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不過在忙碌地窮著——讀《貧窮的本質》

2020-10-26 11:00:26

貧窮」這個聽著讓人厭倦和恐懼的詞語,一直也是阻止人類進步的絆腳石。過去很多社會理論作品中,貧窮的人都被貼上懶惰、不思進取、不求上進、安於現狀、文化低、固執、迷信等標籤。

事實上,懶惰不是窮人,相反是那個此刻還在堅信窮人僅僅是因為懶惰、文化低……的我們。一個都沒出過國門的人,每天待在舒適的高樓大廈裡、喝著飄香Coffee,然後拍腦袋判斷導致貧窮的因素,的確讓人匪夷所思麼。實際上,窮人所面臨問題遠遠比我們想象複雜得多。

如果我說:

你加班的時間越多時候,意味你後期賺的錢會越少,被剝削越多,你信嗎?

穩定的工作,並不是我們窮人崛起最好選擇,我們需要適當冒險,你會怎樣認為?

大多窮人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成為企業家,難道他們享受貧窮?

1.窮限制你的思維從而剋制你的能力

當你深陷窮困潦倒環境中,窘迫的環境會削弱對你對未來期望,同時造成不安心態,促使你比常人更在意眼前得失和區域性利益,從而束縛你的思維、縮小你的世界。這就是窮人現實的思維綁架,因此就會被現實"吊打",所以,總做出讓我看去匪夷所思的荒唐決定。

主觀限制是:貧窮與飢餓轉移他們注意力
客觀限制是:窘迫的環境導致他們根本接觸不到更大世界

總結兩點:

生存危機——窮人做任何選擇都會非常謹慎,甚至精打細算,因為一個錯誤決定,會讓他們面臨飢餓痛苦或者負債累累。
飢餓——當我們極度飢餓時候,飢餓就會迫使我們整個人全神貫注投入與食物相關問題上,忽略了食物以外的東西(比如:發展計劃/節省開資/有序種植/尋找原因等等)。

所以說:貧窮到一定地步就會造成乏味
因為沉重生活負擔,讓他們比富人有更加強烈想法去減少當前乏味生活狀態,越是忙碌越乏味,所以越想擺脫乏味。
因此,吃不飽飯情況下,依然選擇先購買電視機 而不是有營養的食物,這就是文中提到「電視機比食物重要理論」。

他們的「窮」似乎不只是缺錢,缺少的是生活的樂趣,因此喪失對未來憧憬的動力。

所以,當我們關注得越具體時候,思維就越侷限。

在這種條件惡劣、資訊封閉、疾病高發、資源匱乏的生活環境裡,如果國家沒有好的政策引導以及社會大力支援,可以說這種「窮」就限制了你的一切。簡單來說:你連「出軌」的畫面你都想不出來,你說如何現實中實現。

反觀當下:

這幾年網路流傳這句話「窮人用iPhone,富人用華為」,我相信這也是因為8年前,有太多富人用iPhone
(低調炫富方式),導致給當時買不起的人,形成強烈的需求慾望——心想「有錢了,一定要買一臺iPhone,因為那是逼格、階層、腎的象徵」,拿到iPhone那一刻,有種多了個腎一樣的荷爾蒙爆發感

可他萬萬沒想到:用腎換蘋果,不過只是一個價值對等、製造稀缺的欺騙性的網路行銷廣告。最遺憾的是,相信這個廣告的往往大多數都是文化低、見識不夠的基層平民。

我認為現在很多白領換用Huawei手機 ,不是因為華為手機效能已經超越蘋果,也不只是便宜,我總結3個原因:

1.現在太多人(窮人)用iPhone ,以成為街機,彰顯不出他們個性;
2.用Huawei價效比高,又能突出他們民族主義的低調;
3.最最主要他們還是為了省錢,的確他們不缺這點錢 ,不是缺錢,是習慣——用最小代價去積累財富和創造財富是他們思維習慣。

2.教育的缺失與認知侷限的死迴圈

主觀原因: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調查發現:越窮的地區,越不願意把當下錢花在孩子教育上。他們把孩子教育看成買彩票,也不認可這是投資,因為他們不清楚孩子長大以後能否回報他們。

他們認為:孩子如果在可以打工賺錢的年齡階,卻還在花錢上學的話是一個雙向的損失,如果畢業沒找到工作,損失更是雙倍以上的。(在中國,很多優秀企業家,都是農村貧困家庭孩子通過讀書逆襲……)

實際上投資教育,是讓窮人走出困境最好最公平的方式,遺憾很多家庭都不知道,也不認可。
因此不重視教育,導致輟學率高,所以普遍文化偏低,造成代代相傳的偏見、代代相傳的認知受限制、代代認為「讀書無用論」。

突然想起馬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文化不用太高,夠用就好」,事實上,但如果你不是211院校,阿里巴巴校園招聘你連把簡歷扔在阿里粑粑垃圾桶的機會都木有。(在今天中國,很多優秀企業家,都是農村貧困家庭孩子通過讀書逆襲……)

客觀原因:沒有好的教育資源——實際上有的國家有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但因為教師資源缺乏和缺失監督機制,且很多公立學校的老師水平有限,死板和乏味課堂給孩子們造成讀書痛苦的陰影。

其次,農忙季節老師在家幹農活,不去上課,然後熊孩子門就自→ 逃課。

此刻,我想起我四年級的語文老師,每次上課,「同學們,開啟生字表,每個生字抄20遍,下課班長幫我收上來」,然後他就去他老婆的小賣鋪幫賣早餐去了,直到今天我的陰影還健在。
因此,大學期間,如果哪個老師講課功力能催眠班上80%以上人口,我就有種想上去抽他的衝動。

以上兩個原因導致:

家長誤認為公立免費的義務教育的學校不好,收費的私立學校才是他們理想的選擇。但是最後高昂學費又導致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念頭。就這樣他們越窮就越不願意投資教育→文化低→認知受限→理解偏差→

最後做出錯誤決定:拒絕和者忽視援助,比如,那些被說服打了免費疫苗的人群,後期只要他們看到打過疫苗人還是患病,哪怕是1/1000概率,他們就武斷疫苗的「無用論」,甚至認為騙人和有害的。
因此,即使免費疫苗他們都不願意打,把自己封閉起來,拒絕所有有效的科學援助。

最終,無論疾病還是飢餓,都會讓他們意識到生存希望渺茫時,他們直接放棄最後掙扎和努力,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漏洞百出信念上(類似今天很多人依然認為飛機事故率>動車 火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所以說:比窮更可怕是教育缺失與認知侷限

反觀當下:

閱讀是讓我們成長最廉價方式

——當我們陷入貧困環境,方向不對努力都是白費,你不過只是努力地窮著,不會有質的變化。

所以說:有時候面對平窮,努力只是一個開始,相當於汽車啟動鍵,決定是否準時到達目的地,取決於行駛的方向+持續的動力和選擇的路徑。

面對貧窮,我認為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思維跳出絕望的城牆,儘管軀體還得躺在裡面,那就是閱讀。我們窮人生活的世界太小,讀書是我們「走出來」瞭解大世界,獲取豐富資源最廉價的方式。(ps: 學歷的高/低能否完全分出階層,我不確定,但是有閱讀習慣與沒有的人相比,思想就已經拉出界限)

當下這也是我個人認為最公平的方式,因為閱讀不論年齡、性別、階層、處境、財富、地位每個人都有相同機會和權利,前提是你得認識字,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我相信:今天無數的中國的農村孩子都是通過高考,才逆轉自己的命運,而不是靠炒房。

俞敏洪老師(新東方創始人)說過「中國的高考是當下社會最公平的競爭方式,也是我們農村孩子走出山區最好的路徑」。

3.只會避讓後果,不切斷源頭

窮人比富人付出更大的代價

——貧困地區大多人都沒有社保(五險一金),這會導致人們過度擔憂未來(如:養老/教育/疾病/天難/死亡),這種無形的生活壓力會分散他們的精力,導致他們內耗大、效率低下,因此他們迫不得已選擇那些不利於增加財富改變困境的措施。

比如今年疫情,富人可以暫時不上班、不營業、不外出……。但我們窮人不能,因為不上班沒錢還房貸、車貸/不營業公司就面臨破產/不出門就沒有就業的機會,對賭的就是我們要付出冒著比他們更大風險作為代價。

《貧窮的本質》文中提到:在衣索比亞婦每個婦女生6.12個孩子,其貧窮程度是美國的51倍,而美國的總生育率僅為2.05。

他們想多生孩子,來增加勞動力和彌補疾病導致的高死亡率;
多生孩子來保障自己養老風險➡️這樣會導致更高生活成本;
讓孩子輟學來節省開支➡️導致死迴圈的文化低,認知侷限;
借高利貸來舉辦豐盛的婚禮或者葬禮➡️導致償被富人高額利息壓榨終身,成為奴隸;
就近嫁自己的女兒來提高生活上的互助➡️扼殺了女兒唯一可走出寒門的機會;
他們還常常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上,卻放棄了廉價的預防措施;

不直面問題,迴避似乎成為他們的一種「運動方式 」。我不知是否這樣他們會增加快樂,但是如果一直這樣,他們面對的困難不會得到本質的改變。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在印度烏代布林,有的母親提前10年時間,為8歲的女兒準備嫁妝,忽視個人精力和時間的代價。

窮人應對風險代價比富人要大得太多。

反觀當下:

對照富人:少生孩子→減少生活開支→給孩子更好的條件(受更好教育)→進入更高階層 →提自身單位的時間價值→獲得保障的生活物質條件。

窮人VS富人:窮人關注是事件本身的結果,然後不惜一切代價,採取各種不利於自己致富的措施,去挽救不斷迴圈♻️敗局。

而富人關注事件發生的起因,然後從源頭切斷或者做好預防措施。(新冠疫情期間,我在老家家,明顯看出,農村人對防護措施的重視程度,遠遠小於一二線城市的人群,他們沒想過2元口罩可能斷送自己性命)

4.與富人相比,窮人不夠有耐心

窮人之所以不耐心是因為他們始終恐懼未來:艱難的生活處境下,只要考慮到那些收益在未來是不確定的,他們就會充滿恐懼感。

例如:做生意怕虧損、投資教育看不到及時回報、買保險是無回報消費等等。
所以,他們的錢基本上都落袋為安,即使他們知道保險能降低未來的生活風險,他們依然選擇放棄。
因為購買保險需要花掉他們當下錢,他們會因為不能立刻享受到買保險的價值,而感到痛苦和遺憾 。

原因是:當他們把一切看得太遙遠時,很難激發出他們去抗爭窘迫處境和思考改變的動力,所以那些眼前能看到的收益,或者他們自己能實實在在享用到,才是他們青睞——花出去才是自己的,用小瀋陽話來講就是「擔心人死了錢沒花完」。

《貧窮的本質》文章提到:他們的錢都急用於買好吃的食品、電視機、自行車、冰箱、品牌衣服等,放棄那些收益在未來的保險、孩子教育、農肥、小推車(做小生意用)。

他不知道,自己其實在用一種看似省錢且又昂貴措施,來對賭他們可能面臨窮困潦倒的風險

用經濟學思維來講就是 :誰最著急,誰為當前的代價買單。

5. 不習慣存錢,不考慮投資

窮人總是把自己賺回來的血汗錢「活得」比他自己還要窮

也許你會說,當陷入文中說的「貧困陷阱」(下圖A1點左側區),活下來已經不容易,哪來多餘的錢,沒錢如何存錢,更不會想到投資 。這句話只說對一部分「沒錢所以不存錢」事實上他們是可以存的錢。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讓人奇怪的是:調查發現貧困地區當人均收入越少時,非生活消費品銷量反而上升,說明他們越窮時候,比富人有更強消費念頭,且消費都是生活非必須的。
比如購買零食、香菸、茶葉、冰箱、電視機等。還有在非洲,為了面子,他們不管日子在艱難,都會花很多錢來舉行隆重婚禮,甚至是操辦葬禮。

你很難想象在印度烏代布林和非洲很多貧窮家庭,一次葬禮花費全年收入1/4以上,有的家庭一次葬禮直接讓他們幾年都陷入經濟危機,揹負一輩子債務。

說明他們非必需品生活開銷費用其實很大,其實,他們可以剩下這部分的錢來存著,用於讓自己增長財富的地方。

其主要原因是:對窮人來說,控制自己存錢的痛苦遠大於富人。

富人存下來是剩餘的錢,所以對自身影響不大。
但窮人不是,他們要存錢必須有取捨,比如:今天不能抽菸/不能吃大餐/不能吃甜品/不能買電視機等。這些都在嚴重削弱他們勞動積極性,對他們來說,這個決定非常難受。

所以,最終他們都會選擇愉快地花掉,這導致沒有可積累的財富原因,不積蓄不投資、不策劃未來,也不做避險措施。

當遇到急用錢時,他們不是借高利貸,就是選擇打廉價工來增加收入。

事實上,窮人更應該學會存錢和投資,因為他們同所有人都一樣,都有一個現在和一個將來,而不是一直處在被富人壓榨位置,應該與富人共同分享社會進步帶給他們的福利。

他們沒有考慮的是:如果一直不存錢、不投資,他們會一直窮下去。

最後結論是:似乎存錢的障礙並非全都來自外部壓力,部分原因還在於人本身的心理因素,或者說慢慢已經成為習慣。

6.享受不到正規借貸導致被高利貸壓榨

沒有正規機構願意把錢借給窮人,因為,比起富人,他們借錢的違約率高很多。因此只有高利貸(非正規機構)願意借錢給他們,最後高額利息壓榨他們喘不過氣。

今年過年回家,為寫這篇文章,我刻意找了當年借民間高利貸,開磚瓦廠破產的一個叔叔瞭解到:

當年高利貸名叫「儲金會」,當時月利息10%~13%,算上覆利效應年利息接近150%,他當年借了3~4萬元,3年左右時間,本息和需要還13萬左右,我驚到了(放到現在,這與搶錢有什麼區別)。
所以說,窮人借高利貸後,稍微有一點閃失將全功盡棄,因此,高額利息讓大多數窮人,即使有好的投資意向,沒有好的心理素質都只能眼看著機會一次次失去。

《貧窮的本質》文章舉例:舉肯亞西部的農民 ‍,他們明知道施肥能提高2倍左右收成,但是政府前期發放農肥,他們迫於生計低價賣掉救急,等施肥季節,肥料漲價導致他們沒錢購買農肥,因此只能借高利貸或直接不是施肥,所以每年也只有25%農民用化肥種農作物。

其實,他們少部分窮人,其實可以走銀行的正規流程獲得低利率貸款,但是比起富人審批流程更加複雜嚴苛。導致他們的時間成本偏高,無形中就增加他們生活代價和風險。

所以,他們也放棄正規低利息借貸,轉向容易審批的高利貸機構。(今天誰要給你說,拿張身份證隨便貸10萬,你品,你細品)

因此,高利貸不是成為壓死窮人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吸乾他們血的魔鬼

結局就是:無論是高額利息,還是過度花費,都會讓他們日復一日用廉價的勞動,來彌補這個錯誤的選擇。然後每天都很努力,受益者卻是放高利貸機構(富人)。

所以,窮人無論多麼努力,都只能快樂地窮著,還要祈禱 不生病,不遇到天災。

我堂兄弟給我啟發:

2016年,我堂兄弟說了一個當時震驚我的事:他在實體店分期付款買一個價值3500元的OPPO手機,現在還清後,他自己算了一下恍然大悟——總價已經夠買iPhone 6s了 。

很多時候,窮 不是因為賺不到錢,是我們的血汗錢太容易被別人賺走。

網上這個段子我很喜歡:

今天馬雲的財富誰成就的?不允許你說是女盆友或孩子他媽;
王健林勒?不允許你說是孩子他爸;
馬化騰 勒?他兒子and 他爸 or 全家人……。

今天無孔不入的隱形「高利貸」:分期付款 借唄 花唄 白條 信用卡套現…… 。請保重!

7、糟糕的國家體制對窮人更加不利

沒有好的監督機制,導致zf貪汙受賄和亂用公款,有些gj的領導者在統治時期,制定的政治策略,不是為大眾服務的,而是為統治者謀取最大利益。

例如:
那些受賄zf的商人(富人),他們考慮更多對自己有利的政策,對立的就是不利的打工者(窮人),因為大多數窮人都是給富人打工。
例如 :不給員工購買社保、保險、隱瞞有害工作環境、強制廉價加班、甚至義務加班等;

zf沒有把扶貧濟困工作都落實到窮人身上,倒是扶持不少zfgy成為富豪,此處省略一萬個 ……。

他們沒想到,他們自私行為卻誤導世界扶貧組織和慈善機構,傳遞錯誤的現狀。導致慈善機構改變援助方向、減少他們的扶貧工作,無形中減少窮人本應該獲得到幫助的機會。

反觀當下:

今天,優先掌控A股資訊都是上層各大金融領秀,所以,被套牢都是散戶。網路流傳開來的「10個炒A股散戶,7個虧、2個平、1個賺」 ,那7個就是為每天待在CBD的富人做貢獻的「活雷鋒」……

8、穩定的思維是造就貧窮的一部分

貧窮的處境,對想逆襲的窮人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階級的分化,會使得金字塔底的窮人競爭非常大,所以貧民的勞動價值更廉價。

當你待在一個,都靠增加勞動時間賺錢的人群裡,你會發現你的單位時間成本會越來越來低,越累反而越窮。

所以,打廉價的臨時工、加班加點只是穩定貧窮的開始,這種節奏只會一直穩定地維持你窮下去

他們很難該變現狀,因為幾乎沒有機會接觸金字塔上層人。前文提到,他們也無法獲取正規的保險、銀行服務及其他廉價金融渠道。

因此,這些窮人普遍出現一個奇怪想法:他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成為企業家,理想就是希望他們有一份穩定工作。

《貧窮的本質》文章調查發現:在印度烏代布林93%以上窮人,渴望自己孩子有穩定的工作(比如政府人員/教師/醫生等)。
這也說明窮人的恐懼、不耐心、不存錢、不投資、不重視教育等,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當下他們沒有穩定收入來源,才不考慮長遠利益。
因此,只有他們生活穩定了,才能消除每天他們大腦裡,對各種不確定的困擾,這樣才會讓他們耐下心去做比較長遠考慮。

事實上,穩定工作,似乎只是中產階層與窮人之間的一個界限,但並不是窮人崛起最好選擇

個人的領會與小結:

  • 窮人基本都是打工思維——只有通過增加勞動力和勞動時間才能賺更多錢,他們沒想到這只是增加剝削的開始。
  • 富人都是商人思維——他們堅信選擇對方向比埋頭努力更重要。
  •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窮不僅僅因為賺不到錢,而是我們血汗錢太容易被別人賺走。所以當你處在貧困陷阱裡時,你需要耐心:少買非必需品多積錢 、少貸款多投資、少空想多行動、少虛榮多嘗試、少抱怨多總結,先一步步走出貧困陷阱A點,然後會有一段快速上升期AB,一步步脫離貧窮。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大家好,我是gaolhjy.
傳統行業轉行的網際網路人。 前期從事Android開發,現技術管理。
關於《貧窮的本質》紙質版各大商城都有,大家可以直接購買;也可以新增我微信,我發電子版給您。

另外, 我平時運營微信群"向上而行"(50元付費群),堅持每天發有價值的資訊,堅持每週至少一篇原創分享。
如果您不想加群,也可以單純新增我微信。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