觸控的裝置——iPhone;這款裝置與蘋果之前的觸控式螢幕行動式裝置 Newton MessagePad 有相似之處,而它的外形設計要歸功於蘋果公司的首席設計官,也就是喬納森·艾夫。

鋰離子電池、高效節能但功能強大的 Cpu、蜂窩網路、最先進的網路瀏覽器……這一切大大幫助了早期的開發團隊,成就了 iPhone;2005 年,蘋果公司與玻璃製造商康寧公司接洽,研究一種輕薄、柔韌、透明的材料的可行性,這種材料可以避免金屬按鍵劃傷手機螢幕的問題。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喬布斯就開始思考怎麼發行這款完美的產品;為了繞過運營商,喬布斯首先接洽了摩托羅拉。2005 年 9 月 7 日,蘋果和摩托羅拉便合作過,兩家公司一起開發了摩托羅拉 ROKR E1,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 iTunes 的手機。

然而,喬布斯對 ROKR 很不滿意,因為 ROKR E1 的韌體將儲存空間限制為 100 首 iTunes 歌曲,以避免與蘋果的 iPod nano 競爭。iTunes 音樂商店的購買也不能直接無線下載到 ROKR E1,必須通過 PC 同步完成,於是蘋果才決定開發自己的手機,將 iPod 的音樂功能整合到智慧手機中。2006 年 9 月,蘋果公司停止了對 ROKR 的支援,然後回去找了美國的電信運營商,AT&T。

當時,蘋果與美國電信運營商 AT&T 公司祕密合作,AT&T 公司給予蘋果公司鉅額投資以及高度的研發自由度,在 30 個月內允許蘋果動用約 1.5 億美元的資金。作為交換條件,蘋果公司保證在 4 年期限內,美國出售的 iPhone 手機將交由 AT&T 公司獨家發售;消費者在不解鎖裝置的情況下無法更換其他任何運營商,這場合作也一直持續到了 2011 年。

終於到了 2007 年,當時諾基亞手機的銷量還是世界第一,智慧手機市場的霸主則是黑莓,兩者都是「鍵盤式手機」的專家。iPhone 一上市,就以簡潔的設計、真正「智慧」的虛擬按鍵引發了全球範圍的狂熱追捧。多年來,iPhone 系列的顛覆性創新也成為蘋果公司利潤保持高增長的核心動力。2007 年 1 月 9 日,史蒂夫·喬布斯在 Macworld 2007 上向公眾正式介紹了 iPhone。

iPhone 上市後引發熱潮,美國時代週刊將 iPhone 稱為「2007 年的年度發明」,一些媒體甚至稱其為「耶穌的手提電話」,它所採用的多點觸控技術以及其友好的使用介面使得該系列產品大獲成功,同時也對其他智慧手機的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截止到 2020 年,iPhone 的銷量超過了 18 億,它的成功使得蘋果公司如今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之一。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