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swapV2周邊合約學習(五)-- ExampleFlashSwap.sol

2020-10-26 12:01:21

記得朋友圈看到過一句話,如果Defi是以太坊的皇冠,那麼Uniswap就是這頂皇冠中的明珠。Uniswap目前已經是V2版本,相對V1,它的功能更加全面優化,然而其合約原始碼卻並不複雜。本文為個人學習UniswapV2原始碼的系列記錄文章。

一、ExampleFlashSwap合約介紹

該合約為利用UniswapV2交易對中的FlashSwap的先借後還特性,在買賣資產的同時和UnisapV1交易對進行交易,利用價格差進行套利。

二、ExampleFlashSwap合約原始碼

pragma solidity =0.6.6;

import '@uniswap/v2-core/contracts/interfaces/IUniswapV2Callee.sol';

import '../libraries/UniswapV2Library.sol';
import '../interfaces/V1/IUniswapV1Factory.sol';
import '../interfaces/V1/IUniswapV1Exchange.sol';
import '../interfaces/IUniswapV2Router01.sol';
import '../interfaces/IERC20.sol';
import '../interfaces/IWETH.sol';

contract ExampleFlashSwap is IUniswapV2Callee {
    IUniswapV1Factory immutable factoryV1;
    address immutable factory;
    IWETH immutable WETH;

    constructor(address _factory, address _factoryV1, address router) public {
        factoryV1 = IUniswapV1Factory(_factoryV1);
        factory = _factory;
        WETH = IWETH(IUniswapV2Router01(router).WETH());
    }

    // needs to accept ETH from any V1 exchange and WETH. ideally this could be enforced, as in the router,
    // but it's not possible because it requires a call to the v1 factory, which takes too much gas
    receive() external payable {}

    // gets tokens/WETH via a V2 flash swap, swaps for the ETH/tokens on V1, repays V2, and keeps the rest!
    function uniswapV2Call(address sender, uint amount0, uint amount1, bytes calldata data) external override {
        address[] memory path = new address[](2);
        uint amountToken;
        uint amountETH;
        { // scope for token{0,1}, avoids stack too deep errors
        address token0 = IUniswapV2Pair(msg.sender).token0();
        address token1 = IUniswapV2Pair(msg.sender).token1();
        assert(msg.sender == UniswapV2Library.pairFor(factory, token0, token1)); // ensure that msg.sender is actually a V2 pair
        assert(amount0 == 0 || amount1 == 0); // this strategy is unidirectional
        path[0] = amount0 == 0 ? token0 : token1;
        path[1] = amount0 == 0 ? token1 : token0;
        amountToken = token0 == address(WETH) ? amount1 : amount0;
        amountETH = token0 == address(WETH) ? amount0 : amount1;
        }

        assert(path[0] == address(WETH) || path[1] == address(WETH)); // this strategy only works with a V2 WETH pair
        IERC20 token = IERC20(path[0] == address(WETH) ? path[1] : path[0]);
        IUniswapV1Exchange exchangeV1 = IUniswapV1Exchange(factoryV1.getExchange(address(token))); // get V1 exchange

        if (amountToken > 0) {
            (uint minETH) = abi.decode(data, (uint)); // slippage parameter for V1, passed in by caller
            token.approve(address(exchangeV1), amountToken);
            uint amountReceived = exchangeV1.tokenToEthSwapInput(amountToken, minETH, uint(-1));
            uint amountRequired = UniswapV2Library.getAmountsIn(factory, amountToken, path)[0];
            assert(amountReceived > amountRequired); // fail if we didn't get enough ETH back to repay our flash loan
            WETH.deposit{value: amountRequired}();
            assert(WETH.transfer(msg.sender, amountRequired)); // return WETH to V2 pair
            (bool success,) = sender.call{value: amountReceived - amountRequired}(new bytes(0)); // keep the rest! (ETH)
            assert(success);
        } else {
            (uint minTokens) = abi.decode(data, (uint)); // slippage parameter for V1, passed in by caller
            WETH.withdraw(amountETH);
            uint amountReceived = exchangeV1.ethToTokenSwapInput{value: amountETH}(minTokens, uint(-1));
            uint amountRequired = UniswapV2Library.getAmountsIn(factory, amountETH, path)[0];
            assert(amountReceived > amountRequired); // fail if we didn't get enough tokens back to repay our flash loan
            assert(token.transfer(msg.sender, amountRequired)); // return tokens to V2 pair
            assert(token.transfer(sender, amountReceived - amountRequired)); // keep the rest! (tokens)
        }
    }
}

三、原始碼其它部分學習

  • 第一行,照例是指定Solidity版本

  • 第二行,匯入IUniswapV2Callee介面,該介面定義了一個接收到代幣後的回撥函數。在Uniswapv2核心合約中的交易對合約的swap函數有這麼一行程式碼:

    if (data.length > 0) IUniswapV2Callee(to).uniswapV2Call(msg.sender, amount0Out, amount1Out, data);。這正是呼叫了該函數。這行程式碼在使用者得到買入的資產後立即呼叫了,且發生在使用者賣出資產之前。使用者可以在這個空隙利用uniswapV2Call這個回撥函數做自己想做的任意操作,比如說套利等。因此,此回撥函數再加上UniswapV2交易對的先買進再賣出機制是實現套利的核心。

  • 接下來六個import函數分別匯入UniswapV1版本的factory合約介面和交易對介面,V2版的工具庫及Router介面,標準ERC20代幣介面和WETH介面。因為V1版本的交易對為ETH/ERC20交易對,所以V2版本的交易對相應為WETH/ERC20交易對,所以需要用到WETH及ERC20介面。

  • contract ExampleFlashSwap is IUniswapV2Callee {這一行為合約定義,它必須實現IUniswapV2Callee,也就是必須實現uniswapV2Call這個函數,不然無法進行回撥會報錯重置交易。

  • IUniswapV1Factory immutable factoryV1;
    address immutable factory;
    IWETH immutable WETH;
    

    接下來是三個狀態變數,分別為V1版本的factory範例,V2版本的factory地址及WETH的範例。為什麼這裡V2版本的factory為地址型別而不為範例(合約型別)呢?因為下面的IUniswapV2Callee函數會利用該地址進行大量的計算(見工具庫),所以這裡使用地址型別更方便一些。

  • 接下來是constructor構造器,利用輸入引數對上面三個狀態變數初始化。注意,WETH範例的初始化不是直接傳入的WETH合約地址,而是利用Router合約得到的。其實WETH合約人人都可以部署一個,是可以存在多個的。如果存在這種情況,到底用哪個地址範例化呢?用Router合約用到的那個地址才是一致的,是準確無誤的。

  • receive() external payable {} 這行程式碼代表可以接收直接傳送的ETH,註釋的意思和上一篇文章學習中對應的註釋類似,這裡不再重複了。

四、uniswapV2Call函數學習

uniswapV2Call函數,它的註釋清晰的解釋了套利的過程。這期間你不需要擁有任何一種交易對中的資產(僅需要有少量的ETH來支付gas費用),俗稱空手套白狼。它的四個輸入引數為呼叫者(其實就是最初發起交易的賬號)、從V2交易對傳送過來的兩種資產數量、使用者預先定義的資料。

注意上面提到的V2版本交易對的這行程式碼:

if (data.length > 0) IUniswapV2Callee(to).uniswapV2Call(msg.sender, amount0Out, amount1Out, data);。這就意味著本合約實際上為上述程式碼中的to,也就是說使用者呼叫交易對合約的swap函數時,輸入的接收地址to必須為本合約地址。

下面我們來詳細學習該函數:

  • 第一行定義了一個path來儲存兩種資產的地址。path是路徑的意思,也可以代表交易路徑(流程)。
  • 第2-3行定義了兩個臨時變數來記錄買進的ETH/TOKEN數量,方便辨識,不然token0token1你都不知道是什麼。
  • 4、13行用來防止stack too deep errors,已經講過多次,不再重複。
  • 5-6行用來獲取V2交易對的兩種代幣地址。這裡msg.sender就是V2的交易對,因為本函數是從V2交易對呼叫的。見上面列出的那行呼叫程式碼。
  • 第7行用來驗證呼叫者(交易對)地址和使用UniswapV2工具庫算出來的地址相同,確保呼叫者就是V2交易對,不是假的或者偽裝的。
  • 第8行註釋說的很清楚,單向的。也就是隻能賣出一種資產,得到另一種資產。不能兩種資產都賣,雖然UniswapV2交易對支援這種操作。但是這裡套利是不支援這種操作的,所以只能得到一種資產,其中必定有一種資產為0。那有沒有兩種資產都為0呢?沒有這種可能,在UniswapV2交易對中對買進的資產做了限制,至少要買進一種(大於0)。
  • 第9行和第10行就很明顯了,設定path[0]為賣出的資產(買進的為0),path[1]為買進的資產,也就是交易路徑為path[0] => path[1]。這裡需要說明,UniswapV2交易對呼叫此函數時提供的輸入引數amount0amount1是和token0token1對應的,也就是token0的買進數量為amount0
  • 第11行用來設定amountToken數值。如果token0為WETH地址,那麼另一種資產必為TOKEN,所以其數值為amount1;否則就是本資產token0,對應的數值為amount0
  • 第12行用來設定amountETH數值。邏輯同上。
  • 第14行進一步驗證PATH中必須有一種地址為WETH地址,當然你也可以驗證token0或者token1必須有一個為WETH地址,它們是等效的。註釋講了用來確保它是V2中的包含WETH的交易對(否則無法和V1交易對套利),前面第7行只驗證了必須為V2交易對。
  • 第15行用來獲取同時涉及到兩種版本交易對的ERC20代幣範例。
  • 第16行用來獲取V1版本相應交易對的範例,它呼叫了V1版本的factory中的getExchange介面來獲取包含該ERC20代幣(15行那個範例)的交易對地址。
  • 接下來是一個if - else語句來根據從UniswapV2交易對得到的是普通ERC20代幣還是ETH分情況和UniswapV1的交易對進行交易,最後將得到的另一種資產支付給UniswapV2交易對,自己留下剩餘的,實現套利的目的。
  • 如果是amountToken > 0,那就是從UniswapV2交易對得到了普通ERC20代幣,則接著進行:
    • 第18行將隨交易傳送的資料data解碼成uint格式,並設定成為minETH的值。這個minETH是在V1交易對交易時指定得到的ETH最小值。這個解碼的語法abi.decode這裡已經是第二次使用了。第一次使用在核心合約中的交易對合約的_safeTransfer函數中:abi.decode(data, (bool)),大家可以自己對照看一下。
    • 第19行對V1版本的交易對進行獲得的代幣的授權,因為V1版本交易對是授權交易,不是先轉移資產再交易,所以必須授權。
    • 第20行呼叫V1版本交易對相應的函數將TOKEN交易成ETH,也就是賣出TOKEN,得到ETH。引數分別是賣出的TOKEN數量,指定獲取的ETH最小數量及最晚交易時間。
    • 第21行根據UniswapV2的工具庫計算需要支付給UniswapV2交易對的另一種資產WETH的數值。注意:getAmountsIn函數返回的是一個陣列,它的第一個元素就是賣出的初始資產的數量。具體分析可以參考序列文章中的周邊合約學習中的Router合約學習。
    • 第22行驗證從V1交易對換回的ETH數量必須大於欲支付給V2交易對的WETH數量,否則不夠支付,交易會重置。這裡可以看到驗證時用了assert函數,但是我們有時也會在合約中看到使用require函數驗證。那麼什麼時候用require什麼時候用assert呢?一般的原則為:當驗證直接外界輸入時,使用require;當驗證內部結果時,使用assert。可以看到這裡是驗證中間的一個計算結果,所以使用了assert
    • 第23行,將ETH兌換成等額的欲支付數量的WETH。從第22行知道,這裡ETH沒有兌換完,還有剩餘的,這就是盈利。
    • 第24行,將欲支付數量的WETH轉移到V2交易對(msg.sender),這裡就是先借後還的「還」。那什麼時候開始借的呢,從呼叫本函數之前就借給本合約(轉移資產到本合約)了。
    • 第25-26行,將剩餘的ETH傳送給呼叫者(也就是初始使用者),並驗證傳送是否成功。這裡使用了一個低階函數call,它如果執行失敗,並不會重置整個交易,而是返回一個false,所以這裡必須驗證返回值。這裡為什麼不使用更高階的address型別的transfersend成員呢。個人猜想原因有:
      1. 不易和WETH.transfer這種呼叫語句相區分,可能引起閱讀上的混淆;
      2. transfersend 必須在address payable型別上使用,需要使用payable(sender)來轉換。
      3. 因為transfersend函數限定了隨函數傳輸的gas為2300。萬一接收地址是一個合約,它還需要接收ETH後再做別的事,這時便會引起out of gas,導致交易失敗。使用call可以將所有能得到的gas都傳輸過去,利於接收方再執行其它操作。
      4. 小提示,不管是用transfersend還是call來傳送ETH,接收地址如果是合約的話,必須有相應接收ETH的回撥函數,例如本合約中出現的receive,否則交易會失敗。
  • 如果是else,那就是amountETH > 0,也就是從UniswapV2交易對得到的是WETH,需要使用它從V1交易對中兌換出來TOKEN,然後再支付TOKEN給V2版本的交易對。
    • 第28行,解碼獲得使用者輸入的最小token數量。
    • 第29行,將所有WETH兌換成等額ETH,以便接下來和V1交易對交易。
    • 第30行,將所有ETH在V1交易對中交易成TOKEN。
    • 第31行,利用UniswapV2的工具庫計算需要支付給UniswapV2交易對的TOKEN的數量,它和30行得到的數量差就是盈利的數量。
    • 第32行,驗證從V1版本換回的TOKEN數量必須大於支付給UniswapV2交易對的TOKEN數量,否則不夠支付(盈利為負),會重置交易。
    • 第33行,將支付的TOKEN傳送到V2交易對,也就是msg.sender,這裡就是先借後還中的「還」。這裡因為使用了assert函數,所以要求token.transfer必須返回一個true。所以這個TOKEN對應的代幣合約必需滿足這個條件(個人猜想因為代幣合約是外部合約,是未知的,有可能不返回值或者返回為false,所以必須加一個條件)。
    • 第34行,將剩餘的TOKEN傳送給最初使用者(sender),這裡不用考慮接收方(sender)是合約還是外部賬號,因為不是傳送ETH。使用assert同上。

五、其它

大家從這個合約可以看出,套利合約使用沒有門檻,但它並不意味著我們隨時都可以使用這個套利合約來套利。個人覺得使用條件及限制有:

  • 首先套利的兩個交易對能資產要一致,這是很明顯的,你不能tokenA最後套成了tokenB。
  • 其次兩個交易對的價格有差別,要有利可套,否則交易回來的資產不夠支付的,交易會重置,白白損失手續費。
  • 套利到底能套多少未知,無法提前線下計算。因為它和交易時兩種交易對交易執行時價格有關,有可能你執行前是可以套利的,但執行時價格回落 ,你就無法套利了。

實際中也有其它DeFi交易對和UniswapV2交易對之間套利的應用,例如DODO這個專案就有一個套利合約UniswapArbitrageur.sol(不過是針對特定交易對的)。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好了,今天的套利合約範例學習就到此結束了,下一次計劃學習ExampleOracleSimple.sol(價格預言機範例合約)。

由於個人能力有限,難免有理解錯誤或者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