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 月 24 日:人類用上了網路服務;霍尼韋爾抵禦 IBM;「熊貓燒香」病毒作者被判刑

2021-09-24 11:00:02

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1 年 9 月 24 日,在 2000 年的今天,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北京開幕,這是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創辦 12 年來首次在我國舉行,也是第一次在亞太地區舉辦;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燃起了對計算機的興趣,數以萬計的青少年加入到學習資訊科技的行列中來。歷史上的 9 月 24 日,還發生過哪些關鍵事件,對計算機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呢?

1979 年 9 月 24 日:CompuServe 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提供撥號網路連線的線上服務的公司

你用過撥號網路嗎?CompuServe 創辦於 1969 年,1970 年代中期開始提供撥號接入服務。1979 年 9 月 24 日,CompuServe 成為世界上首家提供「撥號網路服務」的公司,除了網路服務,還提供留言板、新聞和資訊、電子商務以及其它類似網路功能的服務。到 1980 年代中期,CompuServe 已經發展成最大的資訊和網路服務公司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資訊服務公司。

80 年代的 CompuServe 可謂是如日中天,除了撥號網路,在當時它們還開發了一個我們直到今天都經常使用的圖片格式:Gif。GIF 的全稱是 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它是由 CompuServe 公司在 1987 年開發的影象格式,在 iOS 平臺寫過 GIF 相關程式的人可能會對 CompuServe 有點眼熟,因為 GIF 的 UTI 正是 com.compuserve.gif。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長期以來,GIF 在社群網路上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如今所說的動圖和表情包就離不開它。言歸正傳,CompuServe 雖然在 80 年代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勢頭,並在 90 年代初達到了頂峰,但很快就來了另一家網路服務商,那便是美國線上,AOL(America Online)。

90 年代初,網際網路開始普及,AOL 率先推出了 19.99 美元的上網包月服務,改變了按照小時收費的慣例,開啟了「永遠線上」的網路時代,超過 CompuServe 成為美國最大的上網服務提供商,使用者迅速就突破了1000萬人。對當時的許多人來說,AOL 就是網際網路,沒有 AOL 的軟體,他們就不知道如何玩線上遊戲、聊天和收發電子郵件。

AOL 在 1990 年代早期的崛起,使得 CompuServe 退居美國第二大線上服務商。而且,隨著使用者更多地瞭解網際網路,CompuServe 風光一時的留言板也開始被人拋棄。1997 年,AOL 收購了 CompuServe,此時的 AOL 擁有僱員12100人,是世界最大的網路服務公司,當然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電子商務平臺,在美國市場獨佔鰲頭。

在 Google 誕生之前,網際網路行業並沒有重視技術問題,當時的主流是開一家電信公司或者媒體公司。我們文中提到的 CompuServe 和 AOL 便是當時人氣鼎盛的電信公司,而雅虎、CNET 則是當時主要的媒體公司——當然,電商在那時候也有了雛形,亞馬遜(Amazon)和 eBay 都已成氣候。網際網路的早期便是像 CompuServe 和 AOL 這樣的商業戰爭,直到後來才開始以技術為主導,比如搜尋引擎的智慧演演算法、雲端計算和如今人工智慧的興起都讓所有人看到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86 年 9 月 24 日:霍尼韋爾(Honeywell)公司為制衡 IBM 進行合資

霍尼韋爾(Honeywell)公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885 年。一個名為艾伯特•布茲 (Albert Butz) 的發明家獲得了熔爐調節器和報警器的專利,並開設了明尼阿波利斯熱調節器公司 。1904 年,年輕的工程師馬克•霍尼韋爾對加熱器進行了完善,併成立了霍尼韋爾特種加熱器公司。在這之後,兩家公司進行了合併,明尼阿波利斯-霍尼韋爾調節器公司就此誕生。1963 年,公司正式更名為霍尼韋爾公司,但其實在此之前的近 40 年間,人們已經在不經意間稱公司為霍尼韋爾了。

1914 年,霍尼韋爾推出首個自動駕駛儀飛行控制器;1954 年,霍尼韋爾推出首個商業氣象雷達系統;1969 年,霍尼韋爾開發的儀器儀表幫助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75 年,霍尼韋爾推出首個公務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時至今日,霍尼韋爾一直是為航空航天領域開發革命性技術的領導者。在 20 世紀 90 年代, 計算機公司 IBM 崛起,並且用世界上第一臺擁有相容性作業系統的計算機 System/360 讓所有相關行業都感到了危機。高科技製造業巨頭霍尼韋爾公司也受到了影響,為了對抗 IBM,他們選擇了與兩家公司合資。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霍尼韋爾早在 70 年代便涉足計算機行業,它將其計算機業務與通用電氣的計算機業務合併,組成霍尼韋爾資訊系統公司(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在大型電腦市場表現良好,但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聲名漸弱。1986 年,個人電腦的出現讓霍尼韋爾感到緊張,開始與日本 NEC 公司和法國布林機器公司討論合併其計算機業務。分析師認為,此舉是該行業整合趨勢的一部分,部分原因是 IBM 控制了逾一半的市場。霍尼韋爾在 1986 年上半年的收益下降了 37%。

1986 年 9 月 24 日,霍尼韋爾公司與法國布林機器公司(Compagnie des Machines Bull)及日本 NEC 公司合資成立了霍尼韋爾-布林公司(Honeywell Bull)。由於後來霍尼韋爾的股權比例逐漸減少,最終撤出了該合資公司。但數位電腦技術被應用於霍尼韋爾傳統的自動化控制領域,從而將感測器與啟用器整合在了一起。

在計算機業敗下陣來後,霍尼韋爾專心於老本行,將和 IBM 對抗時用到的技術經驗放在高科技製造業上,成為世界領先的航空電子系統整合商。如今的霍尼韋爾公司在美國《財富》500 強中排名 73,其管理系統被廣泛應用於各種交通工具:飛機、坦克、太空梭,甚至國際空間站……霍尼韋爾也是疫情期間重要口罩供應商之一,而這只是這家公司龐大產業鏈上不起眼的小小一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07 年 9 月 24 日:「熊貓燒香」網路病毒製造者一審被判刑

「熊貓燒香」,是由李俊製作並肆虐網路的一款電腦病毒,由於被感染的使用者系統中所有 .exe 可執行檔案全部被改成熊貓舉著三根香的模樣,而因此得名。這個在中國曾一度引起網際網路恐慌的「熊貓燒香」計算機病毒從 2006 年 12 月開始氾濫,當時變種數已達 90 多個,個人使用者感染熊貓燒香的已經高達幾百萬,並在 2007 年 1 月,引起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發出「熊貓燒香」的緊急預警。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和大多數計算機病毒開發者不同,李俊開發「熊貓燒香」主要是為了炫技,因為這個病毒違反了當今病毒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隱蔽性。「熊貓燒香」的攻擊性十分強烈,它並不是為了盜取資訊而來的,而是為了純粹的摧毀破壞。2006 年 10 月,李俊開始製作一種名為「熊貓燒香」的電腦病毒,並請雷磊就如何修改該病毒提出建議。2006 年 12 月初,李俊在網上出售病毒,並請雷磊和其他網友幫忙出售病毒;隨著病毒被出售並分發給網際網路使用者,「熊貓燒香」病毒在網際網路上迅速傳播,導致連結到李俊個人網站的流量急劇增加。

雷磊得知這一情況,主動提出出售「流量」給李俊,並聯絡張順購買李俊網站的「流量」。張順購買李俊網站的流量後,先後在李俊網站掛了 9 個遊戲木馬,自動盜取連結李俊網站的玩家「遊戲信封」,盜取「遊戲信封」進行拆封、轉賣,從而獲利。從 2006 年 12 月到 2007 年 2 月,李俊的團伙共獲利 20 多萬元。

作為蠕蟲型病毒的一種,「熊貓燒香」能夠感染 exe 檔案,如果發現 .exe 結尾的檔案就將其與病毒繫結,再改變其圖示。所以很多患病電腦的第一個明顯特徵就是桌面上的軟體圖示變成了一隻可愛的熊貓。當時的網友安全意識很差,windows 系統也幾乎沒有許可權管理,而病毒會感染映象檔案,即使全盤格式化病毒也依然存在。

2007 年 9 月 24 日,「熊貓燒香」計算機病毒製造者及主要傳播者李俊等 4 人,以破壞計算機資訊系統罪被判刑。這成為了病毒史上經典的案例,對國內網際網路網路安全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繼「熊貓燒香」之後,普通網友們驚歎電腦病毒威力之大,防毒軟體開始不斷完善防毒軟體演演算法。基本可以說,正是「熊貓燒香」之後,中國網際網路網友的安全意識才真正被重視。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2011 年 9 月 24 日:「青蒿素之母」屠呦呦獲拉斯克獎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屠呦呦,女,1930 年 12 月 30 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 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 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 年 9 月 24 日,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世界最高階大獎。

9 月 24 日,81 歲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榮獲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 2011 年度拉斯克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屠呦呦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藥學寶庫中有所發現,併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感到自豪。「在我的童年,我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然而,我從沒有想到我的一生會和這些神奇的草藥關係如此緊密。也沒想到,今天我會在這偉大的時刻接受國際科學界對我工作的高度評價。」

20 世紀 60 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當時也正值越南戰爭期間,抗瘧成為了舉國關注的大事。1969 年 1 月,時年 39 歲的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屠呦呦加入中醫藥共同作業組,在這個過程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屠呦呦意識到,高溫提取可能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於是她重新設計了實驗過程,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為溶劑。這一步,至今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所在。從神奇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對惡性瘧疾、腦瘧有著強大的治療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神奇物質,被飽受瘧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稱為「中國神藥」。屠呦呦也被稱為「青蒿素之母」。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