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常常會產出一定的焦慮,這些焦慮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來自工作的焦慮,生活和家庭的焦慮也是一方面,很多時候,我們沒法獨善其身,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問題。現在的社會浮躁名利,各種攀比層出不窮,此時,唯有靜下心來,安靜的閱讀能使我心靈獲得暫時的安靜。
我是一個很愛讀書,且愛分享的⼈,在之前的⽂章⾥我也經常分享一些技術筆記以及生活上的事情。除了各種技術書外,我還喜歡看各種閒書,⽐如傳記、隨筆、科普讀物等等。有時間的時候,我會摒棄外界打擾,一個人窩在家⾥讀讀閒書,對我⽽⾔就是⾮常清閒⾃在的享受了。
經常有讀者問我,⼩夥伴們都在討論⼋卦、吃喝和遊戲,而⾃⼰讀了很多書,感覺沒啥⽤,根本插不上嘴。於是開始懷疑讀書的意義,讀書除了讓⾃⼰話更少,更願意思考之外似乎並沒有帶來什麼。
我說如果別⼈討論的都是垃圾,你願意和他們⼀起討論垃圾嗎?找個願意讀書的⼈⼀起交流
不就好了。記得我大學的時候我的老師說過:「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生需要一些真正意義上的朋友,而不是酒肉朋友。
其實,現代的人基本都是財富上富足,而精神上卻十分匱乏。曾經,國外的機構統計過,國人的讀書行為,發現很多人一年連一本書也沒讀完。書、⾳樂其實都是價格上便宜,精神上卻能讓你極度富有的東⻄,⽽且絕⼤多數⼈都能消費得起。
舉個例子,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聽爵⼠樂,在他的小說裡,音樂也成為常駐⻆⾊,為文章增⾊很多。記得,他在《我的職業是⼩說家》⾥寫過這麼⼀段話,是⼀個⾮常有趣的⽐喻:相⽐之下,任憑時間流逝卻能留存⼼間永不消亡的東⻄,才更為重要——這話等於沒說吧。然⽽這⼀類知識卻不會有什麼⽴竿⻅影的作⽤。要輪到這類知識真正發揮價值,還得等上很⻓時間。⼗分遺憾,與眼前的考試成績不能直接掛鉤。間把⽔燒開,可⼀旦燒開了,就不那麼容易變涼。並不是說哪⼀種更好,⽽是說它們各有⽤途與特⻓,重要的是巧妙地區分開來使⽤。
所以我說,在任何時候,我們需要多讀書,並且是不是的讀一些與專業無關的書,即我理解的「讀閒書⾃由」。其實,這並不容易做到,讀書不是那些「奶嘴樂」的消耗品,是需要你花時間和精⼒來消化的。
說到自由,我們這個年紀段討論的最多的就是財富自由,讓我想起了前陣⼦熱議的那個在位元組跳動 28 歲財務⾃由然後決定退休的年輕⼈。有人問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其實,在我看來財富自由不過是⼀個物理數位,真正內心的充實才能帶來人生的精彩。
選擇不同,收穫也不⼀樣。⼤部分情況下,我們想做的事情,有點經濟基礎就可以實施了。⽐如去海邊看⽇落,⽐如去嘗試⼀些新事物等等。
對絕⼤部分⼈來說,財務⾃由都是⼀個偽概念。⼼不⾃由,⼈永遠⽆法⾃由。當你⼀年能掙滿⼗萬的時候,你覺得年薪百萬就算財務⾃由了。等你年薪百萬的時候,你覺得有⼀套房⼦,再有⼀百萬現⾦就夠了。當你有了⼀千萬的時候,你會去想什麼時候掙到⼀個億……以此類推,永⽆休⽌。
如果⾮要給財務⾃由⼀個物理數位,我個⼈覺得,再怎麼著,只要你不去買島、買遊艇、買直升機,有幾千萬資產,就算財務⾃由了吧。也許,這只是別⼈的⼀個⼩⽬標,但遺憾的是,⼤部分⼈⼀⽣的資產都達不到這個數位。⼀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職業⽣涯的平均年薪按照五⼗萬計算,掙⼀百萬需要兩年,⼀千萬需要⼆⼗年,不吃不喝掙⼀億,需要兩百年。兩百年前,是嘉慶年間,那時候聽診器剛發明,阿根廷獨⽴了,距離第⼀臺計算機的誕⽣還有 130年。
說到這,很多人會問,怎麼才能財務⾃由呢?按照上面的標準,實現財富自由是很難的。因為在過去的⼗多年⾥⾯,決定你是否賺⼤錢的邏輯,不是勤奮,不是堅持,⽽是運⽓,對,就是運⽓。這個世界,賺⼩錢才是能⼒,賺⼤錢其實是靠命的,要有指數級別的增⻓,才能實現你的財富自由。
往往你努⼒勤奮,勇往直前,這些付出能讓你過上⽐較好的⽣活。但是,並不是努⼒勤奮就能讓你成為⻢雲、⻢化騰的,才⽓和命格不在,想也沒⽤。看起來這事⼉不是通過我們的個⼈奮⽃能解決的,但是,個⼈奮⽃能讓我們掙到⼩錢啊,這些⼩錢,也能讓我們獲得⼀定程度的⾃由,⽐如,精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