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科雲鏈OKLink|觀察:iPhone12來了 5G網路跟得上嗎?

2020-10-15 15:00:31

經歷今年9月的第一場「擱淺」釋出會後,10月7日,蘋果官方公眾號釋出「快訊」,宣佈於北京時間10月14日凌晨1點舉行釋出會。延續「字少事大」的風格,雖然海報沒有透露釋出會的具體內容,但傳聞中的iPhone12終於露面了。

蘋果.jpg

 

作為蘋果在5G時代推出的首款5G手機,姍姍來遲的iPhone12賺足了外界的眼球。尤其對於果粉來說,iPhone12是他們翹首以盼的5G換機潮首選。

蘋果在5G上,至少比安卓陣營落後了一年,同時錯過了5G的首班車。2019年1月,華為釋出5G基頻晶片巴龍5000;2019年2月高通釋出第二代5G基頻晶片驍龍X五五。同年9月,蘋果秋季釋出會上,庫克以不使用未成熟技術為由,解釋iPhone11未能搭載5G。

實際上,前幾年蘋果與高通廝殺,改用英特爾基頻,但因英特爾5G基頻研發遲緩,使其錯過5G元年,甚至差一點無法在2020年初推出5G iPhone。5G商用的提前導致基頻晶片大逃殺提前縮圈,跑圈不及時的英特爾出局,蘋果不得不與高通提前「和解」,趕上5G時代的快車。

5G iPhone開啟新篇章 5G網路跟得上嗎?

在蘋果掛載英特爾基頻晶片的這幾年,iPhone使用者深深體會了下樓梯沒訊號、進地鐵無服務、便利店掃碼需跑出門口的痛。首嘗5G的iPhone會有所改善嗎?

iPhone12上的5G體驗會取決於使用者所選擇的運營商和居住地。根據運營商的不同,5G有著不同的頻率,有些頻率的速度確實有所突破,但有些卻無法連線到使用者的手機上。其他的頻率雖然有較長的連線距離和穩定的連線,但速度不一定比4G LTE快多少。

作為5G第一大國,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經開啟5G商用近一年。隨著5G的呼聲越來越高,有很多使用者表示,明顯感覺到4G網速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卡。有網友專門對網速進行了測試,表示網速的確出現了大幅下降。

甚至近期有媒體發現,中國移動多個地區的網上營業廳和APP已停止為使用者提供優惠的4G套餐,使用者辦理套餐時只能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5G套餐。同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對此,相關客服人員表示,使用者可以前往線下營業廳辦理4G套餐。

目前,對於大部分使用者而言,4G套餐基本能滿足日常需求,他們對正在逐步全面覆蓋的5G仍持觀望的態度。在5G浪潮之下,使用者可自主選擇的4G套餐種類正在逐漸減少,辦理渠道也在變窄,對於4G降速也變得格外敏感。消費者表示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被強行驅趕進入5G時代。

5G.jpg

 

根據艾媒諮詢對非5G手機使用者的調研,阻礙其換機選擇的前三大理由分別是:沒有需求、套餐資費過高和手機價格過高。

5G+區塊鏈+物聯網構建「可信」社會

對於消費者而言,最大的困惑在於,5G到底能做什麼?和此前的4G、3G相比,5G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於今年年初與區塊鏈、AI等高新技術一同納入新基建。其革命性的意義更多體現在工業生產,比如無人駕駛,萬物互聯等等。

5G作為新一代的行動通訊技術,傳輸速率更高,通訊延時更少,網路覆蓋更廣,5G商用的未來是「連線一切未連線」,實現物聯網尤其是窄頻物聯網的深度覆蓋與快速擴網。

從區塊鏈應用推廣的需求來看,原來區塊鏈僅可實現鏈上資料的不可篡改,卻難以確保上鍊資料的真實性,資料在上鍊之前,仍存在人為篡改的可能。而使用物聯網感測器替代人工操作,可以實現資料的自動採集,從源頭上降低虛假資料上鍊的可能。

物聯網+5G的融合效應是物聯網體系走向智慧化。隨著人工智慧嵌入物聯網中,物聯網不僅負責資料的收集,傳遞反饋資訊,而且智慧演演算法和行業規則引擎會嵌入到網路邊緣終端。這個過程中的資料、算力、規則的動態調控、排程和優化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與智慧合約來實現自動化的可信管理。

歐科雲鏈OKLink相關負責人以無人駕駛為例解釋道:「5G作為一種通訊的元素,可以把資料傳輸給基站或者是雲服務檯。如果此時它所傳輸的資訊是可篡改的,將導致避障演演算法出現錯誤,進而導致汽車與異物入侵的一種碰撞。如果將5G結合區塊鏈和物聯網,汽車的行駛通過物聯網來採取資料,利用5G去傳輸資料,通過區塊鏈確保資料的安全跟傳輸過程中的不可篡改,即可賦能無人駕駛等領域。」

截至目前,「區塊鏈+5G+物聯網」已經在智慧城市、倉單物流、農業溯源、社會治理等領域落地應用。比如基於區塊鏈的倉單流轉系統,可以通過物聯網實時確認倉單資訊,登記在區塊鏈上的單就可以流轉交易起來,有效緩解企業因庫存壓力導致的資金不足問題,出資方也不用擔心倉單的真實性和重複融資問題。

OKLink相關負責人補充道:「積極推動區塊鏈與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融合發展,能有效地從源頭上保護使用者的個人隱私資料資訊保安。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程序加快,利用區塊鏈的特性,可有效互補智慧物聯裝置可能帶來的新型資料安全風險。儘早推動技術的融合,構建從資料來源頭就開始生效的可信資料流轉體系,從根源上確保資料的可信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