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圖靈測試


1950年,艾倫·圖靈(Alan Turing)介紹了一項測試,以檢查機器是否能像人類一樣思考,這項測試稱為圖靈測試。在這個測試中,圖靈提出如果計算機可以在特定條件下模仿人類的反應,那麼可以說計算機是智慧的。

圖靈在其1950年的論文「計算機器和智慧」中介紹了圖靈測試,該論文提出了「機器能想到嗎?」的問題。

人工智能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基於派對遊戲「模仿遊戲」,並進行了一些修改。這個遊戲涉及三個玩家,其中一個玩家是計算機,另一個玩家是人類響應者,第三個玩家是人類詢問者,與其他兩個玩家隔離,他的工作是找到哪個玩家是其中兩個玩家。

考慮一下,玩家A是計算機,玩家B是人,而玩家C是詢問者。詢問者能識別出其中一個是機器,但他需要根據問題及其反應來識別這一點。

所有玩家之間的對話是通過鍵盤和螢幕進行的,因此結果不依賴於機器將單詞轉換為語音的能力。

測試結果並不取決於每個正確答案,而只取決於其答案與人類答案的接近程度。允許計算機盡一切可能通過詢問器強制進行錯誤識別。

問題和答案可以是:

詢問者:你是電腦嗎?
玩家A(電腦):不是
詢問者:乘以兩個大數,如(256896489 * 456725896)
玩家A:長時間停頓並給出錯誤的答案。

在這個遊戲中,如果詢問者不能識別哪個是機器,哪個是人,那麼計算機就會成功通過測試,並且機器被認為是智慧的並且可以像人一樣思考。

「1991年,紐約商人Hugh Loebner宣佈了獎項競賽,為第一台通過圖靈測試的計算機提供了10萬美元的獎金。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AI計劃,接近通過未經稀釋的圖靈測試」。

聊天機器人嘗試圖靈測試

ELIZA:ELIZA是由Joseph Weizenbaum建立的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程式。它的建立是為了展示機器與人類之間的通訊能力。這是第一批試圖進行圖靈測試的聊天機器人之一。

Parry:Parry是由Kenneth Colby於1972年建立的一個聊天機器人。Parry旨在模擬患有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慢性精神障礙)的人。帕里被描述為「具有態度的伊麗莎」。Parry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使用圖靈測試的變體進行了測試。

Eugene Goostman:Eugene Goostman是2001年在聖彼得堡開發的一個聊天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參加了各種數量的圖靈測試。2012年6月,在一次活動中,Goostman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圖靈測試內容,其中29%的評委認為這是一個人類。Goostman就像一個13歲的虛擬男孩。

中國室的爭論

有許多哲學家真的不同意人工智慧的完整概念。這份名單中最著名的論點是「中國室」。
在1980年,John Searle在他的論文「心靈,大腦和程式」中提出了「中國室」思想實驗,這與圖靈的測試的有效性相悖。根據他的論點,「程式設計計算機可能會使它理解一種語言,但它不會產生對計算機中語言或意識的真正理解。」

他認為像ELIZA和Parry這樣的機器可以通過操縱關鍵詞和符號輕鬆通過圖靈測試,但他們對語言沒有真正的理解。因此,它不能被描述為諸如人類之類的機器的「思考」能力。

機器通過圖靈測試所需的功能:

  • 自然語言處理:NLP需要與英語等一般人類語言的詢問者進行交流。
  • 知識表示:在測試期間儲存和檢索資訊。
  • 自動推理:使用先前儲存的資訊來回答問題。
  • 機器學習:適應新的變化,可以檢測廣義模式。
  • 視覺(用於總圖靈測試):在測試期間識別詢問器動作和其他物件。
  • 電機控制(用於總圖靈測試):根據要求對物體起作用。