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電和模電的區別和聯絡

2020-09-29 11:00:21

數電與模電的區別和聯絡

從物理量的角度來區分

​ 模電: 一般指頻率在百兆HZ以下,電壓在數十伏以內的模似訊號以及對此訊號的分析/處理及相關器件的運用.百兆HZ以上的訊號屬於高頻電子電路範疇.百伏以上的訊號屬於強電或高壓電範疇.

​ 數電: 一般對頻率沒有固定要求,就電壓而言,一般在0~5v左右.其中關於數位電路的高低電平的分類有很多不同的標準,需要根據實際需要或理論需要進行選取.

數位電路的高低電平的幾種分法

  1. 傳統生產中,大家根據經驗總結出0~0.25v作為低電平(用0表示),3.5~5v作為高電平(用1表示)具有較好的表現.
  2. 理想情況下,<1/2電源電壓位低電平,>1/2電源電壓位高電平.(但實際生活生產中一般不能達到理論標準,如輸入的電源電壓在1/2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干擾/噪聲,就會導致較大的錯誤 -> 不能判斷一個訊號會偏向高低電平的那一邊,難以修正錯誤結果)
  3. 現在一個比較通用的經驗原則是選取0~1/3電源電壓作為低電平,2/3~電源電壓作為高電平

從概念/定義來區分(概述)

​ 模電: 處理模擬訊號(時間和幅度都連續的訊號,可以理解為影象連續)的電子電路;

​ 數電: 一般稱對數位量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電路稱為數位電路/系統.由於它具有邏輯運算和邏輯處理功能,所以又稱數位邏輯電路.現代的數位電路由半導體工藝製成的若干數位整合器件構造而成.邏輯閘是數位邏輯電路的基本單元.記憶體是用來儲存二值資料的數位電路.從整體上看,數位電路可以分為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兩大類.

數電和模電的特點

數電

​ 影象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特點

  1. 同時具有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功能.數位電路是以二進位制邏輯代數為數學基礎,使用二進位制數位訊號,既能進行算術運算又能方便地進行邏輯運算(與,或,非,判斷,比較,處理等),因此極其適合於運算,比較,儲存,傳輸,控制,決策等應用.
  2. 實現簡單,系統可靠.以二進位制作為基礎的數位邏輯電路,可靠性較強.電源電壓的小的波動對其沒有影響,溫度和工藝偏差對其工作的可靠性影響也比類比電路小得多.
  3. 整合度高,體積小,功耗低,功能實現容易是數位電路突出的優點之一.電路的設計,維修,維護靈活方便,隨著積體電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位邏輯電路的整合度越來越高,積體電路塊的功能隨著小規模積體電路(SSI),中規模積體電路(MSI),大規模積體電路(LSI),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的發展也從元件級,器件級,部件級,板卡級上升到系統級.電路的設計組成只需採用一些標準的積體電路塊單元連線而成.對於非標準的特殊電路還可以使用可程式化序邏輯陣列電路,通過程式設計的方法實現任意的邏輯功能.
  4. 數電電路抗干擾能力強,數位訊號易儲存

模電

​ 影象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特點

  1. 函數的取值為無限多個;
  2. 當影象資訊和聲音資訊改變時,訊號的波形也改變,即模擬訊號待傳播的資訊包含在它的波形之中(資訊變化規律直接反映在模擬訊號的幅度,頻率和相位的變化上).
  3. 初級類比電路主要解決兩個大的方面:放大,訊號源.
  4. 模擬訊號具有連續性.
  5. 類比電路抗干擾能力弱,模擬量儲存空間大不易儲存

模電和數電在應用上的區別

​ 類比電路是處理模擬訊號的電路;數位電路是處理數位訊號的電路.

​ 模擬訊號是關於時間的函數,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量,數位訊號則是離散的量.所有的電子系統最終都以具體的電子器件,電子線路為載體.在訊號處理的過程中,訊號的採集,恢復階段都是模擬訊號,只有中間部分是數位處理.具體來說,類比電路主要處理模擬訊號,不隨時間變化,時間域和值域上均連續的訊號,如語音訊號.而數位訊號則相反,是變化的,數位訊號的處理包括訊號的取樣,訊號的量化,訊號的編碼.

​ 如要想從遠方傳過來一段由小變大的聲音,用調幅,模擬訊號進行傳輸(相應的應採用類比電路),那麼在傳輸過程中的訊號的幅度就會越來越大,因為它是在用電訊號的幅度特性來模擬聲音的強弱特性.但如果採用數位訊號傳輸,就要採用一種編碼,每一級聲音大小對應一種編碼,在聲音輸入端,每採一次樣,就將對應的編碼傳輸出去.可見無論把聲音分多少級,無論取樣頻率有多高,對於原始的聲音來說,這種方式始終存在損失.但這種損失可以通過加高取樣頻率來彌補,理論上取樣頻率大於原始訊號的頻率的兩倍就可以完全還原

模電和數電在應用上的聯絡

​ 摸擬電路是為數位電路供給電源而又完成執行機構的執行.

​ 在類比電路和數位電路中,訊號的表達方式不同.對模擬訊號能夠執行的操作,例如放大,濾波,限幅等,都可以對數位訊號進行操作.事實上,所有的數位電路從根本上來說都是類比電路,其基本電學原理,都與類比電路相同.互補金氧半導體就是由兩個模擬的金屬氧化物場效電晶體構成的,其對稱,互補的結構,使它恰好能處理高低數位邏輯電平.不過,數位電路的設計目標是用來處理數位訊號,如果強行引入任意模擬訊號而不進行額外處理,則可能造成量化噪聲.

​ 在一組離散的時間下表示訊號數值的函數稱為離散時間訊號.因為最常遇到的離散時間訊號是模擬訊號在時間上以均勻(有時也以非均勻)間隔的取樣.而「離散時間」與「數位」也經常用來說明同一訊號.離散時間訊號的一些理論也適用於數位訊號.

對數電的評價

  1. 由於數電可大規模整合,進行復雜的數學運算,對溫度,干擾,老化等引數不敏感,因此是今後的發展方向.但現實世界中資訊都是模似資訊(光線,無線電,熱,冷等),模電是不可能淘汰的,但就一個系統而言模電部分可能會減少.理想構成為:模似輸入 -> AD取樣(數位化) -> 數位處理 -> DA轉換 -> 模似輸出.

對模電的評價

​ 概述: 模電難的不是一點點,業內曾經有一句話: 當你數電做到頂峰,你發現你的周圍還有9個人;當你模電做到頂峰,那你就成神了

  1. 在應用上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差別是兩者的工作邏輯不同.一般來說,數位電路設計做好數位邏輯就OK了,剩下和問題就交給模擬去.換句話說,一個純粹的數位電路設計完成=邏輯設計的完成.或者說,數位電路的設計大致上是個邏輯數學與電路程相結合的問題.但到PCB設計時,就得看你的模電功夫和耐心了。PCB設計時,74374之類的邏輯裝置可能在佈線時不一定要按照器件引腳名順序排列去和別的電路同序連線.原因在於追求佈線簡練,看上去可能沒有什麼,但其實是模擬所要解決的電磁相容問題(高能warning).為了解決電磁相容,將原來的邏輯連線做一些修改是常有的事.

  2. 數位電路的模擬「部分」可以從外圍元件設計和PCB設計上得以體現.模擬則遠不止於此,特別是一個系統的電磁相容,是極其重要的.而元件間,電路板間,裝置間,主控室(器)與現場間,通訊線路的電磁相容以及外來電磁場所的干擾,系統對環境的電磁「汙染」都要考慮其中,甚至雷電,靜電問題也不能稍有忽略.這些都是模擬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單板子的裝置為例,到PCB設計階段,元件間的引腳連線,排列,整體佈局,散熱設計,電源,強電弱電元件(功率元件與訊號元件)安置,出入埠,人性化設計,機殼設計甚至多方案(備用方案)融合的考慮等等都會突現出來.這些問題的解決,決不是數位功夫到家就能解決的,必須建立在適當的模擬功底為基礎的下進行.

  3. 模電作為全域性的知識和技能與要求,實在有太多的邊角要求你去管.大體可以認為是去解決訊號與干擾之間矛盾的問題.它所要考慮的不止是電路的邏輯問題,不要解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和環境條件的問題,一般也要涉及經濟性和實用性的問題.在邏輯關係上,它通常是定量的;在相互關係問題上,它通常是與干擾(電干擾,電磁干擾,溫溼度干擾,漂移,絕緣<氣體粉塵>、電洩漏等)做鬥爭的,這才是真正的難處所在.

  4. 在測試方面,模電和數電是很不同的: 使用標準儀器時,要求預熱xx小時後再做.這種要求也從一些方面反映出模電的某些難處,只是一般人難於碰到或少碰到罷了.

一點點建議

​ 時下流行一種說法: 「現在搞數電的比模電賺錢,搞軟體的比硬體的牛」.說「搞數電的比模電賺錢」,倒是一種誤會.到如今,只會模電就大大制約自己用武之地了.同樣,只會數電,怎樣設計出好的板子?.模電<->數電<->軟體,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體的,不可割裂的.如果非要在兩者之間作個選擇的話,不要以哪個更重要為判斷的準則,而是一個人的經歷興趣來挑選.

​ 現在的模擬積體電路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各項電器的效能都達到了實用程度.眾所周知,模擬人才要靠實踐經驗的積累,而大多數人的模電水平都比數電水平低,所以這方面的人才很受歡迎,在高頻,微波等更高頻率方面的人才就更缺乏了,所以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成就,那就…!!!

​ 數位方面,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數位電路在現代電子系統的比重越來越大,一些設計理念也日新月異,現在的超大規模整合晶片已經向系統級晶片的方向發展,但模電作為世界的根本,在電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