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Java中資料的初始化順序(含靜態資料的初始化)

2020-10-23 14:00:32

第二天,哼著小曲來到教室,摘下眼鏡擦眼鏡,準備上課。一擡頭看見了一個大長腿,艾瑪,真好看。

看夠了沒!lsp。

我:啊,看夠了...啊,不是不是(慌忙帶上眼鏡),喲!冉冉大妹紙。

冉冉:誰是你大妹紙啊,往裡坐坐。

我:好勒!

冉冉:我昨天回去看了看一條不會寫作的碼農寫的簡單理解Java的構造器,把建構函式給整明白了,但是問題來了,什麼初始化,還有什麼順序,真讓人頭疼,給我講講?

我:叫哥哥給你講。

冉冉:算了,我找別人吧。

我:今天我要是給你講不明白,我就不放學!

今天要講的重點

  • 成員變數預設初值
  • 構造器初始化以及初始化順序
  • 靜態資料的初始化

一、成員變數預設初值

要知道:只有成員變數,在執行時期才會進行賦予預設的初始值。Java要儘量保證所有變數在使用前都能得到恰當的初始化。而對於方法中含有的區域性變數,Java則不會給預設值,而是以編譯錯誤的形式,來保證區域性變數的初始化;

下面來看看Java給的預設初始值是多少

boolean : false
char    : [ ]
byte    : 0
short   : 0
int     : 0
long    : 0
float   : 0.0
double  : 0.0
reference(參照型別(可以理解為物件)) : null 

冉冉:這個char為一箇中括號是什麼意思?

我:這個啊,char的初始值也預設為0,所以顯示為空白了

這是Java預設給你的初始值,當然如果你在方法中這樣定義,那編譯器肯定有點小脾氣。

冉冉:嗯?你怎麼沒說String呢?

我:你說String是什麼型別的?

冉冉:當然基本資料型別呀(脫口而出)

我:鼻子給你打歪,你家的Java是九種基本資料型別啊,他也是個參照型別啊,不然你以為你怎麼能寫

String str = new String();

這樣的程式碼啊;好了,咱繼續扯;

二、構造器初始化以及初始化順序

  • 構造器初始化

我:昨天你看了那什麼什麼碼農的構造器,那我就不再給你囉嗦了,直接說重點吧?

冉冉:完全沒問題!

我:好!廢話不多說,開始,看下邊的程式碼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public Student(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password = password;
    }
}

冉冉:哎哎哎!你也看過那篇文章?

我:嘿嘿,那必須啊,他多帥啊,我也關注了,繼續繼續!

這是使用建構函式進行的初始化變數,當你呼叫這個建構函式的時候,傳入的兩個引數,就是初始化的值,測試一下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Student(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password = passwor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testMain2 = new Student("1","1");
        System.out.println(testMain2.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testMain2.password);
    }
}

又來了一個重點:當你進行初始化的時候,username和password的值首先會被置為null,然後才變成了"1","1"。對於所有基本型別和物件參照,包括在定義時已經設定了初值變數,這種情況都是成立的。

我:理解了這個知識點,那咱們進入下一個,也是你頭疼的地方,初始化的順序。打什麼瞌睡,仔細聽講了!

  • 初始化順序

在類的內部,變數定義的先後順序決定了他們的初始化順序,即順序初始化,即使他們分散在各個方法之間,也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初始化(注意:初始化要優先於方法載入,包括構造方法)

冉冉:有點不理解分散在各個方法之間

我:看程式碼就理解了,把上邊的程式碼做個簡單的改造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Student(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password = password;
    }
    int i;
    void f(){}
    boolean b;
}

這就叫做分散各個方法之間。這時候的初始化順序,並不會因為建構函式在變數 i 之前,構造方法就先初始化;懂了吧!

冉冉:明白了

那咱們繼續:

public class Te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ouse h = new House();
        h.f();
    }
}
class Window {
    Window(int marker) {
        System.out.println("Window方法的構造器" + marker);
    }
}
class House {
    Window w1 = new Window(1);
    House() {
        System.out.println("House()方法");
        w3 = new Window(33);
    }
    Window w2 = new Window(2);
    void f() {
        System.out.println("f()");
    }
    Window w3 = new Window(3);
}

這段程式碼是怎麼執行的呢,來分析分析吧?

冉冉:好的,我試試看

(幾分鐘後,娓娓道來)首先main方法中 new了個House的物件,然後根據你剛剛說的,先初始化所有的變數,這時候會執行

Window w1 = new Window(1);

Window w2 = new Window(2);

Window w3 = new Window(3);

每次執行,都會去呼叫Window類中的構造方法,輸出一句 "Window方法的構造器" + 所傳的 1 2 3

緊接著在 載入House() 這個構造方法,輸出一個 "House()" 再執行 w3 = new Window(33); 輸出一個"Window方法的構造器33"

最後呼叫了 f() 這個方法,輸出了"f()";

對不對,對不對。冉冉激動的說到

我:不錯不錯,孺子可教也,看下結果吧!

在整個程式執行的過程中 w3 會被初始化兩次:一次在呼叫構造器前,一次在呼叫期間,而第一次的物件被無情的拋棄了,被當成了垃圾給運送走了。

冉冉:終於弄明白了,你挺厲害的呀!

我:那何止厲害,我還帥呢!別急,還沒結束,還有一個重點呢,咱繼續掰扯!

三、靜態資料的初始化

我:知道什麼是靜態嗎?

冉冉:知道知道,static關鍵字嘛。

我:嗯對,就是這個關鍵字,既然知道,那我就不給你講基礎了吧,直接說重點!

首先呢,你要知道一點:無論你建立多少個物件,靜態資料都只會佔用一份儲存區域。而且static關鍵字不能用於區域性變數。

看下面的例子,瞭解一下初始化順序:

public class Te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new 一次Cupboard()");
        new Cupboard();
        System.out.println("new 二次Cupboard()");
        new Cupboard();
        table.f2(1);
        cupboard.f3(1);

    }
    static Table table = new Table();
    static Cupboard cupboard = new Cupboard();

}
class Bowl {
    Bowl(int i) {
        System.out.println("bowl類的構造方法--->" + i);
    }
    void f1(int i) {
        System.out.println("方法f1() ---> " + i);
    }
}
class Table {
    static Bowl bowl1 = new Bowl(1);
    Table() {
        System.out.println("Table類的構造方法");
        bowl2.f1(1);
    }
    void f2(int i) {
        System.out.println("方法f2() ---> " + i);
    }
    static Bowl bowl2 = new Bowl(2);
}
class Cupboard {
    Bowl bowl3 = new Bowl(3);
    static Bowl bowl4 = new Bowl(4);
    Cupboard() {
        System.out.println("Cupboard類的構造方法");
        bowl4.f1(2);
    }
    void f3(int i) {
        System.out.println("方法f3() ---> " + i);
    }
    static Bowl bowl5 = new Bowl(5);
}

這個我給你分析,你聽仔細哦~,不要走神,只講一遍

冉冉:好(打起精神)

首先,主函數作為入口函數,先初始化靜態變數,即執行 static Table table = new Table(); 執行這條語句之後,就會載入Table類,這是一定的,即使不是一個靜態,也會載入這個類,然後再去執行 static Bowl bowl1 = new Bowl(1); 此時就會去載入Bowl類的構造方法,從而輸出了一句 "bowl類的構造方法 ---> 1" ,然後程式繼續載入Table了中的靜態變數:

static Bowl bowl2 = new Bowl(2);  再次呼叫Bowl的構造方法,輸出"bowl類的構造方法 ---> 2",然後才載入Table類的構造方法,輸出"Table類的構造方法",然後執行 bowl2.f1(1); 

程式回到主函數,再執行 static Cupboard cupboard = new Cupboard(); 然後載入Cupboard類,接著載入類中的靜態變數,重複上邊的情況,按順序執行。這裡注意的是,執行完兩個靜態變數,會接著執行非靜態的,即 Bowl bowl3 = new Bowl(3);

執行完static Cupboard cupboard = new Cupboard();程式再次回到主函數,執行第一個輸出語句,緊接著,執行

new Cupboard(); 你說說,下一步該執行什麼了?冉冉同學

冉冉:下一步啊,這還不簡單,先執行靜態變數,執行完,再執行非靜態的,然後再執行構造方法唄,這有啥難的。

我:不對哦~,(挖個坑你就跳,這還不是隨隨便便就把你騙到手了麼,哈哈哈)

重點:被static修飾的變數,本質上,只會在類載入的時候載入一次,所以嘛,直接就會執行 Bowl bowl3 = new Bowl(3);

同樣的,你再次回到主函數,再 new Cupboard(); 也還會是這樣執行的

冉冉:戚,你也就欺負欺負我這種小白了,啥也不是,再見!(說著起身就要走)

我:哎哎哎,別生氣啊,我給你總結一下啊!

冉冉:不用!哼!

四、總結

所以,現在來看,初始化順序就顯而易見了  靜態變數 --> 非靜態變數 --> 構造方法

所有文字,程式碼,均為手敲,如有錯誤,或補充,歡迎指出,一定及時改正!

來都來了,點個關注,點個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