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不斷解開心結,又繫上心結的過程
因為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個人感覺對後輩的參考意義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對自己這段旅途的一個記錄,請大家在閱讀時有選擇的提取資訊。
本科學校:華北某211
前五、六學期學分績排名:1/119
前六學期綜合排名:1/119
專業:電腦科學與技術
CET-6:500+
競賽科研獎項:國家獎學金、國家級大創、建模國賽美賽小獎、2篇論文(智慧交通、邊緣計算相關,非頂會頂刊)
入營:清華大學交叉資訊學院(清叉)、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貴系)、中山大學資料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國防科技大學智慧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offer:TBSI的welcome letter(這個不能算是offer,相當於是優惠條件,可提前與老師交流,參與組會,9月直接進面試)、中山、國防科大(面試結果出來後確定不去,提前說明放棄)、自動化所
最終去向: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學碩)
PS:預推免沒有再嘗試主要有兩個原因:由於夏令營時和自動化所的老師簽訂了雙選協定,是自己喜歡的方向並且是學碩;目測清華貴系自己感興趣的實驗室已經沒坑。
1.概述簡介
清華大學交叉資訊學院官網
在我的認知裡,清華大學交叉資訊學院(本科姚班)是國內天才們的聚集地;叉院的計算機在國內也是頂級的,又因為招生規模小,入營難度一直都是相當大的;也是我自己最沒有想到能夠入營的一個,是真的「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得知入營的時候整個人都恍惚了。
但是既然入營了,就要奮力一搏。叉院沒有機試,今年疫情原因也沒有筆試(不過計算機方向貌似一直沒有筆試)。叉院給我的感覺就是導師的權利很大,如果導師願意要你,那麼基本是穩了。(但是導師不會輕易許下承諾,往往會有漫長的考核)
2.流程
宣講會:叉院的各個老師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實力以及理想學生的畫像。因此這是一個很好的瞭解導師的機會,可以物色自己感興趣的老師。另外,官方說明此次交流會是全英文的,但是實際上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研究內容,使用了中文進行講解。就算是英文不太好的同學(比如我自己~~),聽不太懂英文介紹,但是看著PPT,也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
面試:叉院今年沒有筆試和機試,面試是各個導師一對一進行的。由於叉院在申請報名的時候就讓填寫了意向導師,因此,入營後會給營員分配當時所填報的意向導師的面試,營員面試完自己當初所填報的導師後,可以再聯絡其他感興趣的導師,如果對方願意給予面試的機會,那麼就可以再次進行面試。面試在一天半內進行完,所以大部分導師的面試時間是重疊的,而且一個導師往往要面試很多個學生,因此導師很少有時間面試入營後再聯絡的學生。面試進行完之後,導師會根據面試情況給自己覺得「感興趣」的同學發郵件進行後續考核(這才是真正的開始······)
我填報系統時的第一志願是yy老師,第二志願是fzx老師;但是入營後給我分配的是yy老師和lyz老師的面試(可能是報fzx老師的人太多,被「調劑」了)。另外,叉院的面試也是要求全英文的,每個人約15min,先是5min的自我介紹(可使用PPT),然後10min左右老師根據自我介紹提問。
面yy老師時:老師主要在問我那篇關於智慧交通的論文,問了主要的創新點和演演算法的問題,然後老師說他之前也做過類似的(此時內心既慶幸又擔心),沒問一些數學、計算機、演演算法之類的問題。
面試lyz老師時:老師主要問我那篇關於邊緣計算的論文,也是創新點和演演算法的問題。但是中間有一些小插曲,本來我是用英文在和老師交流,在我用英文介紹完我的論文的創新點後,老師說:我們還是用中文進行交流吧…(我大概明白什麼意思了=-=)。之後老師又問我有沒有學習過電力系統相關的課程,我說沒具體的學習過;然後老師說他現在在做和電相關的,不是很需要純計算機背景的學生,然後就面試結束了。
3.感受&建議
總體感覺叉院不算特別重視學生的過往背景,比較看重英語、科研經歷(與老師的鍥合度),如果你有很好的科研成果,和老師交談過後老師覺得很有科研潛力,又有很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很有可能被進一步考察。但是據說叉院的導師考察要持續一個月左右,時間成本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有實力有自信,與老師談得來,還是很值得一試的。
最後筆者沒有等來兩位老師的考察郵件,看來兩位老師對我並不感興趣,於是我就向老師發郵件表示了感謝,結束了這一段叉院之旅。
1.概述簡介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官網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以下簡稱TBSI)是由清華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建立的研究院。前兩年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合併,成為了現在的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所以可以把TBSI看作清華的一個院或者一個系。
TBSI的國際化做的還是很好的,有不少伯克利的教授(每年來幾個月),有不少國際生,全英文的教學環境。碩士生可以申請伯克利的雙學位碩士(自費,貌似難度也不小);博士生基本都有機會去伯克利交流。
今年夏令營由於線上和宣傳力度加大的原因,據說有3000+的人申請,入營300+(實際入營人數應該在400~600之間);入營難度應該不算很大,但是比較坑的是今年的優營不發offer,只發welcome letter,就是給那些夏令營表現較為優秀的同學提前入組交流的機會,然後9月預推免直接進複試。(其實如果拿到welcome letter後,提前加入組會,與老師多溝通交流,那麼9月的面試也是八九不離十的)
2.流程
開幕式&交流會&宣講會:開幕式就是介紹一下TBSI的各方面情況;交流會的話有師兄和師姐從自身角度介紹生活情況(吃喝玩樂…學);宣講會就是老師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
面試:TBSI的面試是一對一的,每個人時間較短,只有3~5min,基本上就是自我介紹,然後老師提1、2個問題。但由於是使用的ZOOM,大家都在會議室,因此相當於一人面試,所有人圍觀…。所以就有機會看到各路大佬的實力,確實很長見識。
開放交流:這一環節是在正式面試之後自願參加的,但這是與老師溝通的最後一個機會了,正式面試的幾分鐘根本不足以讓老師決定給誰發放welcome letter,所以如果想要拿到welcome letter,必須在這一環節提出令老師印象深刻的問題或者見解。老師使用自己的騰訊會議賬號,大家在規定時間加入,可以自由提問;沒有人提問時老師也會進行引導。確實感覺有些同學的回答很有啟發性,也感受到各方面的差距,對自身的成長很有幫助。
3.感受&建議
感覺可能是我在參加開放交流時提出了幾個不錯的問題與見解(佔據會議時間較長==),後來收到了welcome letter(據說收到的還挺多)。我聯絡了導師,和導師也有不錯的交流,並且參加了幾次組會,但感覺各個方面和我之前的設想不太一樣,尤其是方向上;同時清華預推免只能報一個院系,我還是更想衝一下貴系,後來就沒有再參加組會。
就這次TBSI的夏令營而言,流利的口語(又是一個全英文)與活躍的性格必然很好的加分項,但我覺得更重要是自己有東西可說(科研經歷、成果,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這些東西是沉澱得來的,是真正的屬於自己的東西。
1.概述簡介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俗稱貴系。因此在計算機保研圈,貴系並不是一個客氣的泛指,而是一個具體的代稱。貴系的大牛老師太多了,幾乎涵蓋了計算機的各個領域,整體實力絕對是國內頂級,我也不用做過多的介紹了。
在報名時,當時外校的應該是隻能報名直博,需要填寫意向導師,我並沒有提前聯絡導師,就只能選了我自己有成果的領域的導師(而沒有填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的導師);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能夠入營的一個重要原因。
2.流程
機考:貴系是我參加的第一個有機考的夏令營,4個小時,3道題。最後是第一題做出來了(中間自己有個輸入用例設計錯了,一直以為是程式碼邏輯有問題,浪費了很長時間);第二題沒完全做出來(有兩個功能有問題);第三題沒完全做出來(給出的測試用例可以過,但是自己設計的其他用例過不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程式碼能力不行,沒什麼好說的,這些題ACM大牛應該不到3小時就能做完。
線上交流會:主要是由貴系的領導介紹貴系的實力(這還用介紹麼~~),然後是一些學生代表作報告。之後分研究所和老師講解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同的老師在不同的ZOOM會議室,大家可以進入自己感興趣的會議室去聽,提出相應的問題。
3.感受&建議
個人感覺貴系的夏令營最大的意義就是機試,拿到機試一定的名次(沒有明確說明前多少,據說是前20或是前50)可以免去9月預推免的機試,直接進入複試(類似TBSI的welcome letter)。由於我機試成績不太理想,所以並沒有拿到9月免機試的資格;同時,根據我的觀察,我感興趣的人機互動與媒體整合研究所(以下簡稱媒體所)的幾位老師基本已經確定了人選;又加上智慧國重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對貴系其他所的方向也不是特別感興趣;再加上9月預推免之前,我已經與自動化所的導師簽訂了雙選,就沒再嘗試。現在想想,心裡多少有點失落;結果並不重要,而是到最後根本沒有嘗試。
1.概述簡介
中山大學資料科學與計算機學院
之前我並不覺得中山大學的計算機很強,參加中山大學夏令營主要是考慮到萬一想去廣州,中山是最好的選擇了。但是參加了中山的夏令營之後感覺我之前低估了中山計算機的實力了,對於最後去那裡的同學來說,價效比應該很高了。
中山這次夏令營有1200+人申請(往年的3倍),有200+的人蔘加夏令營。中山的夏令營只會區分出通過與不通過,通過的同學會有一個成績,最後和參加預推免的同學一起排名,擇優錄取(但是根據招生老師的說法,往年夏令營通過的學生最後填系統都能錄取,相當於夏令營的通過=offer)
2.流程
宣講會:當天上午先是各個研究所的方向介紹,下午是部分老師的研究方向介紹。中山宣講給我的感覺就是國際交流做的很好,與香港、歐美一些很好的高校都有交流;另外經費也很充足,近幾年從國外引進了不少年輕學者,也有一些大牛,實力相當不錯;而且掌管著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算力不用發愁。
面試:中山的面試是10min的中文PPT自我介紹+10min的老師提問。這是我整個夏令營參與的自我介紹時間最長的,足足有10min。由於我自我介紹的重點放在了我的科研經歷上,所以老師問的問題也是以科研經歷為主(成功吸引火力)。老師主要問了以下問題:對我們學校移動邊緣計算方向的瞭解?移動邊緣計算其他的應用?社會網路與時事的結合?你在科研工作中做了哪些?用英文總結一下你的工作?除最後一個問題以外,我自認為回答的都很流暢,但這最後一個問題,一下子讓我愣住了,雖然之前清叉的時候準備了,但過去一段時間,都沒用英文談過自己的科研經歷,我就支支吾吾的說了一些零散的詞語,後來老師看時間差不多了,就結束了。
3.感受&建議
中山大學給我的感覺非常舒適,雖然知道就算拿到offer去的可能性也不大,還是有很認真的準備;結果也是順利的拿到了offer。綜合來說,中山的難度比清北要小不少,但是個人感覺出路還是很不錯的,有很多出國交流的機會,經費充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千年商都,房價在一線城市中也不貴(相對);很適合硬實力不算太強,但是很有想法的同學。
1.概述簡介
國防科技大學
哪個男生小時候還沒有個強國強軍夢呢?大二有一段時間我對國防科大特別嚮往,但是印象中覺得和傳統的高校不太一樣,畢竟軍校嘛,講紀律的。所以想趁著夏令營瞭解一下,當時可以報名的有計算機學院和智慧科學學院兩個,但是計算機學院需要郵寄紙質材料,但是疫情在家不太方便,時間也不是很充裕;而智慧科學學院不需要郵寄紙質材料,因此就填報了智慧科學學院。
2.流程
政治審查(特色):這一環節主要考察大家的政治背景,實話實說,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宣講會:智慧科學學院主要有三個學科,分別是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這幾個學科在國內都有著不錯的實力。個人感覺宣講會的重點在胡德文教授的腦機介面上,確實是一項很炫酷的「黑科技」。但是整個宣講會聽下來感覺很多研究都是面向軍方的,而且比較偏硬體,而自己並不是很想做硬體。
面試:首先,是2min的中文自我介紹,要求包含本科專業學習情況、課外創新實踐情況等等。接下來是英語測試環節,就是從題庫中抽一篇英文小短文,即時進行翻譯。最後是專家問答環節,主要考察的方面是專業基礎、創新能力、培養潛力。老師們主要問了我以下幾個問題:印象中最深的科研經歷、論文發表在哪些期刊上、在智慧交通中國堵塞的檢測問題(又沒問專業課)
3.感受&建議
國防科大的夏令營給我的感覺非常貼心,非常溫暖。學校給每個入營的同學都寄送了一份大禮包(印花布袋、短袖、明信片、高檔筆電、鋼筆、代表國防科大的三枚徽章以及一個臂章)。老師們的態度也都很好,說話都輕聲細語的,面試氛圍也很好,沒有感受到什麼壓力。最後面試結果出來後,我的成績在100+人裡排前十(名額50~70人)。後來拿到自動化所offer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肯定不會去了,就立馬給了老師反饋,應該沒有耽誤後續的一些工作。
通過這次夏令營我也瞭解到,國防科大管理沒有之前想象中的那麼嚴格,通過推免入學的學生,屬於「地方生」,與「國防生」的管理是分開的,也就意味著,生活管理等各方面與其他普通高校差不多;同時也是「無軍籍」的。國防科大的各個專業都是很「硬核」的,也不會有大家想的很多的限制,有著「強軍夢」的同學可以考慮一波,「軍中清華」等你來。
1.概述簡介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自動化所)是中國目前AI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也有說是「人工智慧國家隊」),尤其是從2016年AI的興起,也給自動化所帶來了新的高潮,連續幾年生源品質發生肉眼可見的提升(每年都有不少清北華五);而且在AI已成趨勢的時代,在可見的未來,其生源與競爭力還會不斷攀升。其實自動化所歷史不短(1956年),實力一直很強,有幾位院士,十幾位IEEE Fellow,規模也是研究所中比較大的。單從科研實力上來看,自動化所的整體水平應該能夠與華五計算機持平,圖形識別國重甚至與清北不分伯仲(不討論具體方向與老師的情況下)。
今年的夏令營一共有3000+人申請,有360+人入營,考核是分組進行的,組內競爭,每組30個人左右,分為12組。每組有3個左右清北,10個左右C9(除清北)+國科大+北航,10個左右其他985,7個左右211。所以總體來看,入營有10%左右的清北,70%左右的985,20%左右的211(其中211以北郵、北交、西電和其他北京211為主)。
由於自動化所的學生有部分不是計算機背景的(數學、自動化、物理等等),所以沒有機試,從去年開始也沒有了筆試,過了初審之後主要就是面試。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面試來說,提前聯絡導師是沒有多大用處的。他的錄取機制是這樣子的:面試之後,會有60%左右的人通過面試,擁有與導師達成雙選的資格,但是其實最終的名額是沒有這麼多的,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必須找到願意接受自己的導師,然後達成雙選,超過規定時間後名額作廢。而錄取型別是與導師接收型別、面試成績排名這兩個因素同時有關的:如果達成雙選的老師接收的型別是直博,那麼擬錄取型別就是直博;如果老師接收的型別是碩士,那麼就要看你在當組面試成績的排名,靠前是學碩,靠後是專碩。
因為自動化所屬於研究所,研究生指標都比較少,一般一個老師只有一個名額(直博或者碩士),少部分老師有兩個名額。所以每個老師選擇學生都會比較謹慎,而簽訂雙選協定之後,一般來說雙方都是不能反悔的。
2.流程
宣講會:自動化所的宣講會做的還是非常好的,在B站上有同步直播。有老師提前採訪的視訊,有業內的最新進展,有專家大咖的論壇分享,也有師兄師姐的過往經驗。內容涵蓋了所裡幾乎所有的研究方向,很開眼界,很長見識。
心理素質測評:這一環節類似於大家入職前做的心理測試或者是性格測試,有大概520+道題,每道題會讓選「是」或「否」,在網上進行,1個小時之內。做起來還是很快的,基本上30s一道,放輕鬆,40min左右一般就能做完。
面試:這是夏令營中最重要的一環節。自動化所的面試是我經歷的最正規的一個,有嚴格的問題型別分佈。是視訊會議面試,電腦另一邊會有10個左右老師圍坐在長桌兩側,每個老師負責不同的問題。一共15min,首先是進行自我介紹(3min以內,中英文自選,也看面試官的要求);之後會有一個專門的老師問數學問題(可能是高數線代概率論,也可能是機器學習相關演演算法);再有一個專門的老師問英語問題(會根據你的自我介紹用英文進行提問,考察真正的英語口語應用能力,比較靈活);剩下的老師根據自我介紹與手中的資料開始提問(一般是科研、專案、競賽;如果沒有的話可能會問專業課問題)。
我面試的時候,老師讓我用中文自我介紹,然後只問了我一個數學相關的問題:你瞭解過哪些聚類演演算法?你認為這些演演算法有哪些改進的方法?接著就是英語問題(用英文問):你提到你有兩篇論文,你做了那些工作?你挑其中一篇講講主要貢獻?本來這些問題不難,但是這個老師的麥克風好像有問題,聽到的英語單詞斷斷續續,導致我問了兩遍「I didn’t catch it, can you say it again?」(太尷尬了)。接下來問中文問題時,那個麥克風又好了(更尷尬了,老師會不會以為我沒聽懂)。中文問答老師的重點又都放在了我的論文上(再次成功吸引火力):跟哪個老師做的?怎麼認識這個老師的?怎麼想到做這個方向的?做的當中遇到哪些困難?你們投了哪些期刊?拒稿意見是什麼(扎心)?你認為你們有哪些貢獻?怎麼權衡課程和科研?你拿到了哪些offer(你確定會來麼)?
雙選:面試之後,我就把我感興趣方向的幾位老師列了出來,綜合進行了排序,就等面試結果出來,拿到雙選資格後就立馬給老師發郵件。(當時我想的是先選碩導,避開大牛,確保快速搶到自己感興趣方向的老師,然後9月再衝一把清華,那樣子萬一衝上的話,心裡壓力不會太大,萬一沒衝上也是自己喜歡的方向)。
接到面試通過的通知,拿到雙選資格後,我就第一時間給第一位老師發郵件,沒想到老師下午就給我打電話過來,聊了很長時間,感覺老師對我比較滿意。然後就問我手裡還有哪些offer,如果籤協定的話能不能確定來,我就和老師說我可能9月還想衝一下清華(實誠孩子·······),別的就不再試了。老師人非常好,他想了一下說:「我給你兩天思考的時間,如果你能放棄衝清華,這兩天隨時我都可以籤你,但是過了兩天之後,我可能還有別的選擇。」
接下來的兩天可能是我保研途中最煎熬的時間。一邊是心心念念三年的清華,只為搏一個可能性;另一邊是到手的offer,確定的自己喜歡的方向。
最終,多方考慮之後我還是選擇和老師簽訂了雙選協定,這也意味著我的整個保研之路落下了帷幕。
3.感受&建議
自動化所整體來說科研氛圍還是比較濃厚的,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自動化所與計算所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其實兩者也是伯仲之間,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自動化所的大方向就是AI,以模識國重與複雜國重為兩大枝幹,還有類腦、分子影像、晶片等方向,都是比較熱門的,整體圍繞著「智慧」;而計算所則是以計算機本身為主的,有比較傳統的體系結構、高效能高通量、感測器網路、計算機網路,也有比較熱門的智算、網數等等。這兩個所的熱門實驗室的申請難度不亞於清北。
但是研究所畢竟與高校不同,人文氛圍、學校名氣可能還是與清北復交這些有一定差距。所以就是看個人的選擇了。如果你認準了科研的道路,那麼自動化所與清北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尤其好的實驗室的博士的話;如果並不確定是走科研的道路,那麼顯然清北華五這些傳統強校能夠提供的遠遠要優於研究所。
說到底還是看個人的能力與選擇。
我個人覺得方向的選擇在讀研的過程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對於那些有志於走科研道路的同學來說。選定自己的一個研究方向類似於選擇一個物件,你要決定未來與他同行一段時間,如果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那麼遇到艱難困苦,就不會輕易放棄。
我建議大家在保研開始前的一段時間內,至少抽出1個月的時間想想自己感興趣的是什麼?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自己以後想要從事哪些方向的事業?希望用自己的知識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改變?世界因為你會有什麼不同?你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那麼你就已經是一個優秀的人了,你的內心富足而沉穩,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面臨保研的種種選擇的時候,你就更能聽清自己內心的答案。也就不會過度的惶恐,不會被焦慮纏繞,能坦然的面對發生的一切。
從高三開始,我就夢想著要去清華,只不過那時候的差距太大。三年了,無數次的回眸帶來了幾次擦身,終究還是沒能換來一次相遇。
但是,我還是積攢了一些經驗,幫助有同樣志向的後輩(只是個人感覺,不一定對,歡迎批評指正)。
清華本部和計算機相關的院系有:交叉資訊學院(清叉)、計算機系(貴系)、軟體學院(清軟)、網路研究院
前三個我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觸,不論是清叉、貴系還是清軟,如果申請直博的話,老師的權利都相當的大;申請碩士的話,老師幾乎沒什麼作用。
所以,一個我認為有效的做法就是:提前(最好在大三之前)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再選擇清華對應方向的老師,檢視其對應的研究進展,在本校找到相關的老師,進行1年左右的科研工作,最好在夏令營申請前有一定的成果(最好是頂會頂刊);向其傳送自薦信,持續溝通交流。
在進行科研的同時一定要確保學習成績,211最好是第一,985也要保持到前3%,所以其實是很不容易的。當然,做到了這些也不一定就保證一定可以,但是至少在我看來,可能性會大很多。
保研是少數人的路,也是一段冷暖自知的時光,中間會經歷太多,會有很多支援與鼓勵,也會有挫折與不解。選擇自己喜歡的,不必太過在意所謂的契機與風口;做自己喜歡的,如果恰好趕上了時代的契機,那當然很好;就算沒有趕上,至少你做了自己喜歡的,你並不會一無所有。
最後與大家分享幾句話,在保研路途上,或許會用得上: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
——木心
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哈珀·李
我們之於時代,就像沙粒之於河流。對於時代,無論我們做出怎樣的抉擇與成就,都很難改變它的方向;而對於我們自身,那些所作所為卻決定了我們身在何處與去向何方。
——Ima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