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即資料率或稱資料傳輸率或位元率,即連線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位通道上傳送資料位數速率
單位:b/s kb/s Mb/s Gb/s Tb/s
儲存容量 1kb=2的十次方B
原本指某個訊號具有的頻頻寬度,即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之差,單位是赫茲(Hz)
計算機網路中的頻寬
頻寬用來表示網路的通訊線路傳送資料的能力,通常是指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資料率」。單位是位元每秒,網路裝置所支援的最高速度(理想狀況)
單位b/s(bps),1Kb/s=210 bps ;1Mb/s=220 bps ;1Gb/s=230 bps;1Tb/s=240 bps
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通道,介面)實際的資料量,單位b/s, kb/s, Mb/s
吞吐量受網路的頻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指資料(報文/分組/位元流)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也叫 延遲 或 遲延,單位是s
傳送時延(發生在機器內部)
從傳送分組的第一個位元算起,到該分組的最後一個位元傳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傳送時延=資料長度/通道頻寬(傳送速率)
傳播時延(發生在機器外部 通道上)
取決於電磁波傳播速度和鏈路長度
傳播時延=通道長度/電磁波在通道上的傳播速率 (工人揹著位元流跑起來)
主機線路由分析首部、提取資料部分、差錯檢測、路由選擇等需花費的時間
自我理解:等待輸出/輸入 鏈路可用的時間
在路由的輸入佇列中等待時間長度,檢錯找出口
總時延=傳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注意事項2→容易產生的錯誤概念:
①.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我們提高的僅僅是資料的傳送速率而不是位元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
②.提高鏈路頻寬減小了資料的傳送時延。
表示傳送的第一個位元到達終點時已傳送位元數
時延頻寬積=傳播時延×頻寬
又稱為以 位元為單位的鏈路長度 即「某段鏈路現在有多少位元」 描述資料容量效能指標
從傳送方傳送資料開始,到傳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確認(接收方收到資料後立刻傳送確認),總共經歷的時延
通道利用率指出某通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資料通過)。完全空閒的通道的利用率是零。
網路利用率則是全網路的通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②.時延D與網路利用率U之間存在以下關係:
若令 D0 表示網路空閒時的時延,D 表示網路當前的時延,則在適當的假定條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簡單公式表示 D 和 D0之間的關係:
相互通訊的兩個計算機系統必須高度協調工作才行,而這種「協調」是相當複雜的。「分層」可將龐大而複雜的問題,轉化為若干較小的區域性問題,而這些較小的區域性問題就比較易於研究和處理。
①.應用層:直接為使用者應用程序服務
②.運輸層:為兩個主機中程序之間通訊提供服務
③.網路層:將運輸層報文封裝後進行傳送,並選擇路由
④.資料鏈路層:在相鄰兩個主機間對等傳送
⑤.物理層:透明傳輸位元流
資料在各層之間傳遞過程示意(假定兩點直連)
實體→任何可傳送或接收資訊的硬體或軟體程序;
協定→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訊的規則的集合;
①.協定的實現保證了向上層提供服務,下面的實體是透明的,上層只能看到下層的服務,看不到協定
②.協定是水平的,而服務是垂直的;
服務資料單位→層與層之間交換的資料的單位;
存取服務點→相鄰層交換資訊的地方稱;
部分圖片參考
2019王道考研 計算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