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 月 21 日:世界上第一部商用行動電話;蘋果釋出 iPhone 5 ;Mini-SATA 研製成功

2021-09-21 12:00:02

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歷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1 年 9 月 21 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正值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祝讀者們闔家團圓,致以所有的朋友們誠摯的祝福。今天也是國際和平日,在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許多科技領域的關鍵事件,使我們手中的工具更優秀,也讓我們現在的生活更美好。

1983 年 9 月 21 日:摩托羅拉釋出 DynaTAC 8000X

摩托羅拉 DynaTAC 8000X 是世界上第一部行動式商用行動電話,充滿電大約需要 10 小時,可通話 30 分鐘,還配備了 LED 顯示屏;該手機重約 1 千克,通話時間半小時,銷售價格為 3995 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最貴重的「磚頭」。10 月 13 日,大衛·梅蘭坐在賓士車裡用 DynaTAC 8000X 給 Ameritech 行動通訊公司的前總裁鮑勃·巴尼特打了第一個電話,人類通訊的新紀元由此開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馬丁·庫珀(Martin Cooper)於 1928 年 12 月 26 日出生,他是無線通訊行業先驅、工程師,發明了第一款行動式商用行動電話 DynaTAC 8000X,且被認為是史上第一位在公開場合撥打行動電話的人。1973 年 4 月 3 日,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裡,世界上第一部手機誕生,激動的馬丁·庫珀並沒有為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按下電話號碼,而是徑直走出實驗室,給貝爾實驗室的一名科學家,尤爾·恩格爾——庫珀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打通了世界上第一個行動電話。

第一部手機模型的誕生讓人們看到了無線通訊的希望,可是手機真正投入市場,卻是在 10 年以後。從 1973 年到 1983 年,庫珀帶領著他的團隊對第一部手機進行了 5 次技術革新,每一次都成功地讓手機變得更小更輕。「到 1983 年,我設計的手機已經只有 450 克了。」庫珀對此頗感自豪。不過,當時的手機價格相當昂貴,達到 4500 美元。

當時,負責摩托羅拉無線領域研發,後來被尊稱為手機之父的馬丁·庫珀(Martin Cooper)任命 Rudy Krolopp 為專案組長,負責世界上第一臺手機的開發工作。在 DynaTAC 8000X 的專利證書上總共有三個人的名字,Krolopp、馬丁·庫珀以及當時摩托羅拉通訊部領袖 John Mitchell。

你現在在用手機還是電腦閱讀這一期「歷史上的今天」?當今世界最先進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通訊工具之一,無疑是手機。手機從無線電通訊發明之日起就成為人們夢想的發明之一。貝爾發明了電話,使人類充分享受到了溝通的方便,而隨著無線電報和無線廣播的發明,人們更希望能有一種能隨身攜帶、不受電話線路限制的通訊工具,手機應運而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09 年 9 月 21 日:SATA 標準國際組織(SATA-IO)釋出 Mini-SATA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SATA 標準國際組織(SATA-IO)於 2009 年 9 月 21 日在美國舊金山 Intel IDF 會場上宣佈,他們正在開發 SATA 的迷你版介面規範,名字就叫做 mini-SATA(mSATA)。

SATA ,全稱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又稱串列埠硬碟,是現在的主流硬碟,已基本取代了傳統的 PATA 硬碟。但在 2009 年的時候,由於介面尺寸的限制,IDE 介面硬碟(並口硬碟)仍有其生存空間,而現在的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正是 mSATA 的誕生讓串列埠硬碟徹底淘汰了並口硬碟。

mSATA 通過縮小介面體積,適應小尺寸筆電、小筆電以及各種超便攜 PC 裝置對高效能硬碟,尤其是固態硬碟的需求。mSATA 將把標準 SATA 介面的各路訊號轉移到一個類似於 PCI-E Mini Card 的標準介面上,並支援 SATA 1.5Gbps 和 3.0 Gbps 兩種速度規範。

這項技術的標準制定最終由 SATA-IO 的「線纜和介面工作組」成員廠商共同進行,包括戴爾、惠普、聯想、三星、SanDisk、STEC 和東芝。而東芝在當時搶先宣佈了首款 mSATA 介面固態硬碟產品,採用 32nm MLC 快閃記憶體顆粒,容量 30GB 或 62GB,讀取速度達到 180MB/s,寫入速度 70MB/s,並在十月份投入量產。

如今的 SATA3.0 可以達到 600MBps 的速度,即 6Gbps;而在 2009 年的 mSATA 之上,還又誕生了一個 mini-mSATA,不得不讓人感慨硬體發展的速度。而事實上,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SATA 儼然已經落伍,被各種新興硬碟介面取代;但它依舊在容量、成本方面佔據了明顯的優勢,許多使用者也不會注意到最近的 SATA 驅動器和更快的 PCIe 模型之間的區別,所以 SATA 是當之無愧的經濟之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2 年 9 月 21 日:蘋果 iPhone 5 開始銷售

iPhone 5 是蘋果公司(Apple Inc.)於 2012 年 9 月 21 日在美國舊金山市芳草地藝術中心釋出的手機產品。iPhone 5 採用 4 英寸視網膜屏,螢幕解析度為 1136x640,同時主螢幕中的應用圖示增加至 5 排。這一代 iPhone 預裝了 iOS 6.0.1 手機作業系統,配備 8pin 介面、EarPods 耳機,採用了 Nano-SIM 卡。

眾所周知,iPhone 4 是喬布斯的最後一部 iPhone,所以說 iPhone 5 其實是大眾對於庫克上任後的第一次考驗(其實是 4s,但是 4s 基本是喬布斯全程監督的),庫克到底是改變了蘋果公司,還是「把藝術品變回了手機」?讓我們回顧這段「血雨腥風」的歷史,看看庫克的 iPhone 是否經過了時間的考驗。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2012 年,iPhone 5 的升級讓它成為了當時效能最強的手機。這款產品擁有更快的處理器,更大、更亮的顯示屏,支援長期演進技術(LTE)網路,而且要比上一代產品更薄。iPhone 5 毫無疑問地證明,iPhone 依然非常出色,也是值得最新款 Android 裝置尊敬的競爭對手。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觀看一場釋出會並不能讓人感覺到效能的提升有多大,很多人批評 iPhone 5 就是一次常規升級,它無法證明什麼讓這款產品比上一代產品更加優秀,或是能夠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

喬布斯曾認為,智慧手機的外觀就應該長這樣,至少保持個五年。而事實上 iPhone 的外觀從 1 代到 8 代基本就沒有太大改變,老使用者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而這份情緒在失去了喬布斯兜底之後被很多人宣洩到了庫克身上。

庫克曾說:「iPhone 5 是自 iPhone 誕生以來發生在 iPhone 身上最重大的事情。」對於蘋果而言,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怎麼將科技完美融入到最新的手機當中,而不是「讓產品成為一張功能清單。」

而在實際上手後會發現,雖然從正面看 iPhone 5 基本沒有什麼外觀變化,但是使用體驗卻完全不同。手機螢幕增加至4英寸使得主頁可以多放一行 App,機身也更為輕薄。同時,在這一年,蘋果共賣出了 1.2404 億部 iPhone,首次破億。

在 iPhone 5 釋出後不久,庫克宣佈將其停產,並把自己的產品分為了三個檔次:4S,5C,5S。這也是庫克真正展現自己行銷技能的一次事件,價格的依次提高保證自己的產品能滿足各個層次的需求,同時,差異化滿足了購買高價格產品使用者的心理,但這都是後話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20 年 9 月 21 日:微軟 75 億美元收購遊戲開發商 ZeniMax Media 及其旗下工作室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CSDN 下載自東方 IC

去年今天,微軟計劃以 75 億美元現金收購可儲存電動遊戲發行商 Bethesda 的母公司 ZeniMax Media。ZeniMax Media 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營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之一,這次收購比 2014 年收購 mojang 的影響還要大,像是曾經的 SE 收購 Eidos,騰訊參股 Epic,EA 收購 bioware 在這起收購事件都相形見絀。原因很簡單:Bethesda 保有歐美遊戲的半壁江山,《上古卷軸》、《輻射》、《毀滅戰士》、《恥辱》、《掠食》、《德軍總部》和《惡靈附身》……微軟的這起收購會對遊戲界造成什麼樣的地震?目前還無人知曉。

隨著 Bethesda 的加入,微軟的創意工作室團隊將從 15 人增加到 23 人,並將 Bethesda 的標誌性產品系列新增到其 Xbox Game Pass 遊戲訂閱服務中。未來的 Bethesda 新遊戲也將在 Xbox 或 PC 上釋出的同一天新增到 Xbox Game Pass,如 Bethesda games Studio 備受期待的新太空史詩《Starfield》。

和爭搶使用者的索尼與任天堂似乎不太一樣,微軟一直以來的大方向並不是讓人們轉用 Xbox 主機,而是開發雲服務和遊戲。主機始終只是一個平臺,所以微軟選擇不在硬體上繼續競爭,而是回到它最擅長的軟體上,而收購一些優質開發商是最直接地提升遊戲陣容的手段。微軟這幾年在遊戲界的佈局,究竟是又一次「Windows Phone」,還是真正地衝擊索尼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腦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歷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tangxy@csd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