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 月 26 日:矽電晶體先驅出生;駭客盜取雅虎使用者資訊;「生物圈 2 號」實驗室

2021-09-26 11:00:02

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1 年 9 月 26 日,時光荏苒,終於迎來了今年九月份的最後一個週日。歷史上的 9 月 26 日發生了許多計算機事件,它們改變了科技程序,也影響著我們如今的生活。

1849 年 9 月 26 日:「生理學之父」巴甫洛夫誕生

這幾年是人工智慧的熱潮,回溯強化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歷史,會發現它們都來自於神經科學。強化學習可以追溯自巴甫洛夫的行為神經學,而深度學習來自於哈佛大學 David Hubel 和 Torsten Wiesel 在研究視覺中樞的生理學中所做的工作。他們記錄了貓和猴子的視覺神經結構,並提出了一種視覺中樞的神經架構,在深度學習神經網路中得到了應用。那麼,強化學習的「祖師爺」巴甫洛夫究竟何許人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維基百科

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出生於 1849 年 9 月 26 日,他是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階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階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 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統生理學方面取得的開拓性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是俄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1936 年 2 月 27 日,巴甫洛夫逝世。

巴甫洛夫在生理學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集中於三大領域,即血液迴圈生理學、消化生理學和高階神經活動生理學。巴甫洛夫從事科學研究60餘年,全部時間都是在生理實驗室度過的,即使在「十月革命」成功初期,無電、無水,實驗的狗全部餓死,他也沒停止過研究。直到逝世前,他還在草擬一份日後的工作計劃。這位可敬的老人,為科學、為人民真正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的一分鐘。

提到巴甫洛夫,便不得不提他的著名實驗:巴甫洛夫的狗。在實驗中,實驗者每次都對著狗搖鈴鐺,並給它一點食物。久而久之,鈴鐺和食物的組合就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狗的行動,此後每次對著狗搖鈴鐺,狗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口水,並期待實驗者能給它食物,通過這樣的方法,實驗者就讓狗學會了鈴鐺和食物之間的關係。以狗為模式動物發現並建立的條件反射理論是生物系統學習理論的重要基礎之一。

經典條件反射不僅在生物大腦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人工智慧學習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具備生物可行性的機制與基礎,那便是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強化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其核心思想是實驗者構建一個完整的實驗環境,在該環境中通過給予被實驗者一定的觀測值和回報等方法來強化或鼓勵被實驗者的一些行動,從而以更高的可能性產生實驗者所期望的結果或目標。

巴甫洛夫一生研究自然科學,特別是生理學;他結束了前人從未進行過的生理過程系統實驗研究的歷史,開啟了生理過程實驗研究的新時代。巴甫洛夫的科學研究成果一直造福於人類,他獻身科學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1924 年 9 月 26 日:「矽谷八叛逆」、矽電晶體先驅 Jean Hoerni 出生

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小型的電子裝置或元件,採用一定的工藝,將電路中所需要的電晶體、電阻、電容、電感等元器件和線路連線在一起,製成小片或若干小片的半導體晶體、晶片或媒介基板,然後封裝在外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結構。它在電路中用字母「 IC 」表示。

在歷史上的今天出生的,便是對積體電路做出重要貢獻的偉人,「矽谷八叛逆」之一的 Jean Hoerni。當年,電晶體之父 William Shockley 在帕洛阿託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半導體實驗室,吸引了八位半導體天才並因經營不善把他們氣走,在他們走前給他們取了「八叛逆」的名號。「八叛逆」出走後,一起組建了快捷半導體公司,然後在先後退出成立了 Intel、AMD,成為了資訊時代的奠基者和矽谷王國的締造者。

下圖便是「八叛逆」最知名的一張照片,本文的主角 Jean Hoerni 坐在最左側。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1924 年 9 月 26 日,Jean Hoerni 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他學生時代分別在劍橋大學和日內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 1952 年移居美國,到在加州理工大學工作。才華橫溢的 Hoerni 很快受到了「電晶體之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賞識,幾年後加入肖克利半導體公司;然而,肖克利雖然是一名偉大的工程師,卻不是一名合格的上司,1957 年 9 月,包括 Jean Hoerni 在內的八個骨幹工程師由於受不了肖克利的大家長作風,一起從肖克利半導體公司辭職。

肖克利在震驚之餘極其憤怒,稱他們為「八個叛徒」(Traitorous Eight),認為他們離經叛道、欺師滅祖。這八位叛徒如今被科技界稱為「八叛逆」,在後來對矽谷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八叛逆」一起組建了仙童公司(Fairchild) ,諾伊斯等人發明的積體電路把仙童公司帶入了它的黃金時代,同時,全球開始進入了積體電路時代。

1959 年,Jean Hoerni 發明了針對平面工藝的一種叫做光學蝕刻的處理方法,這種方法有些類似於利用底片沖洗照片的過程,是在電晶體上放置一層二氧化矽的技術。Jean Hoerni 創造了現代積體電路,解決了平面電晶體的可靠性問題,使半導體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堪稱為「20 世紀意義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奠定了矽作為電子產業中關鍵材料的地位。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隨著快捷半導體公司的迅速發展,業績節節攀升,但公司潛在的危機也開始顯露出來。「八叛逆」當時為了迅速起勢反抗肖克利,在簽訂投資協定之初和費爾柴爾德約定,費爾柴爾德擁有對快捷半導體的決策權,並有權在八年內以 300 萬美金收回所有股份。

1960 年,「八叛逆」的股權被盡數收回,並且仙童公司已開始不再符合八人最初的價值理念。因此 Jean Hoerni 準備再「叛逆」一次,當機立斷,帶著羅伯茨(C. Sheldon Roberts)和拉斯特(Jay Last)在 1961 年離開仙童,三人共同創辦了 Amelco 公司,也就是後來的工業巨頭 Teledyne。

在 Hoerni 帶頭出走之後,剩下的「八叛逆」也先後離開,並創造了大名鼎鼎的英特爾(Intel)公司;而失去了他們的快捷半導體,幾乎是一夜之間分崩離析。由「叛逆」而生的仙童,也因員工的「叛逆」精神讓矽谷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半導體公司和衍生出其他的行業公司,當年的喬布斯便仰慕著這八位奇才,曾多次去拜訪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一切正如喬布斯所言,「它就像成熟的蒲公英,風一吹,創業精神的種子就會四處飄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1991 年 9 月 26 日:美國啟用「生物圈 2 號」實驗室

1991 年 9 月 26 日,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沙漠中的「生物圈 2 號」(Biosphere 2)實驗室開始啟用,4 名男科學家和 4 名女科學家將在這個密封世界中生活兩年,過一種近乎與世隔絕的自給自足的生活。這項試驗的目的是通過研究植物、動物、昆蟲、空氣、土壤、人類和一個大型空氣調節系統在這座溫室中的相互作用及影響,更好地瞭解地球生物圈的運作規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許多先行者討論了在空間站、月球和火星上建造人工生物圈的可行性,其中有相當多的解決方案,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都遠遠無法實現。在 1991 年誕生的「生物圈 2 號」規劃了兩次長期科研任務:讓 8 個人在只有陽光輸入的狀態下生活 2 年。第一次任務從 1991 年 9 月 26 日至 1993 年 9 月 26 日,第二次任務從 1994 年 3 月 6 日開始,在 1994 年 9 月 6 日由於資金問題而提前結束。

在第一次任務中,八位組員靠農業系統生產了 83% 的飲食,但不久後農田開始鬧害蟲,絕大部分作物被毀,實驗人員被迫吃了很久的紅薯;在第二次任務中,八位實驗者終於達成了食物生產自給自足的目標。但是,1994 年 4 月 5 日,兩名前專案成員從外部破壞「生物圈 2 號」,將一扇雙門氣閘和三個單門緊急出口開啟了約十五分鐘、損傷了 5 塊玻璃。「生物圈 2 號」在一小時內重新密封,但已經有約 10% 的空氣與外界發生交換。

事實上,全世界的歷史中不乏相對成功的生態圈實驗,諸如蘇聯的 BIOS-3,美國的 CELSS,日本的 CEEF,我國的「綠航星際」與「月宮一號」都達成了各自的階段性目標;「生物圈 2 號」的失敗可能在於人類對生態系統內部詳細相互作用機制瞭解的不完善,人類連自己身上的奧祕都沒有摸索完,又怎能徹悟大自然的奧祕呢?

你如何看待在外太空生活?你認為人類有機會在地球外的地方生活嗎?歡迎參與本期投票和評論,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6 年 9 月 26 日:雅虎證實 2014 年約有 5 億使用者的賬戶資訊在一次網路攻擊中被盜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2016 年 9 月 22 日,全球網際網路巨頭雅虎宣佈自己曾在 2014 年被駭客攻擊,一時人心惶惶;到了 2016 年 9 月 26 日,雅虎正式證實了這一訊息,至少 5 億使用者賬戶資訊在 2014 年遭人竊取,內容涉及使用者姓名、電子郵箱、電話號碼、出生日期和部分登入密碼。

2016 年 12 月 14 日,雅虎再次釋出宣告,宣佈在 2013 年 8 月,未經授權的第三方盜取了超過 10 億使用者的賬戶資訊。2013 年和 2014 年這兩起駭客襲擊事件有著相似之處,即駭客攻破了雅虎使用者賬戶保密演演算法,竊得使用者密碼。2017 年 3 月,美國檢方以參與雅虎使用者受到影響的網路攻擊活動為由,對俄羅斯情報官員提起刑事訴訟。

雅虎資訊洩露事件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單一網站資料洩露事件,這起事件被認為是自稱「和平」(Peace)的駭客組織所為。在同年早些時候,8 月份,一名叫「和平」的網路駭客在網上試圖出售 2 億個雅虎賬戶的資訊,雅虎隨後承認,那次網路攻擊的規模遠比起初預想得更大。同年更早的時候,2016 年 5 月 19 日,美國職業社群網站 LinkedIn 宣佈,有一名叫「和平」的駭客組織在黑市上以 5 位元幣(當時為 2200 美元)的售價公開銷售 1.67 億個領英使用者登入資訊。

一起發生在 2014 年的危機,到了 2016 年才被發現,這背後意味著什麼?巨量資料時代,資料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但也伴隨了嚴峻的安全風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隱私資訊和個人資料,面對任何平臺都應懷著一個謹慎的心。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