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對話 | 唐小引
作者 | 屠 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風雲變幻作業系統領域的上半場,Windows 獨霸 PC 作業系統市場已久,Android 與 iOS 也早已瓜分行動作業系統天下,無論是桌面還是移動,作業系統格局早已成為定勢。
如今在十年一輪迴的賽場,全球在 5G、AI 等新一輪技術浪潮中,以物聯網作業系統為著重點的第三場競賽戰早已打響。在開源趨勢下,國產作業系統也全面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盛況,同時無數人對此寄予厚望。
激盪四十年,國產作業系統在物聯網這條道路上現下行至何處?對於首批「摸著石頭過河」的作業系統探路者,將帶來我們怎樣的經驗啟示,其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對於新生代開發者,他們又有著怎樣的建議?
在高手雲集的作業系統界,也在 1024 程式設計師節(https://1024.csdn.net/)即將到來之際,CSDN 獨家對話國產物聯網作業系統 RT-Thread 的掌門人熊譜翔(業界從業者親切地稱呼他為「熊大」),本文中,我們將共同走近熊大的技術人生,以及步入 RT-Thread 見證下的中國作業系統成長與開源之路。
重要觀點速覽:
不管作業系統技術上的千變萬化,網路連線的魅力在持續維繫著,讓大家,讓計算機緊密地連線在一起。
沒有開源就沒有 RT-Thread,它本身就是開源社群下眾多開發者集體的結晶。
開源基礎平臺 + 商業化元件(中介軟體/外掛)+解決方案是開源專案應具備的模式。
前一代的霸主基本上不會成為下一代的領導者,亦或者說其中有著他們原有的基因,如滑鼠、鍵盤操作的 Windows,不可能再帶入到手機;手機上應該廣泛且龐大的 Android 也不可能帶入到物聯網中。
物聯網時代需要一個適配性非常好的作業系統,而這些需要創新,也是未來發力點所在。
作業系統關鍵點還在於生態。生態需要開放、合作和中立性,並在這個基礎上創新,變成一個對大家都有利的平臺。
以下為 CSDN 與熊譜翔對話完整版(在不改變原意基礎上,稍作編輯):
CSDN :你曾分享過,1998 年在重慶讀書時,覺得能夠在 DOS/Windows 之外接觸到一種全新的作業系統非常興奮,22 年過去了,作業系統發生了哪些變化?
熊譜翔:1996 年初,我開始接觸到計算機時,對於執行的系統程式非常感興趣。後來,當網際網路逐步盛行的時候接觸到 Linux,看到在原有 PC 上能夠啟動一個全新,並且 Open Source 的作業系統異常興奮。
20 多年過去了,因為開源的力量,Linux 壟斷了大部分的領域。而作業系統也經歷了,PC 上的 Windows,手機上從塞班到現在的安卓,然後多國紛爭的物聯網作業系統,甚至是 AIoT OS。
不管作業系統技術上的千變萬化,網路連線的魅力在持續維繫著,讓大家,讓計算機緊密地連線在一起。
CSDN:從在重郵學通訊,貝爾阿爾卡特、Marvell(美滿)到 RT-Thread,為什麼會將物聯網作業系統作為自己的方向?
熊譜翔:我是通訊專業畢業,所以畢業後的工作也始終和通訊、網路相關,從有線網路裝置、到無線網路裝置、再到現在的萬物互聯。
因為通訊的緣故,因為長期工作在裝置端系統軟體的緣故,逐步在這塊越陷越深,踏上了自己做物聯網作業系統的道路……
CSDN:2005 年時因為朋友的專案動了自己寫一個嵌入式實時作業系統的念頭,是什麼促成了 RT-Thread 成為了自己的事業?
熊譜翔:是因為對作業系統的熱愛、對網路的熱愛。
原來在學校時接觸的開源,則變成了自己後續做事的方式,自己初始開發了一個作業系統,並以開源、開放、社群化的方式來發展,並在這個過程中欲罷不能,最終也就積極擁抱了。
CSDN:開源在這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熊譜翔:開源在這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我們的活動準則。因為開源,越來越多的人蔘與到 RT-Thread 的開發者行列中;因為開源、開放,讓 RT-Thread 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從試用、到使用、到愛用。
可以認為,沒有開源就沒有 RT-Thread,因為它本身就是開源社群下眾多開發者集體的結晶。
CSDN:開源是自主創新道路上的中堅力量,在過往多年間,RT-Thread 是如何從開源實現商業化的,是否可以分享一些經驗或者其中的心路歷程?
熊譜翔:最初,RT-Thread 並沒有考慮到太多商業化的事情,只是覺得 RT-Thread 可以被大家用起來,非常開心。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公司在使用的基礎上,還希望能夠有一定的新人培訓及後備的技術保障。
其實,初始時在社群內並沒人提供這些,也想著不應該因為沒有技術支援、服務而阻礙了 RT-Thread 的使用。因此,當時我們和社群的幾位骨幹共同討論,成立現在的公司,在社群上大家將新公司都稱之為 RT-Thread 服務公司。這也就是在開源商業模式中的服務模式,雖然軟體是開源的,但當涉及到我們的技術支援、人員投入時,這些實際上都是需要付費維護的。
因為技術服務的緣故,RT-Thread 也經歷了客製化化服務的部分(當然也經歷過創業公司的生與死,特別是還要顧及到跟隨著的兄弟們的生活問題),逐步積累了一些在作業系統平臺基礎之上的增值元件。
同時,隨著開源的成熟發展,社群不斷擴大,開源的專案更像一套通用性的軟體,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在開源的軟體程式碼基礎上,一行程式碼不改就可以出產品了(客製化性高了,面向特定的硬體,開發者使用者用不起來反而吐槽得多)。
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著一些開源兼顧不完善的地方,這也是後來開源基礎平臺 + 商業化元件(中介軟體/外掛)+解決方案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簡單來看,相當於是開源商業模式中的 Open Core 模式。
整體而言,隨著在開源經驗的不斷積累,我們反而愈發感受到,只有這種才是開源專案應該具備的模式,開源也是一項偉大的商業模式。
CSDN:對於發展國內的開源作業系統生態,你有著什麼樣的想法和計劃?作為 CSDN 的老朋友,你最希望我們大家一起推動什麼樣的共識和行動?
熊譜翔:作業系統生態關鍵點在於合作,我們在做事情前總會先問自己:這個事情我們是否可以和合作夥伴一起去做。
在未來,我們希望更多人蔘與進來,不管是開發者,還是企業使用者、硬體廠商,甚至希望能夠輻射到海外。最終,基於作業系統我們希望它未來能夠成為物聯網的「根」。
CSDN 作為國內知名的技術開發社群,積累的影響力、展示出來的運營能力,對開源社群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RT-Thread 非常樂意聯手 CSDN 共同開展如 Hackathon、開發者大會、技術培訓等活動助力開發者提升能力,一起傳播開源的理念,讓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到開源中來。
CSDN:作業系統這個領域一直都是國外公司主導,RT-Thread 為什麼能夠突圍?關於物聯網作業系統,未來你有何構想和期待?哪一點你認為更能成為發力點?
熊譜翔:最初時也沒想到突圍,初生牛犢不怕虎,只是覺得這個事情我們也能做,大家把它用起來就開心。
隨著開發以及投入的時間長了,我們思考的範圍也逐漸擴大。作業系統從大的方面來看,可以將其分為桌面/PC 端的微軟,即 Windows(桌面數位化);手機行動端的蘋果和谷歌,即 iOS 和 Android(移動數位化);下一個時代的物聯網(或者未來物理世界的萬物數位化)。這裡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前一代的霸主基本上不會成為下一代的領導者,亦或者說其中有著他們原有的基因,如滑鼠、鍵盤操作的 Windows,不可能再帶入到手機;手機上應該廣泛且龐大的 Android 也不可能帶入到物聯網中。
至於其中原因,也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每一代都會有自己的特點,一定會有一個非常適合它的絕加拍檔。對於物聯網時代而言,碎片化是其中的顯著特點。從超小的計算單元,到具備智慧、邊緣算力的高效能單元,都會涉及。物聯網時代需要一個適配性非常好的作業系統,這些需要創新,也是發力點所在。
CSDN:面向作業系統方面,未來有怎樣的期待?基於此,希望業界的新老朋友們,如何更好地參與進來,對此,你有什麼話送給他們?
熊譜翔:作業系統關鍵點還在於生態。生態需要開放、合作和中立性,並在這個基礎上創新,變成一個對大家都有利的平臺。所以對於做作業系統業界的朋友們,希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合作。
CSDN:做 RT-Thread 已經有十餘年,說說現在的 RT-Thread 和自己,與 10 年前有哪些不一樣?
熊譜翔:最大的感受是,10 年前 RT-Thread 還在一個小角落、還是一個小群體,一次線下聚會的時候可能只是幾個人、十幾個人;而現在使用 RT-Thread 的開發者已經非常多,線下聚會的時候都可以達到數百人的規模,真切的感受到了身邊的 RT-Threader 多了。
CSDN:這十多年的創業歷程中,有什麼是讓你非常遺憾的事情?有什麼是讓你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熊譜翔:最遺憾的是最初創業那幾年的生死歷程,迫於現實(收入、家庭等),一些兄弟最終離開,而那些是當時 RT-Thread 上最優秀的兄弟。
最大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如今一款款產品都已用上了 RT-Thread。
CSDN:最後,我們來個接龍,這次 1024 程式設計師節,有許多作業系統的老朋友共赴長沙,你最想問哪位老朋友什麼問題?
熊譜翔:我做了 20 年的程式設計師,已經是老程式設計師了,其中大約花了 14 年的時間在 RT-Thread 上面,感慨萬千。
想問問諸位老朋友,做程式設計師後悔了嗎?還在寫程式碼嗎?
同時,也歡迎新老朋友,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0月23-25日,「長沙 · 中國 1024 程式設計師節」將盛大舉行。程式設計師節活動以開源為主議題,包括 2 場嶽麓尖峰對話;2020
開源技術英雄會;10+場熱門技術分論壇/峰會;創意集市;體驗感超強的科技文化嘉年華、最 HIGH
時刻的開源之夜。內容聚焦開源技術及生態建設、作業系統及硬體創新、開源社群及商業化發展等多個重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