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40~1950) ,這個階段的特點和標誌性的成果。
ARPNET與Internet一樣,是計算機網路形成過程中標誌性網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NSFNET
ARPANET的研究人員初期將網路協定分為傳輸控制協定(TCP)和網際網路絡協定(IP)。
TCP:實現兩主機間分散式程序通訊的功能
IP:實現分組通過通訊子網的路由選擇功能
第二階段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1980~1990) ,這個階段的特點和標誌性的成果。
第三階段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1980~1990) ,這個階段的特點和標誌性的成果。
第四階段開始於2010年前後 ,這個階段的特點和標誌性的成果。
計算機網路沿著 網際網路——行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的軌跡發展
在否決了電話交換網之後(缺點一:通訊線路利用率低,缺點二:電話線路誤位元速率高。這兩點不適用於計算機之間的資料傳輸)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資料交換技術——分組交換
美國國防部為了滿足「可生存網路」的要求,創造了APRANET,採用了分組交換的思想
設計者將ARPANET分為兩個部分:通訊子網和資源子網
通訊子網轉發節點使用一種叫做介面報文處理器(IMP)的小型計算機來實現,IMP之間速率為56kbps,每個IMP都與多個IMP關聯,保證了整個通訊子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可能出現資料的重複,丟失,亂序。
1972年,ARPANET的研究人員希望將不同型別的網路互連起來,從而提出了一種叫做閘道器的裝置來實現網路互聯,這時的閘道器從功能上來說就是一種路由器。
1977年,ARPANET研究人員提出了 傳輸控制協定(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TPC)與網際網路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
TCP實現源主機和目的主機作業系統之間分散式程序通訊的功能
IP協定主要用於標識節點地址與實現路由選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