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維度上看,現在5G研究如火如荼,4G LTE的大規模部署時間約為09年到13年左右。3GPP系統的持續演進和優化,提高效能、降低成本,3GPP提出了系統架構演進專案(SAE)。SAE是一個同時支援GSM、WCDMA/HSPA和LTE技術的通用分組核心網,實現使用者在LTE系統和其他系統之間無縫移動,實現從3G到LTE的靈活遷移,也能夠整合採用基於使用者端和網路的移動IP,WiMAX等的非3GPP接入技術。
縮略語 | 中文 | 概念範圍 |
---|---|---|
EPS | 演進分組系統 | 包括接入網和核心網 |
EPC | 演進分組核心網 | 僅核心網 |
E-UTRAN | 演進通用接入無線網 | 僅接入網 |
SAE | 系統結構演進(與EPC重疊) | 僅核心網 |
LTE | 無線介面長期演進(與E-UTRAN重疊) | 僅接入網 |
我的理解是LTE和SAE是最開始推進組提出的研究專案和演進計劃,EPC和E-UTRAN是最後的網路架構名稱。
首先LTE區別於之前網路的特點是扁平化(與扁平化反義的就是層級結構,總之就是架構更簡潔)
扁平化的架構可以減少裝置投入、介面數量,並可以增強端到端的時延。
具體來說:
取消RNC(中央控制節點),只保留一層RAN節點——eNodeB
NodeB和核心網採用基於IP路由的靈活多重連線——S1-flex介面
相鄰eNodeB採用Mesh連線——X2介面
主要網元功能:
MME:Idle狀態行動性管理;EPS承載控制等。
S-GW:行動性錨點。解釋下錨點(anchor),即使用者從不同接入系統接入時,業務資料都要經過這個網元。那麼使用者在不同接入系統之間移動時,可以保證該網元分配的使用者地址保持不變,以支援計費和其他業務需求。舉個栗子,UE在同一個MME管轄範圍下的不同eNB之間切換(小區間切換),那麼接入的eNB發生改變,但是接入服務的MME沒有改變,所以,在這種場景下,MME是行動性錨點(SGW也可能沒有改變)
那麼當UE在3GPP的不同技術之間切換,比如G網/W網/LTE網之間切換的時候(Inter-RAT切換),eNB和MME都可能會變化(比如2G沒有eNB,也沒有MME),但是S-GW是連線不同3GPP的RAT的裝置,在不同RAT之間切換(包括回退)的場景下,S-GW是沒有改變的,S-GW是所謂3GPP之間切換的錨定點。
此外,SGW對資料包進行QOS分級,根據QOS級別來計費。
P-GW:UE IP地址分配,包過濾等。SAE中還負責非3GPP接入。
SAE架構中,原PS域的SGSN和GGSN功能歸併後重新劃分,成為兩個新的邏輯網元:MME和SGW,實現PS域的承載與控制分類。之前承載與控制是耦合的。
TD-LTE產業鏈包括系統裝置、終端/晶片、測試儀表。晶片指多模多頻晶片,如六模支援G/C/U/TDS/LTE-TDD/FDD
4G的LTE分為兩種,一種是時分雙工TDD,一種是頻分雙工FDD。
TDD接收和傳送使用同一頻率載波的不同時隙作為通道的承載。單方向(如下行)資源在時間上是不連續的。
而FDD是在分離的兩個對稱頻率通道上進行接收和傳送,因為這個特性導致其適用於對稱業務而不適合非對稱業務。
在高速場景下,由於多普勒效應導致快衰落,通俗來說就是有延遲,需要迅速的通道估計和資源排程。FDD上下行同時進行,可以通過上行鏈路告知基站做調整。TDD中就會被延遲所影響。
另外TD-LTE適合熱點區域覆蓋,FDD適合廣域覆蓋。
TDD的幀結構:
- 一個長度為10ms的無線幀由2個長度為5ms的半幀構成
- 每個半幀由5個長度為1ms的子幀構成
- 常規子幀:由兩個長度為0.5ms的時隙構成
- 特殊子幀:由DwPTS、 GP以及UpPTS構成
VoLTE狹義上來講就是VoIP,與普通的VoIP相比:1.網路的承載由網際網路變成了LTE;2.同時對VoLTE使用的DRB承載定義更高的優先順序和速率保障等,來保證業務QOS。
3GPP標準定義:基於IMS網路的LTE語音解決方案。所以廣義來說基於LTE承載的IMS的多媒體業務都可以稱呼為VoLTE。
私有標識 (IMPI: IM Private Identity也稱PVI) 和公有標識 (IMPU: IM Public Identity也稱PUI) :
媒體協商
資源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