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 月 27 日:「3Q 大戰」正式打響;第一個被通緝的電腦駭客;知名「美女病毒」作者被定罪

2021-09-27 13:00:01

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1 年 9 月 27 日,對於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而言,今天發生了相當重要的事件——騰訊和 360 的壟斷戰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把使用者的電腦視為平臺,讓使用者們每天用來防毒的軟體和每天用來交流的軟體產生衝突。歷史上的 9 月 27 日還發生了哪些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事件?讓我們步入時光隧道,一探究竟。

1930 年 9 月 27 日:「硬碟之父」 Alan Shugart 出生

1987 年 12 月 18 日,拉里釋出了 Perl。Perl 是一種功能豐富的計算機程式語言,執行在超過100種計算機平臺上,適用廣泛,從最初是為文書處理而開發的,如今,Perl 被用於各種任務,包括系統管理,Web 開發,網路程式設計,GUI 開發等。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維基百科

可以說,舒加特的一生就是磁碟業的一生,兩者密不可分。舒加特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長大,1951 年畢業於美國雷德蘭茲大學工程物理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後,舒加特加入 IBM,擔任現場工程師。他負責IBM的開發專案,包括首臺硬碟機的開發;1967 年,IBM公司又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碟,直徑為32英寸,後來又縮為16英寸,研製者就是舒加特。

離開了 IBM 之後,舒加特開始了他坎坷的創業生涯。1973 年,阿蘭·舒加特創辦舒加特聯合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專門的軟碟製造公司,1974 年被公司董事會解僱,公司的名字依舊還叫舒加特。1979 年,舒加特與人合辦希捷技術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專門的磁碟驅動器製造公司,1998 年被公司董事會解僱;其後,希捷技術公司就被真相軟體公司(Veritas Software)併購了。1998 年,舒加特第三次創業,創辦艾倫·舒加特國際公司,這是一家主要從事風險資本和公共關係服務的公司。

硬碟作為計算機中最重要的元件,它的名氣與它的身價相比,卻實在是微不足道,遠遠沒有微處理器晶片、作業系統等來得風光。過去,人們一直為硬碟容量太小而發愁。有限的硬碟空間使許多應用都捉襟見肘;個人電腦自從誕生以來,技術突飛猛進,但還是遠遠無法滿足使用者飢餓般的需求,這也成為了市場增長和產業發展最強大的驅動力。但是,到了 90 年代末期,形勢開始逆轉,使用者似乎第一次有了「吃飽」了的感覺。

1994 年,阿蘭·舒加特預言:「將來如果臺式電腦使用者要求配備 100GB 的硬碟,也是理所當然的」。他講這番話的時候,面向個人電腦的硬碟容量才剛剛超過1GB。2001 年 6 月,美國邁拓(Maxtor)公司推出了容量為 100GB 的 3.5 英寸硬碟。這是第一款容量超過 100GB、面向個人電腦的硬碟。

如今是資料庫時代,資料庫對於容量的需求永無止境,而民用硬碟卻並非這樣。二十年前的 100G 硬碟已經足夠很多人的短期使用,而一個 1TB 的硬碟更是夠使用數年。硬碟的大容量化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阿蘭·舒加特生前從不會贊同悲觀論者對硬碟業宣判的「死刑」,就像他決不會承認自己的職業生涯已經結束。你對這幾十年的硬碟發展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54 年 9 月 27 日:Perl 語言創始人 Larry Wall 誕生

今天出生的兩個偉人:阿蘭·舒加特(Alan Shugart)和拉里·沃爾(Larry Wall)還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他們都出生於洛杉磯。拉里·沃爾(Larry Wall)於 1954 年 9 月 27 日出生在美國洛杉磯,他畢業於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程式設計師、系統管理者、語言學家和作家,他最為人知的地方,是他設計的程式語言 Perl。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維基百科

拉里是 Perl 語言的創造者,他在學生時代先後學習了化學、音樂、醫學和自然語言學,但作為一個程式設計師,他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電腦科學教育。學士畢業前,拉里在大學裡的電腦中心工作了幾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院裡,他和他的妻子學習語言學,為了找一個沒有文字的語言,並給它創造一套書寫系統;他們會使用這個新的書寫系統將不同的文章翻譯為這種語言,包括聖經。

1987 年 12 月 18 日,拉里釋出了 Perl。Perl 是一種功能豐富的計算機程式語言,執行在超過100種計算機平臺上,適用廣泛,從最初是為文書處理而開發的,如今,Perl 被用於各種任務,包括系統管理,Web 開發,網路程式設計,GUI 開發等。

對語言學的研究幫助了拉里在 Perl 的設計。Perl 的誕生源自拉里·沃爾自己定義的「程式設計師三大美德」:他懶惰,急躁和狂妄。懶惰指的是程式設計師無法忍受大量的工作,所以要開發程式簡化一切;急躁指的是原本的工具效率太慢,令人等不耐煩;狂妄指的是程式設計師總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事實上,這三大美德的內涵正是勤奮,耐心和謙卑。拉里自己遇到了這三個問題,並在這種心態中創造了 Perl 語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83 年 9 月 27 日:理查德·斯托曼發起了 GNU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1983 年 9 月 27 日,理查德·斯托曼發起了 GNU。 GNU 是一個自由開源軟體專案,目標是建立一套完全自由的類 Unix 作業系統。GNU 由一系列應用程式、系統庫、開發工具,以及用於資源分配和硬體管理的核心構成。

GNU 發音為 /ɡnuː/,是 GNU’s Not Unix! 的首字母遞迴縮寫,中文翻譯為「革奴計劃」。GNU 自己的核心 Hurd/GNU Mach 開發緩慢,後恰逢 1991 年 Linux 核心釋出,於是 GNU 專案的部分元件執行到了 Linux 核心之上,併成為 Linux 系統中重要的基礎元件。

GNU 在開源軟體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九十年代初,GNU 已經有足夠的軟體來建立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但是,原本計劃的 GNU 核心卻沒能吸引足夠的人員來開發,因此GNU系統一直未完成。1991 年,還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主修計算機專業的林納斯·託瓦茲(Linus Torvalds)發明了 Linux,而 GNU 便是在 1992 年 12 月和 Linux 核心整合起來的,這便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而Linux 作業系統包涵了 Linux 核心與其他自由軟體專案中的 GNU 元件和軟體,一般被稱為 GNU/Linux。

如今,全世界仍然有數以千計的程式設計師活躍於 Linux 社群,持續以開源軟體的形式維護著 GNU/Linux 的發展。很多公司也會花錢僱傭工程師來幫助維護 Linux 核心和其輔助軟體,儘管 GNU/Linux 是開源軟體,公司仍然可從中獲利;像戴爾公司、IBM、惠普就會在他們自己的伺服器上售賣 Linux。 許多 UNIX 系統上也安裝了 GNU 軟體,因為 GNU 軟體的品質比之前 UNIX 的軟體還要好。GNU 工具還被廣泛地移植到 Windows 和 Mac OS 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96 年 9 月 27 日:駭客 Kevin Mitnick 被起訴

你對於駭客都有什麼看法?是認為駭客與電影裡一樣酷,還是認為駭客也只不過是和自己一樣的程式設計師?凱文·米特尼克(Kevin David Mitnick)現在是一位網路安全諮詢師,1963 年 8 月 6 日出生於美國洛杉磯,他是第一個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通緝的駭客,也有人稱他為世界的「頭號電腦駭客」,其傳奇的駭客經歷足以令全世界為之震驚。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維基百科

巡遊五角大樓,登入克里姆林宮,進出全球所有計算機系統,摧垮全球金融秩序和重建新的世界格局,誰也阻擋不了我們的進攻,我們才是世界的主宰。——凱文·米特尼克

凱文·米特尼克的技術也許並不是駭客中最好的,甚至相當多的駭客們都反感他,認為他是隻會用攻擊、不懂技術的攻擊狂,但是其駭客經歷的傳奇性足以讓全世界為之震驚,也使得所有網路安全人員丟盡面子。

米特尼克是第一個在美國聯邦調查局「懸賞捉拿」海報上露面的駭客。米特尼克從小父母離異,孤獨的他開始對計算機感興趣。15 歲的米特尼克闖入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的計算機主機內,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國指向前蘇聯及其盟國的所有核彈頭的資料資料,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溜了出來。

這件事對美國軍方來說已成為一大丑聞,五角大樓對此一直保持沉默。事後,美國著名的軍事情報專家克賴頓曾說:「如果當時米特尼克將這些情報賣給克格勃,那麼他至少可以得到 50 萬美元的酬金。而美國則需花費數十億美元來重新部署。」

1996 年 9 月 27 日,米特尼克終於被送上了法庭。審判一直進行到1999 年 3 月 16 日,米特尼克承認其中 5 項罪名和兩項附加罪,總共被判刑 68 個月,外加 3 年監視居住。聯邦調查局還指控他造成了幾億美元的損失,控方要求的賠償額是150 萬美元。據米特尼克的侵入行為導致他們蒙受大約 2 億 9000 萬美元的損失。這些受害者包括高科技大公司如 Sun 系統公司、Novell 電腦公司、NEC 美國公司以及諾基亞行動電話等。

2000 年 1 月 21 日,美國法庭宣佈他假釋出獄。理所當然的,這位傳奇駭客被禁止使用電子裝置,包括任何手機和電腦。但在 2002 年,米特尼克收到了來自聯邦通訊管理局(FCC)的的聖誕禮物:從 13 歲起,無線電就是米特尼克的愛好之一,因此 FCC 決定恢復米特尼克的業餘無線電執照。

米特尼克認為,正是這一愛好引發了他對計算機駭客這個行當的興趣,不過,這份執照恢復得也並不輕鬆,他必須交付高達 1.6 萬美元的罰款——但他依舊為執照恢復感到高興。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2001 年 9 月 27 日:Jan de Wit 因安娜庫爾尼科娃病毒被定罪

安娜庫爾尼科娃病毒是世界聞名的病毒,它之所以聞名,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傳播範圍廣,而且利用了人性的弱點。該病毒為一蠕蟲病毒,收件人一旦開啟並執行電子郵件中一個名為「AnnaKournikova.jpg.vbs」的附件,電腦就會中毒,並自動複製,將此附件檔案傳送到電子信箱通訊錄上的所有收件人,進而癱瘓電子郵件伺服器。

庫爾尼科娃是俄羅斯網壇名將,可以說製造者利用了「網壇美女」庫爾尼科娃的魅力才能成就這個病毒的影響力。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時許多受害者第一反應並不是因為感染病毒而生氣,而是沒看到安娜庫爾尼科娃的照片。幸好製造者 Jan de Wit 也只是一位十幾歲的喜歡惡搞的年輕人,最後投案自首,才沒釀成大禍。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2001 年,來自荷蘭的 Jan de Wit 開始在網路上傳播安娜庫爾尼科娃病毒。令人大吃一驚的是,Jan de Wit 並非我們想象的那種「計算機神童」,他對於程式的編寫知之甚少,僅僅是在 Github上下載了一種業已編寫完成的病毒程式,按照指導修改了一小部分,就完成了安娜庫爾尼科娃病毒。而每一位不管是為了取樂還是為了發洩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只要他想要創造一種病毒,那麼不管他是否瞭解程式設計,都能輕鬆地達到目的。製造混亂的成本如此之低,在二十年前,那個網際網路法還沒有健全的時代,令人不寒而慄。

安娜庫爾尼科娃病毒最開始只是讓一些好色之徒中招,但因為蠕蟲病毒的特性,很快也感染了這些人的企業郵箱,最終有 55 家企業受到了該病毒的影響。2001 年 9 月 27 日,Jan de Wit 投案自首,因安娜庫爾尼科娃病毒被定罪;法官給這個搗蛋的年輕人判了 150 小時的社群服務,讓他明白了好奇或者衝動的代價,也同時讓這個年輕人多做點勞動,有點事幹。

這些年來,即使手法已經有所不同,但社交工程攻擊的基本原理還是離不開人性的弱點,這些弱點在過去十年並無太大改變,未來也不太可能有所差別。2021 年的今天,還有不少人在搜尋庫爾尼科娃的照片,這就是為何各種網路陷阱到現在都還歷久不衰的原因。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2010 年 9 月 27 日:「3Q 大戰」正式打響

奇虎 360 與騰訊間的糾葛由來已久,被業界形象地稱為「3Q 大戰」。這源於 2010 年雙方「明星產品」之間的「互掐」。2010 年 9 月 27 日,360 釋出了其新開發的「隱私保護器」,專門蒐集 QQ 軟體是否侵犯使用者隱私。隨後,QQ 立即指出 360 瀏覽器涉嫌借黃色網站推廣。2010 年 11 月 3 日,騰訊宣佈在裝有 360 軟體的電腦上停止執行 QQ 軟體,使用者必須解除安裝 360 軟體才可登入 QQ,強迫使用者「二選一」。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從 2010 年到 2014 年,兩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網際網路之戰,並走上了訴訟之路。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你現在還記得「QQ 醫生」的圖示嗎?QQ 醫生是騰訊 2010 年推出的查殺盜號木馬的小工具,介面及功能酷似 360,同時宣佈贈送諾頓防病毒軟體半年試用。QQ 醫生是後續一切紛爭的起源,它的誕生讓我們今天可以確認這場戰爭的挑起者正是騰訊。如果你不認識 QQ 醫生,那你肯定認識它如今的名字:騰訊電腦管家。

到了 2010 年中秋,也是戰爭前夕。「QQ 軟體管理」和「QQ 醫生」自動升級為「QQ 電腦管家」,涵蓋了雲查殺木馬、系統漏洞修補、安全防護,系統維護和軟體管理等功能,而這也是 360 安全衛士的主流功能。在當時,QQ 電腦管家會直接被強制安裝在 QQ 的使用者電腦中,這下週鴻禕徹底忍無可忍,釋出直接針對 QQ 的「隱私保護器」工具,引起了網友的一度恐慌。

「裝 360 就別想用 QQ」,是對於這場戰爭最好的概括。雙方第一次上法庭是在 2010 年 10 月 14 日,由騰訊主動起訴 360。2011 年 4 月,法庭一審認為 360 的行為損害了騰訊的競爭優勢、構成不正當競爭,判奇虎陪 40 萬元。這不是雙方唯一一次上法庭,後續騰訊乘勝追擊,起訴奇虎 360 進行了不正當競爭;然後奇虎也並沒有乾坐著,起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2014 年 10 月 16 日上午,持續四年之久的「3Q 大戰」終於落下帷幕。最高人民法院對奇虎 360 訴騰訊公司壟斷案進行終審宣判,認定騰訊旗下的 QQ 並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駁回奇虎 360 的上訴。這為我國網際網路領域的壟斷案樹立了司法標杆,被稱為「網際網路反不正當競爭第一案」,從此再發生類似案件都可以將本案作為經典,但事實上,這起案件的影響力幾乎可以對標蘋果大戰諾基亞,在國際上也是極其罕見的。七年過去了,你認為「3Q 大戰」的真正贏家是誰?歡迎參與本期評論和投票,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