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Python基礎(二)

2020-10-01 11:00:14


 

前言

  1. 在Python基礎(一)中,非常感謝大家的點贊、收藏、評論、關注。
  2. 在Python基礎(二)中,儘量用簡潔易懂的方式來梳理知識點。
  3. 如果對你的學習有幫助,點個贊支援一下,一鍵三連哦~😄

Python基礎(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818279/article/details/108576298
 
 

7. 公共操作

 
什麼是公共操作那???

公共操作:資料序列基本上都支援的一些操作
 

7.1 運運算元

 

運運算元描述支援的容器型別
+合併字串、列表、元組
*複製字串、列表、元組
in元素是否存在字串、列表、元組、字典
not in元素是否存在字串、列表、元組、字典

 
運運算元:+(合併的作用)

str1 = 'aa'
str2 = 'bb'

list1 = [1,2]
list2 = [10,20]

t1 = (1,2)
t2 = (10,20)

dict1 = {'name':'tom'}
dict2 = {'age':30}

# 1. + : 合併
print(str1+str2)      # 輸出 aabb
print(list1+list2)    # 輸出 [1, 2, 10, 20]
print(t1+t2)          # 輸出 (1, 2, 10, 20)
print(dict1+dict2)    # 報錯:字典不支援合併運算

 
 
運運算元:*(複製的作用)

str1 = 'a'
list = ['hello']
t1 = ('world',)

#   *:複製   支援字串、列表、元組
print(str1 * 5)  # 輸出aaaaa
print('-' * 10)  # 輸出10個----------
print(list * 5)  # 輸出['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print(t1 * 5)    # 輸出 ('world', 'world', 'world', 'world', 'world')

 
 
運運算元:in、not in(判斷元素是否存在)

str1 = 'abcd'
list1 = [10,20,30]
t1 = (100,200,300)
dict1 = {'name':'Python', 'age':30}
# in 和 not in

# 1. 字元a是否存在
print('a' in str1)  # 輸出 True
print('a' not in str1)  # 輸出 false

# 2. 資料10是否存在
print(10 in list1)   # 輸出True
print(10 not in list1)  # 輸出False

# 3. 100是否存在
print(100 in t1)    # 輸出 True
print(100 not in t1)   # 輸出Fasle

# 4. name是否存在
print(dict1)
print('name' in dict1)   # True
print('name' not in dict1)  # False
print('name' in dict1.keys()) # True
print('name' in dict1.values() ) # False

 
 

7.2 公共方法

公共方法之len()、del()、max()、min()、range(start,end,step)、enumerate()
這六個函數的作用以及用法,舉栗子說明
 

(1)len():計算容器中元素的個數

str1 = 'abcd'
list1 = [10, 20, 30]
t1 = (100, 200, 300)
dict1 = {'name':'Python', 'age':30}
s1 = {10 , 20}

# len() 計算容器中元素個數
print(len(str1))  # 輸出4
print(len(list1)) # 輸出3
print(len(t1))    # 輸出3
print(len(dict1)) # 輸出2
print(len(s1))    # 輸出2

 

(2)del():刪除

str1 = 'abcd'
list1 = [10, 20, 30]
t1 = (100, 200, 300)
dict1 = {'name':'Python', 'age':30}
s1 = {10 , 20}

# 1. del 目標 或者 del(目標)

# str1字串
del str1      # 刪除整個字串
print(str1)   # 報錯說明已經刪除成功

============================================================================
# list1 列表
del(list1)
print(list1) # 報錯說明已經刪除成功

# del(list1[0])
# print(list1)  # 輸出[20, 30]

# del list1[0]
# print(list1)   # 輸出[20, 30]

==============================================================================

# dict1 字典
del dict1
print(dict1) # 報錯,已經刪除成功
del dict1['name']
print(dict1)   #  輸出結果為 {'age': 30}

==============================================================================

# s1 集合
del s1
print(s1) # 報錯,已經刪除成功




 
 
(3) max():返回容器中元素最大值
          min():返回容器中元素最小值

str1 = 'abcde'
list1 = [10, 20, 30]

# 1. max()最大值
print(max(str1))  # 輸出e
print(max(list1))  # 輸出30

# 2. min():最小值
print(min(str1))  # 輸出a
print(min(list1)) # 輸出10

 
 
(4)range():生成從start到end的數位,步長為step,供for迴圈使用

"""
注意事項:
    1. 如果不寫開始,預設從0開始
    2. 如果不寫步長,預設為1
"""

print(range(1,10,1)) # 輸出 range(1, 10),返回的是可迭代的物件,需要配合for迴圈才能拿到數位
for i in range(1,10,1):
    # 遍歷可迭代物件,並且拿到了物件內部的這些數位
    print(i)       # 輸出的是1,2,3,4,5,6,7,8,9

for i in range(1,10):
    print(i)        # 如果不寫步長,則預設步長是1

for i in range(1,10,2):
    print(i)       # 因為步長是2,所以輸出1,3,5,7,9

for i in range(10):
    print(i)      # 這裡的10代表結束。開始不寫,預設從0開始。步長不寫,預設為1。 但是不能不寫結束!

 
 
(5)enumerate():函數用於將一個可遍歷的資料物件(如列表、元組或字串)組合為一個索引序列,同時列出資料和資料下標,一般用於在for迴圈當中。

# 1. 語法: enumerate(可遍歷物件,start = 0)
# 2. start引數用來設定遍歷資料的下標的起始值,預設為0

list1 = ['a', 'b', 'c', 'd', 'e']
# enumerate 返回結果是元組,元組第一個資料是原迭代物件的資料對應的下標,元組第二個資料是原迭代物件的資料
for i in enumerate(list1):
	print(i)
'''
輸出的結果為:
(0, 'a')
(1, 'b')
(2, 'c')
(3, 'd')
(4, 'e')
'''

for i in enumerate(list1,start = 1):
    print(i)
'''
這時的start為1,輸出的結果為:
(1, 'a')
(2, 'b')
(3, 'c')
(4, 'd')
(5, 'e')
'''

 

 

7.3 容器型別轉換

 
直接上栗子:

# 已有的資料型別和程式想要的資料型別不一樣,這個時候利用函數做型別的轉換就可以了。

list1 = [10,20,30]
s1 = {100, 200, 300}
t1 = ('a', 'b', 'c')

# tuple():將某個序列轉換成元組
print(tuple(list1))  # 輸出結果為(10, 20, 30)
print(tuple(s1))    # 輸出結果為(200, 100, 300)

# list():轉換成列表
print(list(s1))      # 輸出結果為 [200, 100, 300]
print(list(t1))     # 輸出結果為 ['a', 'b', 'c']

# set():轉換成集合
print(set(list1))   # 輸出結果為{10, 20, 30}
print(set(t1))      # 輸出結果為{'c', 'b', 'a'}

'''
注意:
    1. 集合可以快速完成列表去重
    2. 集合不支援下標(因為沒有順序)
'''

 
 

8. 推導式

 
推導式的作用:簡化程式碼

列表推導式會返回一個列表 ,字典推導式會返回一個字典,集合推導式會返回一個集合
 
 

8.1 列表推導式

直接上程式碼:推導式如何簡化程式碼的,如何使用推導式


'''
書寫程式碼:
	1. 建立空列表
	2. 迴圈將有規律的資料寫入到列表
	
方法實現:
	1. 迴圈實現 
	2. 列表推導式(化簡程式碼,建立或控制有規律的列表)

得出結論:
	1. 列表推導式程式碼量最少,起到了簡化程式碼的作用
'''
=========================================================================

# while 實現
list1 = []
i = 0
while i < 10:
    list1.append(i)
    i += 1
print(list1)  # 輸出結果為[0, 1, 2, 3, 4, 5, 6, 7, 8, 9]

==========================================================================

# for 實現
# 用for實現比while實現所需的程式碼量少
list1 = []
for i in range(10):
    list1.append(i)
print(list1)   # 輸出結果為[0, 1, 2, 3, 4, 5, 6, 7, 8, 9]

==========================================================================

# 列表推導式實現
list1 = [i for i in range(10)]  # 中括號裡面第一個i,是接收資料的返回值,然後儲存在列表中
print(list)    # 輸出[0, 1, 2, 3, 4, 5, 6, 7, 8, 9]


 

再舉個栗子:帶if的列表推導式

# 需求:0-10偶數資料的列表

# 1. 簡單的列表推導式,range()步長實現
list1 = [i for i in range(0,10,2)]
print(list1)        # 輸出結果為 [0, 2, 4, 6, 8]

# 2. for迴圈加if 建立有規律的列表
list2 = []
for i in range(10):
    if i % 2 == 0:
        list2.append(i)
print(list2)

# 3. 把for迴圈配合if的程式碼 改寫 帶if的列表推導式
list3 = [i for i in range(10) if i % 2 == 0]
print(list3)

 
 
再來個栗子:

'''
需求:建立列表如下:[(1,0),(1,1),(1,2),(2,0),(2,1),(2,2)]
1. 用for迴圈巢狀的方法進能夠解決
    資料1:1 和 2 range(1,3)
    資料2:0 1 2 用 range(3)
2. 用列表推導式解決:多for的列表推導式等同於for迴圈巢狀,就是去掉標點、回車符和縮排。

'''

# 1. 用for迴圈巢狀

list1 = []
for i in range(1,3):
    for j in range(3):
        # 列表裡面追加元素:迴圈前準備一個空列表,然後這裡追加元組資料到列表
        list1.append((i,j))
print(list1)   # 輸出結果為[(1, 0), (1, 1), (1, 2), (2, 0), (2, 1), (2, 2)]


# 2. 多個for實現列表推導式

list2 = [(i,j) for i in range(1,3) for j in range(3)]
print(list2)    # 輸出結果為[(1, 0), (1, 1), (1, 2), (2, 0), (2, 1), (2, 2)]

經過上面這三個栗子,已經對推導式有一定的瞭解了,那麼繼續學習下面推導式的學習。
 
 

8.2 字典推導式

 
直接上栗子:

# 建立字典 key是1-4的數位,value是這個數位的平方
dict1 = {i: i**2 for i in range(1,5)}
print(dict1)  # 輸出 {1: 1, 2: 4, 3: 9, 4: 16}

 

再舉個栗子:合併列表為字典

# 1. 長度一樣的列表合併字典
# list1 = ['name', 'age', 'gender']
# list2 = ['tom', 20, 'man']
# dict1 = {list1[i]: list2[i] for i in range(len(list1))}
# print(dict1)   # 輸出的結果為 {'name': 'tom', 'age': 20, 'gender': 'man'}

# 長度不一樣的列表合併成字典
list3 = ['name', 'age', 'gender', 'id']
list4 = ['tom', 20, 'man']

# 下面的語句會報錯,因為不對等,如果取長的列表len(list3)則會報錯
# dict1 = {list3[i]: list4[i] for i in range(len(list3))}

# 下面的語句才正確
dict2 = {list3[i]: list4[i] for i in range(len(list4))}
print(dict2)   # 輸出結果為{'name': 'tom', 'age': 20, 'gender': 'man'}

'''
總結:
    1. 如果兩個列表資料個數相同,len統計任何一個列表的長度都可以
    2. 如果兩個列表資料個數不同,len統計資料多的列表資料個數會報錯,len統計資料少的列表資料個數不會報錯
'''

 
再來個栗子:提取字典中的目標資料

counts = {'MBP': 268, 'HP':125,  'DELL':201, 'Lenovo': 199, 'acer': 99}

'''
1. 需求:提取電腦檯數大於等於200
獲取所有鍵值對資料,判斷v值大於等於200返回
'''

# 返回一個迭代器,內部是元組dict_items([('MBP', 268), ('HP', 'DELL'), ('Lenovo', 199), ('acer', 99)])
print(counts.items())

# 提取字典中目標資料,這個用法非常重要!!!
dict1 = {key:value for key,value in counts.items() if value >= 200}
print(dict1)  # {'MBP': 268, 'DELL': 201}

 
 

8.3 集合推導式

這個用的不多,簡單的來個栗子:

# 需求:建立一個集合,資料為下方列表的2次方
list1 = [1,1,2]
set1 = {i ** 2 for i in list1}
print(set1)   # 輸出 {1, 4}
# 集合有資料去重功能,所以這個集合資料只有兩個資料,分別是1,4

 
 

8.4 推導式總結

三種推導式書寫的格式

1. 列表推導式
[xx for xx in range]

2. 字典推導式
{xx1 : xx2  for ... in ...}

3. 集合推導式
{xx for xx in ...}

 
 

9. Python函數

Python函數的使用其實跟C、和Java函數的使用都是大同小異的。

函數的作用: 裝程式碼,高效的程式碼重用

 

9.1 函數的使用

基本使用

# 1. 定義函數
def sel_func():
    print('I Love Python')

# 2. 函數呼叫
print('恭喜你登入成功')
sel_func()

'''
注意
	1. 不同的需求,引數可有可無
	2. 在Python中,函數必須先定義後使用
	3. 當呼叫函數的時候,直譯器回到定義函數的地方去執行下方縮排的程式碼,當這些程式碼執行完,
	   回到呼叫函數的地方繼續向下執行定義函數的時候,函數體內部縮排的程式碼並沒有執行
'''

 
 
有引數的函數

函數的引數:函數呼叫的時候可以傳入真實資料,增大函數的使用的靈活性
形參:函數定義時書寫的引數(非真實資料)
實參:函數呼叫時書寫的引數(真實資料)

# 引數形式傳入真實資料,做加法運算
# 這裡的a、b是形參
def add_num2(a,b):
    result = a + b
    print(result)

# 10,20是實參
add_num2(10,20)  # 輸出30

 
 
函數中return的作用

def buy():
    return '煙'
    # print('ok')   #這一行程式碼不執行

goods = buy()
print(goods)

'''
return 作用:
			1. 負責函數返回值
			2. 退出當前函數:導致return下方的所有程式碼(函數體內部)不執行
'''

 
 

9.2 函數的說明檔案

就是自己書寫函數的時候,可以在函數裡寫一個說明檔案,以後通過這個說明檔案可以直接檢視這個函數什麼作用。

# len是內建函數,早在定義的時候就已經封裝好說明檔案了
# 自己寫的函數沒有說明檔案,為了方便後期檢視這種解釋說明的資訊更快捷更方便,定義函數的同時,定義一個說明檔案就可以了
# 函數內部縮排的第一行書寫的多行註釋才是說明檔案。如果敲了回車,則會更詳細的顯示(引數和返回值)。

help(len)  # help函數作用:檢視函數的說明檔案(函數解釋說明的資訊)
# def sum_num(a,b):
#     ''' 求和函數 '''  # 定義函數的說明檔案
#     return a + b
# help(sum_num)

# 函數的說明檔案的高階使用。 就是多行註釋按回車,會出現引數1、2和renturn,說明他們的作用。
def sum_num1(a,b):
    '''
    求和函數sum_num1
    :param a: 引數1
    :param b: 引數2
    :return: 返回值
    '''
    return a + b
help(sum_num1)

 
 

9.3 函數的巢狀呼叫

來個栗子感受一下巢狀呼叫

# 所謂函數巢狀呼叫指的是一個函數裡面有呼叫了另外一個函數

# 需求:兩個函數testA 和 testB  ---- 在A裡面巢狀呼叫B


def testB():
    print('B函數開始-----')
    print('這是B函數')
    print('B函數結束-----')

def testA():
    print('A函數開始')
    # 巢狀呼叫B
    testB()
    print('A函數結束')

testA()

 
 
列印橫線圖形


def print_line():
    print('-' * 20)

# 函數巢狀呼叫,實現多條橫線
def print_lines(num):
    i = 0
    while i < num:
        print_line()
        i += 1

print_lines(5)

 
 
任意三個數求平均值

#  任意三個數求平均值
# Python語言當中,做除法運算,不管參與運算的是不是浮點數,只要是除法,結果就是浮點數。

def sum_num(a,b,c):
    return a + b + c
    
def average_num(a, b ,c):
    # 先求和,再除以3
    sumResult = sum_num(a, b, c)
    return sumResult / 3

averageResult = average_num(1, 2, 3)
print(averageResult)   # 輸出結果為 2.0

 
 

9.4 變數的作用域

區域性存取

# 定義一個函數,宣告一個變數:函數體內部存取,函數體外部存取
def testA():
    a = 100
    print(a)  # 函數體內部存取,能存取到a變數

testA()
print(a) # 報錯:a變數是函數內部的變數,函數外部無法存取,這裡的a是一個區域性變數

 
 
存取全域性變數

# 宣告全域性變數:函數體內外都能存取
a = 100 
print(a)

def testA():
    print(a)

def testB():
    print(a)

testA()
testB()

 
 
修改全域性變數

# 函數體內修改全域性變數

a = 100
print(a)  # 輸出100

def testA():
    print(a)

def testB():
    global a
    a = 200
    print(a)

testA()     # 輸出100
testB()     # 輸出200
print(a)    # 輸出200
'''
總結:
    1. 如果在函數裡面直接把變數a = 200賦值,此時的a不是全域性變數的修改,而是相當於在函數內部宣告了一個新的區域性變數
    2. 函數體內部修改全域性變數:先global宣告a為全域性變數,然後再變數重新賦值
'''

 
 
多函數執行流程

# 1.宣告全域性變數 2. 定義兩個函數 3.函數1修改全域性變數:函數2存取全域性變數
glo_num = 0

def test1():
    global glo_num
    glo_num = 100

def test2():
    print(glo_num)


 # 疑問:已經再test1中修改了全域性變數,為什麼這個地方輸出結果不是100?因為進行函數呼叫,沒有執行函數體內的程式碼。
print(glo_num)  # 輸出結果為0
test2()  # 輸出的結果為0。還是因為因該全域性變數的函數沒有執行

test1()  # 執行了函數體內的程式碼
test2()  # 輸出100
print(glo_num)  # 輸出100,因為test1函數呼叫了,修改了全域性變數。

 
 

9.5 函數返回值(多返回值)

 
返回值作為引數傳遞


def test1():
    return 50

def test2(num):
    print(num)

# 先得到函數1的返回值,再把這個返回值傳入到函數2
result = test1()
test2(result)

 
 
函數的返回值(多返回值)

# 需求:一個函數有兩個返回值1和2
# 一個如果有多個return不能都執行,只執行第一個return:無法做到一個函數多個返回值

# def return_num():
#     return 1
#     return 2
#
# result = return_num()
# print(result)  # 輸出結果為1。第二個return不起作用

'''
1. 下面是一個函數多個返回值的正確寫法
2. return a,b寫法,返回多個資料的時候,預設是元組型別
3. return後面可以連線列表、元組或字典,以返回多個值
'''

def return_num():
    return 1,2   # 返回值是元組
    # return 後面可以直接寫元組、列表、字典、返回多個值.
    # return (10,20)  # 返回的是元組
    # return [100,200]  # 返回的是列表
    # return {'name':'Python', 'age': 20} # 返回的是字典
result = return_num()
print(result)  # return 1,2 輸出結果是(1, 2)

 
 

9.6 函數的引數的型別

 
位置引數

def user_info(name,age,gender):
    print(f'您的姓名是{name},年齡是{age},性別是{gender}')

user_info('tom',20,'男') # 輸出結果為 您的姓名是tom,年齡是20,性別是男

# 注意:傳遞和定義引數的順序及個數必須一致
# user_info('tom',20) # 個數定義和傳入不一致會報錯
# user_info(20,'tom','男')  # 順序也和定義必須是一致的,否則倒是資料無意義

 
 
關鍵字引數

# 函數呼叫,通過"鍵=值"形式加以指定
def user_info(name,age,gender):
    print(f'您的姓名是{name},年齡是{age},性別是{gender}')

# 1. 呼叫函數傳參
user_info('jack', age=20 , gender='男')   # 您的姓名是jack,年齡是20,性別是男

# 2. 關鍵字引數之間部分先後循序
user_info('jack', gender='男', age=20)   # 您的姓名是jack,年齡是20,性別是男

# 3. 位置引數必須寫在關鍵字引數的前面
# user_info(age=20 , gender='男', 'jack')  # 報錯了。必須關鍵詞放在前面

 
 
預設引數

'''
1.預設引數(預設引數):為了節省使用者的時間成本,提高使用者體驗,可以把一些需求上帶有預設值的這種引數,設定成一個預設值,這樣寫法的引數,叫做預設引數(預設引數)。
2. 所有的位置引數必須出現在預設引數的前面
3. 函數呼叫時,如果為預設引數傳值則修改預設引數值;否則使用這個預設值
'''

def user_info(name,age,gender='男'):    # gender='男'是預設引數
    print(f'您的姓名是{name},年齡是{age},性別是{gender}')

# 沒有為預設引數傳值,表示使用預設值
user_info('tom', 18)  # 您的姓名是tom,年齡是18,性別是男

# 為預設引數傳值,使用了gender='女 ',即修改了預設值
user_info('tom', 18, gender='女') # 您的姓名是tom,年齡是18,性別是女

 
 
不定長引數之位置引數

'''
1.不定長引數也叫可變引數。用於不確定呼叫的時候會傳遞多少個引數(不傳也可以)的場景。
  此時可以用包裹位置引數或者包裹關鍵字引數,來進行引數傳遞。
2. 傳進的所有引數都會被args變數收集,它會根據傳進引數的位置合併為一個元組,args是元組型別,這就是包裹位置傳遞
'''

# 接收所有位置引數,返回一個元組
def user_info(*args):
    print(args)

# 包裹位置傳遞
# 如果是*args接收不定長的位置引資料,可以傳資料,也可以不傳資料,無論傳與不傳,將來接收的都是所有位置引數,返回的是都是一個元組
user_info()              #  ()
user_info('tom')        #  ('tom',)
user_info('tom', 20)     #  ('tom', 20)
user_info('tom', 20,'男')  #  ('tom', 20, '男')

 
 
不定長引數之關鍵字引數

# 收集所有關鍵字引數,返回一個字典
# 包裹關鍵字傳遞
def user_info(**kwargs):
    print(kwargs)

user_info()
user_info(name='tom')
user_info(name='tom', age=20)

# 無論是包裹位置傳遞還是包裹關鍵字傳遞,都是一個組包的過程

 
 
擴充套件1:拆包

上面說了不定長引數是組包的過程,那就來說一下拆包的過程


# 1. 拆包元組資料
# def return_num():
#     return 100, 200

# result = return_num()
# print(result)    # 輸出 (100, 200)

# num1, num2 = return_num()
# print(num1)   # 輸出 100
# print(num2)   # 輸出 200

# 2. 字典資料拆包:變數儲存的資料是key值
# 先準備字典,然後拆包
dict1 = {'name': 'tom', 'age': 20}
# dict1中有兩個鍵值對,拆包的時候用兩個變數接收資料
a , b = dict1
print(a)     # 輸出name
print(b)     # 輸出age

# 提取value的值
print(dict1[a])     # 輸出tom
print(dict1[b])     # 輸出20
print(dict1['name'])  # 輸出tom

 
 
擴充套件2:交換變數的值

# 方法1:
a= 10
b = 20

c = 0
c = a
a = b
b = c

print(a)   # 20
print(b)   # 10

# 方法2:
a, b = 1, 2
print(a)  # 輸出1
print(b)  # 輸出2

a, b = 1, 2
a, b = b, a
print(a)  # 輸出2
print(b)  # 輸出1

 
 

9.7 參照作實參

 
體驗參照

# 變數就是儲存資料的名字而已,這個名字就可以理解為參照,再python語言中資料其實傳遞來傳遞去都是通過變數的形式來傳遞的
# 簡單粗暴的理解,參照就是變數名。參照可以當作實參傳入到函數裡面

# 1. 不可變型別:int
# 1.1 宣告變數儲存整型資料,把這個資料賦值到另一個變數:id()檢測兩個變數的id值(記憶體的十進位制值)
a = 1
b = a
print(b)     # 輸出1
# 發現a和b的id值相同的
print(id(a))   # 輸出 140708418216784
print(id(b))    # 輸出 140708418216784

# 修改a的資料測試id值
a = 2

print(b)   # 輸出1

# 因為修改了a的資料,記憶體要開闢另外一份記憶體儲存2,id()檢測a和b的地址不同
print(id(a))  # 輸出 140708418216816
print(id(b))  # 輸出 140708418216784


============================================================================

# 2. 可變型別:列表

aa = [10, 20] 
bb = aa
print(bb)       # [10, 20]

print(id(aa))    # 2266328490632
print(id(bb))	# 2266328490632

# 增加資料
# 列表是可變型別
aa.append(30)
print(aa)   # [10, 20, 30]
print(bb)   # [10, 20, 30]

print(id(aa))  # 2266328490632  地址值
print(id(bb))  # 2266328490632

 
參照當作實參

def test(a):
    print(a)
    print(id(a))

    a += a
    print(a)
    print(id(a))

b = 100
test(b)    # 這是不可變型別資料

c = [11, 22]
test(c)    # 這是可變型別資料

 
 

9.8 可變和不可變型別彙總

 
小總結:

'''
資料的可變型別:如果對資料進行修改,修改的是原資料,這樣的資料是可變型別
資料的不可變型別:如果資料修改的時候改的不是原資料,這樣的資料是不可變型別。

可變型別:
    列表
    字典
    集合
不可變型別:
    整型
    浮點型
    字串
    元組
    
重點: 作用域、函數多返回值、函數的引數

'''

 
 

9.9 遞迴函數和匿名函數(lambda)

 
遞迴函數的應用


# 遞迴函數:1.內部自己呼叫自己  2.必須有出口
# 遞迴是一種程式設計思想,函數是程式設計的一種體現
# return有兩個作用: 1. 返回值 2. 退出當前函數

'''
需求:3以內數位累加和3 + 2 + 1 = 6
6 = 3 + 2以內數位累加和
2以內的累加和 = 2 + 1以內的累加和
1以內的累加和 = 1   # 出口
'''

def sum_numbers(num):
    # 2.出口
    if num == 1:
        return 1
    # 1. 當前數位 + 當前數位減一的累加和
    return num + sum_numbers(num - 1)

result = sum_numbers(3)
print(result)

# 如果沒有出口,報錯:超出最大遞迴深度

 
 
匿名函數lambda,來個栗子感受一下

'''
應用場景:
    1.lambda的作用就是簡化程式碼
    2.如果一個函數有一個返回值,並且只有一句程式碼,可以使用lambda簡化
語法:lambda 參數列 :表示式
注意:
    lambda表示式的引數可有可無,函數的引數在lambda表示式中完全適用
    lambda表示式能接收多個引數但只能返回一個表示式的值
'''

# 需求:函數 返回值100
# 1. 函數
# def fn1():
#     return 100
#
# result = fn1()
# print(result)


# 2. lambda 匿名函數,就是不在用def語句定義的函數。如果要宣告匿名函數,則要使用lambda關鍵字
# lambda參數列:表示式
fn2 = lambda : 100
print(fn2)   # lambda記憶體地址
# 100返回值 呼叫函數
print(fn2())   # 100

 
 
lambda的引數形式

# 1.無引數
# fn1 = lambda: 100
# print(fn1())

# 2. 一個引數
# fn2 = lambda a: a
# print(fn2('hello world'))

# 3. 預設引數/預設引數
# fn3 = lambda a, b, c = 200 : a + b + c
# print(fn3(10, 20))
# print(fn3(10, 20, 300))

# 4. 可變引數:*args
# fn4 = lambda *args: args
# print(fn4(10))
# print(fn4(10, 20))
# print(fn4(10,20,30,40))    # (10, 20, 30, 40)

# 5. 可變引數: **kwargs
fn5 = lambda **kwargs : kwargs
print(fn5(name = 'Python'))
print(fn5(name = 'Python', age = 30))   # {'name': 'Python', 'age': 30}

 
 
帶判斷的lambda

# lambda應用
# 1. lambda 兩個數位比大小,誰大返回值

fn1 = lambda a, b : a if a > b else b
print(fn1(1000, 500))   # 1000

 
 
列表資料排序

'''
students是一個序列名,指代的就是列表序列,key等於一個 lambda的表示式,
這裡面就用到了lambda,sort裡面有個引數key,如果列表裡面有字典,按照字典某個key進行排序用的。
將來要進行升或降序排序的資料,這裡指得是字典,返回值,排序的依據是name key還是age key
裡面形參x指代的是所有的字典,
'''
students = [
    {'name':'tom','age':20},
    {'name':'jock','age':21},
    {'name':'rose','age':22}
]

# 1. name key對應的值進行降序排序
students.sort(key=lambda x: x['name'])
print(students)
# 2. age key對應的值進行升序排序
students.sort(key=lambda x: x['age'])
print(students)
# 3. age key對應的值進行降序排序
students.sort(key=lambda x: x['age'],reverse=True)
print(students)

 

lambda小總結

'''
一、 lambda 
   (1)語法
        lambda 參數列: 表示式
        
    (2)lambda的引數形式
    
        無引數:
            lambda: 表示式
            
        一個引數(多個引數用逗號隔開):
            lambda 引數:表示式
            
        預設引數:
            lambda key=value:表示式
            
        不定長位置引數:
            lambda *args:表示式
            
        不定長關鍵字引數:
            lambda **kwargs:表示式
'''

 
 

10. 學生管理系統

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把知識綜合起來,來做一個簡單的學生管理系統。

# 定義功能介面
def info_print():
    print('請選擇功能------------------')
    print('1. 新增學生')
    print('2. 刪除學生')
    print('3. 修改學生')
    print('4. 查詢學生')
    print('5. 顯示所有學生')
    print('6. 退出系統')
    print('-' * 20)

info = []
# 所有的功能函數都是操作學生資訊,所有儲存所有學生資訊應該是一個全域性變數,資料型別為列表。


#  新增學生資訊的函數
def add_info():
    """新增學生函數"""     # 新增函數的說明檔案
    pass                 # 當我們還不知道函數體內部要寫什麼程式碼的時候,加一個pass作佔位,,避免語法出現錯誤。
    # 1.使用者輸入:學號、姓名、手機號
    new_id = input('請輸入學號:')
    new_name = input('請輸入姓名:')
    new_tel = input('請輸入手機號:')

    # 2. 判斷是否新增這個學生,如果學生姓名已經存在報錯提示;如果姓名不存在則新增資料
    global info

    # 2.1 不允許姓名重複:判斷使用者輸入的姓名 和 列表裡面字典的name對應的值相等,提示
    for i in info:
        if new_name == i['name']:
            print('此使用者已經存在')
            # return作用:退出當前函數:準備空字典,字典新增資料,列表追加字典
            return

    # 2.2 如果輸入的姓名不存在,新增資料:準備空字典,字典新增資料,列表追加資料
    info_dict = {}

    # 字典新增資料
    info_dict['id'] = new_id
    info_dict['name'] = new_name
    info_dict['tel'] = new_tel
    # print(info_dict)

    # 列表追加字典
    info.append(info_dict)
    print(info)


# 刪除學生
def del_info():
    """刪除學生"""
    del_name = input('請輸入要刪除學生的姓名:')
    global info   # 宣告全域性變數
    for i in info:      # 遍歷列表
        if del_name == i['name'] :
            # 如果姓名存在,則在列表刪除資料
            info.remove(i)
            break
    else:        # else的作用:當迴圈正常結束要執行的程式碼。就是遍歷完列表中的資料,還沒有break。
        print('該學員不存在!!!')
    print(info)



# 修改函數
def modify_info():
    """修改學生資訊"""
    modify_name = input('請輸入要修改的學生的姓名:')
    global info
    for i in info:
        if modify_name == i['name']:
            i['tel'] = input('請輸入新的手機號:')
            break
    else:
        print('該學生不存在!!!')
    # 列印info
    print(info)


# 查詢學員資訊
def search_info():
    """查詢學生資訊"""
    search_name = input('請輸入要查詢的學生的姓名:')
    global info  # 宣告全域性變數
    for i in info:
        if search_name == i['name'] :
            print('查詢到的學生資訊如下--------------------------')
            print(f"學生的學號:{i['id']} , 姓名:{i['name']},   手機號:{i['tel']}")
            break
    else:
        print('查無此人.....')


# 顯示所有學生資訊
def print_all():
    '''顯示所有學生資訊'''
    print('學號\t姓名\t手機號')
    # 列印所有學生的資料
    for i in info:
        print(f"{i['id']}\t{i['name']}\t{i['tel']}")




while True:
# 1. 顯示功能介面
    info_print()

# 2. 使用者輸入功能序號
    user_num = int(input('請輸入功能序號:'))

# 3. 按照使用者輸入的功能序號,執行不同的功能(函數)

    if user_num == 1:
        # print('新增')
        add_info()
    elif user_num == 2:
        # print('刪除')
        del_info()
    elif user_num == 3:
        # print('修改')
        modify_info()
    elif user_num == 4:
        # print('查詢')
        search_info()
    elif user_num == 5:
        # print('顯示所有')
        print_all()
    elif user_num == 6:
        # 退出系統
        exit_flag = input('確定要退出嗎?yes or no:')
        if exit_flag == 'yes':
            break   # break是最主要的
    else:
        print('輸入的功能序號有誤')

# 這個退出系統功能,不用函數去做,1.程式碼比較簡單 2.有一個必要的功能,封裝到函數裡面可能會出問題
# 退出系統依賴於break,break是當一定條件成立,終止迴圈用的。終止的是就近的這一層迴圈,如果把這些程式碼封裝
# 一個函數裡面去,這個時候跟while True迴圈不在一起了,就有可能發生問題的。

 
 

11. 高階函數

 
高階函數作用: 為了化簡程式碼,增加函數的靈活性
 

11.1 abs()和round()函數

這兩個函數的用法比較簡單,來個栗子就會了。but這兩個函數不是高階函數


# abs() 求絕對值用的
print(abs(-10))  # 10


# round()  四捨五入的計算
print(round(1.2))  # 1
print(round(1.6))  # 2

# abs()和round()不是高階函數

 
 

11.2 內建高階函數(map、reduce、filter)

 
先來體驗一下高階函數

# 需求: 任意兩個數位,先進行數位處理(絕對值或四捨五入)在求和運算

# 1. 寫法一
def add_num(a,b):
    # 絕對值
    return abs(a) + abs(b)

result = add_num(-1.1, 1.0)
print(result)    # 2.1

# 2. 寫法二
def sum_num(a, b, f):
    return f(a) + f(b)

result1 = sum_num(-1,-2,abs)
print(result1)  # 3

result2 = sum_num(1.2, 1.4, round)
print(result2)  # 2

# 方法二的程式碼更加簡潔,函數靈活性較快
# 函數語言程式設計大量使用函數,減少了程式碼的重複,因此程式比較短,開發速度較快
'''
高階函數:把函數作為引數傳入,這樣的函數稱為高階函數,高階函數是函數語言程式設計的體現。函數語言程式設計就是指這種高度抽象的程式設計正規化。
高階函數其實作用就是為了化簡程式碼,增加函數的靈活性
'''

 
 
map()函數

'''
map(func, lst),將傳入的函數變數func作用到lst變數的每個元素中,並將結果組成新的列表(Python2)/
迭代器(Python3)返回
'''

# 1. 準備列表資料
list1 = [1, 2, 3, 4, 5]

# 2. 準備2次方計算的函數
def func(x):
    return x ** 2

# 3. 呼叫map
result = map(func, list1)

# 4. 驗收成果
# 在列印迭代器的時候,只能返回記憶體地址,這時要用list()轉換資料型別
print(result)     # 輸出 <map object at 0x00000208211131D0>
print(list(result))  # [1, 4, 9, 16, 25]


 
 
reduce函數

'''
reduce(func, lst),其中func必須有兩個引數. 每次func計算的結果繼續和序列的下一個元素作累計計算.
注意: reduce()傳入的引數func必須接收2個引數
'''

list1 = [1, 2, 3, 4, 5]
# 1. 匯入模組
import functools

# 2.定義功能模組
def func(a, b):
    return a + b

# 3. 呼叫reduce. 作用:功能函數計算的結果和序列的下一個資料作累計計算
result = functools.reduce(func, list1)
print(result)    # 輸出結果為 15    


 
 
filter()函數

'''
filter(func, lst)函數用於過濾序列,過濾掉不符合條件的元素,返回一個filter物件. 如果要轉換為列表,可以使用list()來轉換
'''
list1 = [1,2,3,4,5,6,7,8,9,10]

# 1. 定義功能函數:過濾序列中的偶數
def func(x):
    return x % 2 == 0

# 2. 呼叫filter
result = filter(func,list1)
print(result)       # <filter object at 0x000002AEA49031D0>
print(list(result))      # [2, 4, 6,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